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博(綏化學院體育系黑龍江綏化152061)
傳統武術在當代社會的傳承與發展
□魏博(綏化學院體育系黑龍江綏化152061)
武術是我國的重要文化遺產,傳統武術是中華民族經歷了長期的歷史發展而沉淀結晶。中華武術博大精深,受到國外西方學者的關注,并對傳統武術進行了專門的研究。本文旨在研究傳統武術在當代社會中的傳承與發展,通過介紹其發展現狀及意義,闡述其在傳承與發展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并提出了針對性的解決對策,以期可以完善相關工作,促進傳統武術在當代社會中的發展。
傳統武術當代社會傳承與發展
武術是我國的文化傳統,在經歷了百年的西方文化和體育的沖擊以后,傳統武術呈現了一定的文化危機。隨著我國國民經濟的不斷提升,我國傳統武術也不可避免的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但就當前的社會形勢而言,確保傳統武術在當代社會得到有效的傳承與發展是極為重要的,已成為相關領域所研究的重要課題之一。鑒于此,本文的研究工作勢在必行,本文的研究對傳統武術傳承與發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人們過于追求經濟發展,忽略了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其中,以傳統武術的傳承與發展最為滯后,具有明顯的萎縮態勢。在現階段的社會發展中傳統武術的傳承與發展刻不容緩。當前,傳統武術的類型出現了嚴重的流失,以我國少林功夫為例,以往比較重視少林拳,而少林拳自身的套路形式較多,大概有350種左右,需要100多套的器械加以輔助,在少林拳出招過程中,其套路多達500余個。但是,就目前少林拳的研究來看,其中傳承的套路僅為50余種。眾所周知,少林寺坐落在我國河南省的嵩山,為此,河南省成為少林功夫的主要聚集地,曾經因為有效傳承少林功夫而輝煌一時的河南省登封市的磨溝村,現在會打少林拳的師傅越來越少,青少年對傳統武術學習的熱情越來越淡薄,有的青少年甚至對傳統武術不屑一顧。與此同時,傳統武術在發展過程中得不到重視。另外,近年來人們比較關注競技武術,而忽略了傳統武術的傳承與發展。在所有的競技比賽中,傳統武術的競賽少之又少,即使有這一類的比賽項目,也成為了競技比賽的附屬品。同時,我國的對傳統武術的觀摩與交流會議相對較少,導致傳統武術的發展受到阻礙。除此之外,傳統武術的精髓沒有得到有效傳承。由于近年來比較重視競技武術的賽事,并且在其高、難、美的理念下,逐漸克服原來難以完成的動作形式,進而發展成為具備飄逸美感、形式種類繁多的形式。這種形式具有一定的片面性,難以發揮傳統武術的技擊價值,進而導致傳統武術變得與其他競技項目雷同的局面,限制了其有效傳承與發展。
傳統武術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一定的文化影響,同時也可以作為我國歷史文化傳承的一部分,是華夏祖先遺留下來的優秀文化遺產。對于我國發展而言,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是中華民族子孫賴以繁衍生息的重要技術形式。在我國的傳統價值觀念中,只有德才兼備,文武雙全的人才是真正能干的人,也就是說,一個人不僅要具備突出的才華,還應具備健康的體魄。而對現階段的人們來說,發展傳統武術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我國國民經濟在不斷提升并且人們生活質量在不斷提高,但隨之而來的疾病也不斷影響著人們的身心健康。據統計,2014年因體能不足導致猝死的人高達1542名,大多數因為學習、生活壓力過大,平時不注重鍛煉導致。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傳統武術不僅能夠有效促進人們鍛煉的意識,還能夠將其進一步傳承與發展。人們在學習傳統武術的過程中,不僅能夠增長知識、學識,還可以在武術鍛煉過程中激發人體潛能,進而令武術學習事半功倍。另外,在青少年中發展傳統武術,既能強身健體,又能激發青少年的愛國情懷。鑒于此,發展傳統武術具有重要的意義。
