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龍,李 璐,蔡 標,宋 睿,汪天明,周 會,那 莎,劉巖巖
(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 合肥 230038)
緊密聯系臨床應用的醫學生物化學教學策略初探
馬克龍,李 璐,蔡 標,宋 睿,汪天明,周 會,那 莎,劉巖巖
(安徽中醫藥大學,安徽 合肥 230038)
生物化學;教學策略;臨床應用
生物化學是生命科學的基礎學科,內容龐雜,理論性強,且抽象難懂。而目前醫學院校的生物化學教學只側重對基礎理論知識的講授。大多教學改革都沒有將這一與臨床實際應用密切相關的學科教學與臨床聯系起來,導致學生在學習時只注重理論而忽視了應用。如何解決這一問題是目前醫學院校生物化學教改的難題。隨著我國高等學校教育的發展和教學人才質量的提高,醫學教育教學的軟硬件都得到了巨大發展,我們有條件、有能力改變這一現狀,使學生在學習生物化學的時候不只局限于課堂,還可以走進實驗室和醫院,能夠學以致用。
生物化學分兩部分:生物體內化學物質的研究,即靜態生物化學(static biochemistry)和生物體內化學過程的研究,即動態生物化學(dynamic biochemistry)[1]。醫學生物化學課程主要分四部分內容: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物質代謝與能量代謝、遺傳信息的傳遞和專題篇(肝的生物化學、血液生化和維生素與微量元素),概念多、理論性強、內容龐雜、不易掌握。如果在授課時只強調理論和概念的掌握與理解,則容易使教學乏味,導致學生興趣不高。如果在教學過程中將生物化學與實際生活和臨床應用聯系起來,則會極大地提高教學效果。
1.1 與臨床結合的理論教學內容的設置
根據各章的知識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與教學實例,例如生物大分子的結構與功能這部分內容,在講授蛋白質的分子結構與功能時,可以先以鐮刀形紅細胞性貧血、阿爾茲海默癥和瘋牛病的發病為導引,再逐步講到蛋白質的結構決定其功能。核酸的結構與功能可以從遺傳性狀傳遞的原因加以引入。而酶則可以從唾液淀粉酶消化糖有甜味、胰腺炎(酶原的激活)等加以引入。第二部分物質代謝與能量代謝主要介紹糖、脂類、蛋白質和核苷酸在體內的代謝以及物質在代謝過程中伴有的能量代謝和相互的聯系。筆者認為每一章內容都可以結合臨床實際加以引入,摒棄書本在知識編排時的“程式化”。例如糖代謝這一章主要介紹糖在體內代謝的路徑及調節。在授課時可以通過糖尿病這一以糖代謝紊亂為主的疾病加以引入,可以通過提出“正常時候糖是怎么代謝的、為什么會出現尿糖、糖尿病時糖是怎么代謝的”這些問題將這一章內容完全聯系起來。第三部分是基因信息的傳遞,大多高校都將其放在了分子生物學的課程中,所以在此不再贅述。通過這樣與臨床實際結合,可以極大地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讓他們發現原來深奧抽象的生化知識就在身邊[2]。
1.2 與疾病診斷結合的實驗教學內容的設置
生物化學實驗課著眼于實驗操作的能力訓練和培養,可分為驗證性實驗和設計性實驗[3]。目前我校的生物化學實驗開設了蛋白質電泳、紫外分光光度法測蛋白質含量、高密度血漿脂蛋白膽固醇的測定、激素對血糖濃度的影響和血清谷丙轉氨酶活性的測定。除了激素對血糖濃度的影響為設計性實驗外,其他均為驗證性實驗,且檢測的手段非常單一,操作簡單,缺乏系統性,學生得不到很好的訓練。還有不少學生對一些實驗開設的目的不清楚,甚至產生了疑惑。因而,筆者建議聯系臨床設置一些系統性、適用性強的,且操作較為復雜的實驗。例如表達一個蛋白質并分析其結構與功能,或者制作一個疾病的動物模型并進行藥物干預研究等。同時為了鍛煉學生的科研創新能力,可以開設探索式的啟發性實驗,例如檢測物質中維生素C的含量。通過這樣的實驗調整,不僅可以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實驗技能,而且能夠將理論知識運用到實際的臨床科研中。
