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竹盛
“在地球的另一邊,廣島和長崎興旺發達,而幫著制造原子彈的小鎮已經從地球上徹底被抹去了?!蔽以诤蝹サ摹镀媸分凶x到了這個小鎮的故事。這個小鎮曾經盛產鈾礦,用來轟炸日本的原子彈中的鈾就產自這里。由于存在放射性污染,現在這個小鎮的鈾礦廠區已經被全面封鎖了。
何偉寫這個故事的原因是,2007年有一個公司想在這個鎮上重建一座鈾礦提煉廠,引起了強烈的爭議。超乎意料的是,反對者大多是外來的環保主義者,而本地人反而支持這個項目,甚至認為他們是“禍國殃民”的“環保狂”。
當地礦工中死于肺癌的不少,并且肺癌有明顯上升的趨勢,但是數據又無法將肺癌與鈾礦的放射性關聯起來,因為明顯增多的只是男性患者,即使是同在鈾礦廠工作的女性,也沒有這種趨勢。一些學者認為,可能真實原因是男礦工們抽煙過度。
何偉故事中的肺病礦工們,竟無一人指責礦廠,他們要么也認為吸煙才是主因,要么認為他們早已意識到在鈾礦工作是極度危險的,而這個工作是他們自愿選擇的,所以他們“樂意”承擔眼前的“惡果”。在這些鄉民面前,帶著拯救情懷,從外鄉遠道而來的環保主義者們顯然有些自討沒趣。
雖然理論上沒辦法證明鈾礦一定是導致肺癌的罪魁禍首,但鈾礦的放射性存在危害性應該是一個普遍被接受的結論。當地居民對政府封鎖了老礦區耿耿于懷,那是他們從小生活的地方,記錄了他們的成長經歷。假如老礦區依然開放,我想他們肯定樂意經?;厝タ纯?。實際上,當地一些居民就常年將鈾礦放在自己家里,有些甚至已經是具有高度放射性的半成品。
政府封鎖了老礦區,理由便是防止放射性污染對周圍的人造成危害,這等于是認為人們沒有自愿受害的權利。假如放大這種思路,那便是政府認定對人民有害的事物、行為,都屬于可以禁止的行列。
從法律角度理解,自愿受害這兩個詞擺在一起顯得自相矛盾。比如自愿將自己的財物交給一個人,和財物被他人搶走或是偷走,便構成完全不同性質的法律后果。但法律上的確存在即使是自愿承受危害結果的,也是違法乃至犯罪的行為。比如和低于一定年齡的女子發生性關系的,不論女方自愿與否,都構成犯罪。此外,幾乎所有國家都規定幫助他人進行安樂死是違法的。
人們不僅可能沒有自愿受他人所害的權利,有時候甚至也沒有受自己傷害的權利,例如幾乎所有國家都禁止人們吸食毒品,而大部分國家則封禁了色情業。但是大部分國家卻沒有禁止明顯危害健康的煙草和烈酒。
從這些法律規定來看,人們只在一定程度上具有自愿受害的權利,至于程度如何,不同國家可能有不同規定。這個程度問題很重要,因為它決定了政府是否可以不經人們同意就禁止政府認定對人們有害的東西,也決定了人們對他人行為的干涉是否正當。
假如那個美國小鎮的居民自愿生活在輻射污染區,政府是否可以強制將他們遷出?假如他們支持在自己的社區興建一個新的鈾礦廠,外來的環保主義者提出的抗議是否具有正當性?
更多問題還可以提出來。假如有人認為治療癌癥的正確方式是不停地喝綠豆湯,而不是到醫院接受正規治療,那么政府和他人能否干涉?假如有人認為生活在濃重的霧霾之下毫無壓力,該干嘛干嘛,那么為他們呼吁要治理霧霾是否還是一件值得去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