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龍(華北電力大學體育教學部河北保定071000)
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提高和體育教學中拓展訓練的運用淺談
□張曉龍(華北電力大學體育教學部河北保定071000)
邁入二十一世紀以來,全球文化競爭的趨勢十分激烈,每個人都需要同身邊的團隊、同伴共同面對每天不同的挑戰和機遇,如何愉快、高效率的開展工作和學習,這取決于個人的心理素質。然而,體育拓展訓練的教學模式作為大學生心理素質提升的重要基礎,其運用拓展訓練的教學模式對大學生心理素質水平的提升作用十分明顯。本文分析了這些年體育教學中拓展訓練的發展歷程,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特點,希望幫助體育拓展訓練獲得更加高效的運用模式,進一步提升大學生的心理素質,為其在今后激烈的學習和工作競爭當中更好地穩定和調節情緒,為國家發展和民族富強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心理素質體育教學拓展訓練
近些年來,大學生傷害自身和他人的現象在部分高等院校屢有發生。例如,2006年一名北大研究生因學業壓力而自殺的事件,2007年礦大的投毒事件,2008年政法大學的學生持刀殺人事件,再到13年復旦大學研究生投毒事件,甚至還有媒體在網絡上報道的大學生情感糾紛、考試壓力、家庭壓力等原因而導致的各類不理智行為。然而,這些事件背后所指向的原因卻是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并不足以承受這些壓力,更無法通過自身來調節這樣的負面情緒。心理素質作為個體經過長時間的社會生活,從而所形成了一種因為心理活動不斷積累、不斷重復而造就了在個體身上的心理傾向、習慣特征以及能動性。雖然心理素質受到先天因素的影響,但是其受到后天環境影響才會形成穩定的心理特質,后天因素往往包括了個體的受教育程度、社會文化、家庭因素等等。因此,分析大學生心理素質和拓展訓練的狀況及其成因,運用體育教學中的拓展來幫助大學生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質對和諧社會有很重要的作用。
1.1、拓展訓練的起源及發展
拓展訓練首先出現在二戰時期的英國,因為當時英國的運輸船隊受到德國戰火的侵襲,不少的船員因此失去了生命。然而,人民卻從那些船隊生還者的身上發現一些共同點,就是其都具有非常強的意志力,最初的拓展訓練便因此而展開了。等到二戰結束后,拓展訓練逐漸因受到人們的重視而傳播開來,并且不少的專家學者對此進行更深層次的研究和內容拓寬,其訓練目標逐漸拓寬成包括心理訓練、人格訓練、管理訓練在內的多項訓練。
此項訓練在1995年流入中國,然后得到迅猛的發展,受到我國各階層的推崇,逐漸被國家機關、外企及現代化企業列為日常培訓。在二十世紀末,體驗式培訓率先被清華大學引入到MBA、EMBA的教學體系中,其拓展訓練主要是由場內、野外、水域三部分組成,各部分都會有不同的內容。現代拓展訓練將體育活動作為載體,以拓展訓練作為貫穿教學的主體線路,引導學生的心理認知朝著正確的方向發展,對于開發潛能、增強團隊協作精神以及情緒調節能力有重要意義。
1.2、拓展訓練的顯著特點
拓展訓練作為一項發展比較完善的項目,其主要具有綜合性、挑戰極限、開發潛能、培養合作精神以及提高自我認知和培養正面情緒的特點。拓展訓練所包含的內容較多,所涉及的范圍也比較廣,其項目大多都具有一定的難度。正是這些難度讓學生可以鍛煉身體和心理。正是挑戰和困難,是學生跨越自身的制約和“極限”,提高自信心。同時,部分訓練更是強調集體合作,力圖使每一名學生竭盡全力為集體爭取榮譽,同時從集體中吸取巨大的力量和信心,在集體中顯示個性。拓展訓練充分強調學生作為主體,課程的內容、目的和要求,還有一些安全事項都會在事前交待清楚,活動中充分尊重學生的意志,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借此實現提高自我認知的作用。通過拓展訓練,學生克服心理惰性,挑戰自我;開發潛能,增強自信;啟發想象力與創造力,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認識群體的作用,增進對集體參與意識與責任心。
