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秀麗 黃曉萍
摘 要:國民閱讀率偏低是制約“中國夢”實現的重要負面因素,深圳市在推進全民閱讀方面成績斐然,其做法和經驗值得借鑒和推廣。
關鍵詞:全民閱讀;深圳市;經驗
中圖分類號:F290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3-291X(2015)04-0134-02
一、推進全民閱讀的重要意義
20世紀90年代,美、日、歐等西方發達國家開展了一系列全國范圍的閱讀推廣活動,從此開展全民閱讀、構建學習型社會的熱潮迅速在全球展開。這些國家著眼于民族和國家的文化未來,以立法的形式保障國民閱讀能力的提高與積累。實現“中國夢”已經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目標,大力推進全民閱讀是提高全民族素質、實現“中國夢”的基本保障,是增強中國綜合國力的有效途徑,是淳化社會風氣、構建核心價值體系、提高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保障,是構建學習型、創新型社會的有力武器(李玉鵬,2014)。李克強總理在2014年3月5日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指出,要“發展文化藝術、新聞出版、廣播電影電視、檔案等事業,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倡導全民閱讀”,這是“全民閱讀”首次寫進《政府工作報告》,反映了中國對全民閱讀問題的高度重視。
多方面證據表明,與發達國家甚至很多發展中國家相比,中國國民閱讀率明顯偏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數據顯示,從2008—2012年,中國18~70歲的國民每年人均閱讀圖書量在4本書左右,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據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公布的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顯示,2013年中國18~70周歲國民圖書閱讀率為57.8%,國民人均紙質圖書的閱讀量為4.77本,這一數據進一步印證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得出的調研結論。
第十一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同時顯示,中國國民對閱讀的重要性以及自身閱讀率較低的現實有一定的認識,也希望能夠從國家和社會層面出臺促進全民閱讀的措施。調查發現,有70.5%的國民認為當今社會閱讀對于個人的生存和發展來說“非常重要”或“比較重要”,認為閱讀不重要的比例僅為5.2%。52.8%的國民認為自己的閱讀數量很少或比較少,認為自己閱讀數量很多和比較多的不足10%。同時中國國民對當地舉辦全民閱讀活動的呼聲較高,有66.3%的成年國民認為有關部門應當舉辦讀書活動或讀書節。
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中國全民閱讀率嚴重偏低已成為不爭的事實,積極探索推進全民閱讀的有效模式和途徑無疑具有重要現實意義。同時,大多數國民對閱讀的重要性及自身的閱讀現狀有較為清醒的認識,這為推進全民閱讀提供了良好的社會基礎和氛圍。
二、深圳市推進全民閱讀的做法和經驗
雖然中國國民整體上閱讀率較低,但深圳市民的圖書閱讀率卻高達63.5%,明顯高于全國57.8%的平均水平。統計數據顯示,深圳人均購書量已經連續二十四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之首。通過深圳讀書月、全民閱讀立法、“家庭圖書館”計劃等綜合舉措,深圳市在推進全民閱讀方面成效卓著,并于2013年10月21日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予“全球全民閱讀典范城市”稱號。
(一)“深圳讀書月”綜合讀書活動