在現階段的社會發展中,傳統武術傳承與發展仍面臨諸多的困境,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競技武術阻礙傳統武術傳承與發展。在信息時代的今天,社會發展與進步成為必然的趨勢,而作為文明古國的中國,在發展中以獨特的方式,發展成為信息時代的“寵兒”。在現代化信息技術逐漸發展的當下,我國為了能夠有效迎合西方國家奧林匹克的宗旨,在競技體育項目發展上做出了較大的努力,并成為國家發展體育的重要組成部分。競技體育的發展更加注重對教練員、運動員的評價工作,導致競技武術逐漸偏離傳統武術形式,以至于傳統武術處于尷尬境地,無法全面發展;其次,傳統武術逐漸被人們遺忘。傳統武術主要是技擊形式,是一項具備中國文化內涵與文化特征的傳統項目,其在發展中融合了我國傳統哲學、中醫學以及美學等精華,進而成為我國傳統文化的典型。但就目前的發展趨勢來看,傳統武術傳承人殆盡,甚至出現了人亡藝絕的現象,導致傳統武術被大眾遺忘;最后,媒體對傳統武術的誤讀。近年來,我國古俠劇不斷增加,武術成為我國影視藝術的寶庫,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中國的武俠劇以及武俠小說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進而塑造了較多的武俠形象。但是,藝術源于生活,卻超于生活,武俠劇同樣如此,在媒體的解讀下,傳統武術出現了超現實的現象,對武術發展造成一定的曲解,嚴重影響傳統武術的傳承與發展。
針對傳統武術在傳承與發展中面臨的困境,應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具體包括:首先,傳統武術發展應上升為國家高度。在傳承與發展過程中,國家相關部門應采取聯合協作的方式,以國家角度,民族立場為出發點,對傳統武術傳承與發展給予一定的政策扶持。將傳統武術與競技武術進行有效的區分,并將傳統武術作為我國人們的必修課程,在青少年中予以弘揚與發展,進而增強文化軟實力,促進我國發展;其次,培養傳統武術傳承人,促進國際推廣。文化傳承與發展需要相應的載體來實現,同樣,作為傳統武術來說,其傳承與發展需要傳承人。傳承人不僅要懂得武術的技巧,還應對武術文化以及內涵予以掌握,進而為推廣傳統武術奠定基礎。同時,為了能夠將傳統武術發揚光大,應促進國際間的推廣,加強世界各國對我國傳統武術、傳統文化的認識,以期消除文化差異;最后,利用媒體宣傳效應。信息時代,媒體宣傳具有一定的優勢,在其宣傳過程中,應對傳統武術予以充分了解,避免誤讀,比如,在宣傳過程中出現的與事實不符、夸大其詞等現象應及時予以制止。以此同時,可以利用大型國際性活動對傳統武術予以宣傳,進而讓更多的人了解我國傳統武術,了解我國傳統文化,比如,奧運會、亞運會等等,通過這樣的活動,能夠讓人們對傳統武術的歷史、內容特征等充分了解,進而提高人們對傳統武術的認識,令我國傳統武術得到有效的傳承與發展。
通過本文的研究可知,傳統武術是我國武術的靈魂所在。隨著我國經濟的提升,社會的不斷發展,對傳統武術的研究工作也要逐漸提升,其研究工作呈現出一定深度和廣度的特征。在重視傳統文化的當下,傳統武術的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對于傳統武術而言,其可以與非物質文化遺產齊名,在發展過程中要突出特色,另外,面對傳承與發展中的困境,要采取相應的解決對策,以期可以促進傳統武術的傳承與發展。
[1]唐志云.傳統武術在當代社會的發展困境與對策研究[J].搏擊(武術科學),2013,08(12).
[2]徐貴華,趙光勇.傳統武術傳承與發展路徑探析[J].中華武術(研究),2012,02(01).
[3]唐志云.當代社會制約中國傳統武術發展的因素探析[J].大眾科技,2015,04(03).
[4]閆靜,羅衛民,吉燦忠.論我國傳統武術的傳承誤區[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2014,05(05).
[5]尹成敏,龍繼軍.傳統武術發展的當代社會價值及策略探析——以珠三角地區為例[J].搏擊(武術科學),2013,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