一般來說,心理素質是以生理條件為基礎,然后將外在的影響內化,最后形成一種穩定而具有衍生性的品質,其受到認知、個性和適應性三個因素的影響。心理素質自然也包含了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兩個方面。表現在智力方面的是知識儲備的程度,當然其中也有先天遺傳而導致智力水平的不同,但其中更被注意的是心理潛能的開發與利用。然而,非智力方面的表現則是心理健康的水平的高低,個性的好壞,品質的優劣,心理能力水平以及個體行為習慣對社會的適應情況。當然,心理素質也有另一種說法,就是除智力之外的、所有的能影響個體行為的非智力因素。
然而,大學生的心理素質主要是對學習和生活各個方面表現的綜合,其內容是包含了責任心、自信力、情緒調節水平、意志力、獨立性、受挫能力、自我認知水平等方面。心理素質是個體的、穩定的、傾向性、能動性的思想和行為的表現,而且這種表現會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的改變。因此,這種所說的穩定性是一種相對的穩定性,而心理素質同時具備了可發展性和綜合性的特點。
3.1、可以培養大學生優秀的品質
學生要想在學習和今后的工作、生活中取得一定的成功,離不開堅強的意志、頑強的拼搏精神、樂觀向上的生活態度等優秀品質的幫助。然而,這種優秀的意志品質并不是一出生就能夠獲得的,需要經過后天不斷的鍛煉和學習才能培養而成。恰恰體育拓展教學就為這些品質的獲得提供了一個良好的途徑,讓大學生在訓練中不斷的挑戰困難,經受考驗,不斷鍛煉和學習,最終具備了這些優秀的品質,實現全面發展。
3.2、拓展訓練可以改善合作意識
拓展訓練除了對個人的性格和能力進行磨練和提升之外,還有一部分是專門針對團隊意識和協作精神而設計的。通過復雜而艱巨的活動,難以個人完成訓練的學生,可以通過相互之間的幫助、理解、配合,最終共同完成任務,并在任務之中得到鍛煉和提升,并學會在團隊和集體之中敞開心扉、相互信任并逐漸建立其配合的意識。不僅如此,還能讓大學生在訓練的過程中,充分體會到相互幫助的樂趣,感受到團隊的力量和智慧,拉近彼此的距離。
3.3、拓展訓練可以讓人獲得高峰體驗
拓展訓練通過活動和游戲的形式對大學生的心理素質進行訓練和提升,然而豐富的訓練內容和復雜的訓練模式會給受訓者帶來的挑戰。在完成訓練的過程中,大學生會時不時地遇到來自內心的各種心理挑戰,例如緊張、失意、煩操等情緒,也會受到一些外在條件的挑戰。然而,在這種不斷挑戰自身極限的過程中會讓受訓者感覺到自我存在、發現自身的價值,而這種體驗讓人不斷成長,最終產生一種質的改變與升華。而在拓展訓練過程中,成功的欣喜和失敗的磨礪都會讓每位大學生不斷了解自己的能力,并且正視失敗和成功,評價自身,挖掘強能,提升自信和受挫能力,培養良好的心理素質。
拓展訓練將現代教育學和心理學在內的多門學科進行有機的融合,并不僅僅是一項簡單的娛樂性游戲,其對訓練導師的要求也比較高。在具備多重專業技能的基礎上,教師還需要對管理學和心理學等多項學科有一定的心得體會。因此,進行拓展訓練是,需要教師對課程和活動等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保障拓展訓練的效果,才能提高大學生的心理素質。
[1]徐冬艷,戴兵,徐昀.獨立院校體育教學中運用拓展訓練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水平和社會適應能力的實踐研究[J].中國科教創新導刊,2014,07.
[2]朱杰堂.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思路建議[J].鄭州航空工業管理學院學報,2014,02.
[3]李玉華.對健美操運動促進大學生心理素質提高的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5,01.
[4]陳珊.加強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J].教育教學論壇,2013,26.
[5]劉彬,王倩,李應偉.體育課對提高大學生心理素質的實效性研究[J].大家,201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