1.3 與疾病診治結合的臨床見習教學內容的設置
醫學院學生將來要走上臨床,生物化學是聯系基礎與臨床的橋梁,適時進入臨床見習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在生物化學教學過程中,可以與附屬醫院聯系,安排學生進入臨床科室、檢驗科室進行參觀和學習,了解一些常見病檢測指標的應用方法。例如心肌梗死、肝功能、血常規和尿常規等指標的應用和檢測儀器的使用方法。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對這些指標的感性認識和學習的積極性,強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掌握和理解。對于臨床上較為常用的生化指標,教師在教學中可適當提及它們的臨床意義,強調臨床指標如果發生錯誤可導致診斷錯誤,使醫學生感到肩上的責任重大[4]。
目前,生物化學的教學改革已經取得一定成績,案例教學法、啟發式教學、聯想式教學等都是目前生物化學教學的先進方法,如果將這些教學方法和臨床實際聯系起來,將極大地提升教學質量。案例教學法要選擇合適的案例,例如糖代謝可以選擇糖尿病作為案例。在教學安排上,先提出問題,且提出的問題應該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合理設置;提出問題后,應該給學生留出時間,讓他們通過查閱文獻、參考書等多種途徑獲得解決這些問題的知識,然后再對問題進行討論和總結[5]。啟發式教學也要合理設置啟發內容,例如磺胺藥的結構與對氨基苯甲酸的結構相似,也可通過競爭性抑制FH2合成酶來抑制細菌的增殖,同樣的道理,與次黃嘌呤結構相似的別嘌呤醇可以治療痛風病,進而啟發學生可通過對某些化學成分進行一些修飾或改造,從而研發新型藥物等。這樣既把單一的知識點擴展開來,又開闊了學生的視野[3]。
要做到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緊密聯系臨床應用,需要授課教師具備一定的醫學知識和臨床工作背景。而目前一些醫學院校生物化學教師大多不是醫學專業畢業的,或者即使是醫學專業畢業但卻未在臨床工作過,對于一些疾病的認識并不如臨床醫生深刻,不能將理論知識很好地與臨床疾病結合,因而在講授時達不到預期的效果。所以,應對臨床知識欠缺的教師進行必要培訓,可以通過講座、學術報告等形式進行。同時,進一步優化教學團隊,讓經驗豐富的教師對新教師進行必要指導,或者邀請醫院各科室的臨床醫生舉辦專題講座[6],通過這些方式提升生物化學專業課教師的教學水平。
在生物化學的教學過程中,要密切聯系臨床實際,才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整體素質等方面全面、協調發展。
[1]鄭昌學.生物化學教學之我見——2012年全國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學術大會發言[J].生命的化學,2013,33(1):101-104.
[2]徐敏.提高醫學院校生物化學教學效果的幾點體會[J].杭州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8,28(2):137-139.
[3]王艷君,陳盛.生物化學教學改革的實踐探索[J].生物學雜志,2012,29(5):100-104.
[4]李華玲,陳文飛.醫學生物化學教學中的實踐與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2,14(7):498-500.
[5]汪茗,章堯,凌烈鋒,等.案例教學法在醫學院校生物化學教學中的應用[J].生物學雜志,2012,29(2):103-105.
[6]高旭,劉遠莉.提高醫學生物化學教學質量的幾點體會[J].西北醫學教育,2010,18(6):1179-1180.
G420
A
1671-1246(2015)08-0038-02
安徽中醫學院校級教學研究項目(yb20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