從2000年開始,深圳創造性地開展了以“深圳讀書月”為龍頭的一系列服務市民的綜合讀書活動,倡導全民閱讀。到2014年,深圳讀書月已經連續舉辦了十五年,期間舉行了約4 000項閱讀活動,參與人數從首屆的170多萬人次上升到第14屆的千萬人次。深圳讀書月的成功之處體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運作模式的創新。深圳讀書月的運作模式概括起來就是“政府倡導、專家指導、媒體推動、企業承辦、社會支持、群眾參與”(李瑞琦、程全兵,2014)。該活動由深圳發行集團總承辦,新聞單位等其他部門聯合承辦,打破了以往單純按系統或行政劃分的局限,同時還吸引了萬科、康佳、富士康等知名品牌企業的共同參與。政府每年確定讀書月的活動主題,具體活動策劃及運作全部交由企業完成,企業又與眾多社會團體和機構合作,為讀書月帶來了更充足的資源、更專業的服務、更有效率的運作,使讀書月的各項活動更加精彩紛呈、引人入勝。二是重視對全民閱讀基礎設施的投入和建設。深圳把舉辦讀書月作為提升公共文化服務力的重要途徑,通過一系列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建設圖書館之城、圖書之都,特別是建成普惠型、全覆蓋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市639個公共圖書館、140臺“城市街區24小時自助圖書館”,加上各類民間書店、各類蓬勃的民間閱讀組織,為市民提供了便捷多樣的閱讀渠道。近年來深圳市民年均新增藏書97.32萬冊(件),率先在全國實現每1.5萬人擁有一個圖書館。三是活動的開放性和全民參與性。主辦方通過一系列舉措將讀書月打造成為面向全體市民的開放平臺,每年面向社會開展項目征集和評選,扶持和鼓勵企業、民間組織和普通市民參與,不斷提升活動項目的交互性。十五年來,數百家企業和民間組織、數以百萬計的市民參與其中,每年都有新創意、新項目、新亮點。這種獨特文化生活在深圳催生了一大批專業性的由市民自發組成的民間閱讀組織。
(二)“全民閱讀”立法
深圳市借鑒發達國家和地區的經驗,在國內率先通過立法的形式推進全民閱讀。2014年11月24日,《深圳經濟特區全民閱讀促進條例(草案)》獲市政府五屆一百二十一次常務會議審議通過,將以市政府議案的形式提交市人大常委會審議。《條例(草案)》明確了政府和公共機構在全民閱讀工作中的職責,對市民和社會組織的閱讀活動予以引導、鼓勵和支持,并作出了閱讀推廣制度和未成年人閱讀指導服務的規定,尤其是通過立法保障了閱讀設施的規劃建設。這對于確保全民閱讀的法制化、制度化無疑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義。
(三)“家庭圖書館”計劃
2014年10月26日,深圳市羅湖區率先在全市推出了“家庭圖書館”計劃。所謂“家庭圖書館”計劃,即征集和遴選一批擁有一定藏書量的家庭加入計劃,羅湖區圖書館通過館藏定制、活動定制、集體外借、資源支持等方式鼓勵藏書家庭面向社區鄰里、親朋好友開展類似于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和活動,以家庭為單位,小手拉大手推廣全民閱讀,營造書香社區。該區首批通過征集和遴選產生了30個“家庭圖書館”,館長均為羅湖轄區內喜好讀書、家中有一定藏書量的居民。家庭圖書館是社區圖書館網絡的重要補充,是公共文化服務體制機制的又一創新,成為推動深圳全民閱讀的又一重要力量。
三、深圳經驗對中國推進全民閱讀的啟示
深圳通過大力推進全民閱讀,不僅為創新型城市建設和城市綜合競爭力的提升奠定了基礎,也為中國推進全民閱讀提供了可借鑒的寶貴經驗。中國國民閱讀率偏低的問題雖然有深厚的經濟社會文化背景,但深圳的經驗表明,只要高度重視這一問題并采取有力有效的措施,國民的閱讀習慣是完全可以改變和培養的。因此,國家應該從戰略上高度重視全民閱讀問題,并把推進全民閱讀狀況作為考核各級地方政府的重要業績指標,并在全國范圍開展“全民閱讀模范城市”、“全民閱讀先進地區”等評選活動,從而激發地方政府對全民閱讀問題的重視并進而出臺各種創新舉措推動本地區的全民閱讀,這將是提升中國全民閱讀水平的有效途徑。
參考文獻:
[1] 李玉鵬.開展全民閱讀活動存在的障礙與對策[J].菏澤學院學報,2014,(4):136-139.
[2] 李瑞琦,程全兵.深圳讀書月為何越來越火[N].人民日報海外版,2014-11-19(007).
[責任編輯 吳明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