□張麗達 李 澤
基層臺站的地面測報作為一項為氣象業務、農業生產及人們生活提供服務的基礎性工作,其實質是對規定時刻內的各天氣要素的變化值進行精確測定,并對天氣的變化進行嚴密的監測與記錄。地面測報是一項細致、嚴謹的工作,具有時間性強、一旦出現失誤或疏漏通常難以補救等特點,因此,確保地面測報的精確性顯得尤為重要。
農安縣位于吉林省的中部,也就是松遼平原的腹地。該地區的地勢較為平坦,四季分明,屬于中溫帶亞濕潤地區,呈現出典型的溫帶大陸性氣候。其氣候表現為:春季多風干燥、夏季多雨濕熱、秋季涼爽溫和、冬季寒冷漫長。該地區的年平均氣溫在4.7℃左右,年平均日照時間為2,590小時,年平均降水量為508mm,無霜期為145天。該地區雪災、冰雹、暴雨等氣象災害的發生率比較高,一旦發生就會造成嚴重的損失,因此,提高基層臺站的地面測報質量非常重要。
(一)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及水平比較低。基層氣象臺站的地面測報工作涉及的范圍比較廣,一旦出現錯誤就會嚴重影響數據的質量,進而影響著氣象天氣服務的效果及整個地面測報的質量。地面測報的工作人員必須具備專業的氣象知識及熟練的技術操作,還要時刻關注天氣的變化規律。對于復雜的天氣現象,要經常翻看并總結經驗教訓,以避免忽略一些重要的細節問題。但是在實際的測報工作中,地面氣象測報人員不能夠牢固掌握氣象基礎知識,缺乏責任心。各工作人員之間還缺少有效的競爭及激勵制度,使工作人員的進取心及敬業精神嚴重不足。另外,地面測報工作人員的專業能力及水平都不高,不能與時代的發展相適應,從而影響了測報工作的質量,致使地面測報工作的發展步伐較為緩慢。
(二)地面測報的技術設備比較落后。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以及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公眾逐漸意識到地面測報工作在氣象服務及人們生活中的重要性。基層氣象臺站都不夠重視地面測報工作,資金投入嚴重不足,使觀測的儀器設備得不到及時的更新。目前,農安縣氣象局的觀測設備比較落后且質量不好,已經無法與嚴格的地面測報要求相適應。該地區的地面測報設備與發達地區相比還有相當大的差距,傳統的地面觀測設備嚴重制約著地面測報工作質量的提高。另外,測報人員的整體素質不高,業務能力不夠,工作態度不端正,不熟悉儀器的功能,應用新儀器的能力差等多種因素嚴重制約著地面測報質量的提高。
(三)地面測報制度還比較落后。目前,農安縣氣象局使用的地面測報制度還比較傳統,不能夠實現創新與發展。只有一個人負責整個地面測報工作,不能夠實現實時的監督,并且,氣象部門之間的協調、溝通及管理能力都不足,嚴重阻礙了地面測報質量的提高。
(四)沒有嚴格按照規章制度規范地面測報工作。在地面測報工作中,只有嚴格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及程序,才能夠有效減少錯誤的發生。但是在實際的地面測報工作中,測報人員并不能夠以規章制度為依據嚴格規范地面測報的工作程序。諸如:在值班的過程中,要以規定的時間為依據,準時進行巡視,并將實際情況完整記錄下來。也要嚴格按照相關的規章制度完成交接班工作,以有效避免出現遲測、漏測及漏報的現象。
(一)務實基本功。地面測報能夠為天氣預報、氣象服務、氣候分析等多種與天氣相關的領域提供科學的依據。地面測報的質量與氣象服務的質量息息相關。在對各項規定進行認真遵守的同時,要與地面測報的工作崗位相互結合,還要對地面測報設備的使用及維護進行牢固掌握,善于思考、總結與積累實際工作中的經驗與教訓,在對相關規章制度進行嚴格執行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特有的測報方法,從而有效提高地面測報的質量。要想務實基本功,還要重視理論與實際的相互聯系,將工作與學習緊密結合,使學習的成果得以最大化,并在實踐中對其進行檢驗。
(二)樹立愛崗敬業的精神。基層臺站的地面測報工作具有枯燥乏味、專業單一等特點,氣象工作對地面測報及數據傳輸質量的要求都比較高,這就需要在實際的地面測報工作中做到細致、認真對待。地面測報的質量與多種因素有關,但是多數取決于測報人員的素質,測報過程中任意一個小的失誤都會對測報數據產生嚴重影響,進而影響到整個地面測報的質量。只有愛崗敬業地投入到地面測報工作中才能為氣象部門培養一批高級、專業的骨干型人才;只有對專業測報知識進行牢固掌握,才能保持持久的競爭力,使其在氣象現代化的建設過程中不被淘汰。地面測報工作人員要樹立起愛崗敬業的精神,端正工作態度,將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地面測報工作中并不斷總結經驗與教訓,將地面測報人員培養成氣象領域受人尊敬的專業性人才。
(三)運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管理地面測報工作。一是可以建立氣象專用網絡,真正實現網絡的動態監控。全面對業務、數據、質量、設備狀態及氣象站值班日志進行監控,及時對氣象信息進行反饋,以便于及時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從而保證地面測報數據的上傳率及及時率,也為地面測報質量的提高提供科學的技術支撐。二是要提高測報人員的整體素質,對人員流動機制進行完善,進一步改善測報人員的結構,定期組織人員進行培訓,提高測報人員的文化素質及業務能力。在科學管理的模式下,要想實現氣象的現代化建設還應該不斷創新與發展。三是還要投入足夠的資金,購置一批新的測報設備來代替老化的設備,做好管理測報儀器及保護探測環境等工作,在確保地面測報工作正常開展的基礎上,使氣象服務的及時性及精確性得到較大程度的提高。
(四)強化地面測報規章制度。以地面測報工作的特點及性質為依據,為了有效提高地面測報的工作質量,在實際的地面測報工作中,需要落實相關的規章制度并對其嚴格執行。地面測報規章制度,一是規定了測報工作的流程,使不同地區的工作流程達到了統一,便于更好地對測報工作的質量進行控制。二是要建立有效的激勵制度,不僅能夠調動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還能夠防止出現不敬業的現象。但是必須對這一制度進行嚴格落實,實施合理的獎懲措施,對于表現突出的優秀測報人員給予適當的獎勵,而對于一些出現違規操作的測報人員就要采取一定的懲罰措施。這種措施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杜絕不敬業、工作懶散的狀況,從而有效改善地面測報的質量。
[1]梁艷芳.提高基層氣象臺站地面測報質量綜述[J].安徽農學通報,2010
[2]韓哲.影響基層氣象臺站地面測報工作的因素及對策建議[J].安徽農學通報,2012
[3]楊建明.地面測報工作質量提高對策[J].現代農業科技,2012
[4]索朗公扎.淺談提高地面測報工作質量的對策[J].農業與技術,2013
[5]楊娓娓.地面測報工作常見問題及質量提高對策[EB/OL].中國論文網,2014,5
[6]張曉蘇.如何搞好基層氣象臺站地面測報工作[J].甘肅農業,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