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建麗河北省武強縣里千完全小學
如何依據小學語文的學科特點施教
孫建麗
河北省武強縣里千完全小學
美國教育家羅斯福認為,成功的教學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的課堂氣氛。課堂上形成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親其師而信其道,專制,壓抑的課堂氛圍抑制了學生的創造意識;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則有助于保護學生的創造靈感。
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具有的特點,隨著語文課程改革的逐步推行,新課程理念、新課標思想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漸漸顯示出來,現代語文教學的主陣地——課堂,與傳統的語文課堂相比,應具有幾個鮮明的特點:
1.具有互動性特點。
課堂教學中,不管采用是合作性學習方式、探究式學習方式還是自主性學習方式,表現出來的師生關系是相互平等的,兩者之間相互溝通、相互交流彼此的經驗與知識,分享著經驗與體驗,從而使得教學內容越來越豐富,開闊學生視野,探索新的問題,達成師生之間的共識,使教師和學生和諧相處,促進教學相長。這樣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融為一體,形成共同學習、相互促進的氛圍。
2.具有靈活性。
新課程理念要求我們的教學組織形式也要具有靈活性。教學組織形式是多樣的,教師講,學生要認真的聽,也要鼓勵學生講,師生一起認真聽;對提出的問題,要實行小組合作解決,又要組織學生談論爭辯。座位安排上,要此阿勇圓圈式、馬蹄式、小組式的方式;也要根據教學內容實行課內教學與課外輔導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采取的一切教學組織形式最終的目的就是要切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發展而定。
3.具有活動性。
新課程背景下,要求語文課程要體現出活動性特征。即是說教師要把在傳統教學中需要自身解決的問題設計成學生的活動,使學生在讀讀寫寫的基礎上進行猜猜想想的活動。這些活動可以促使學生主動思考,開拓學生的思維空間,激勵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并能通過思考達到嫻熟的地步。
(1)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中經常會出現一些教師備課時,按照教案進行抄襲,不仔細看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定,對教材沒有進行深度挖掘與理解。結果一節課下來,如果問他本節課的重點是什么,經常是說不出來。
(2)在教學指導方面存在不足。在課堂上,有些教師也找到了語言訓練點,但是訓練的方法又不恰當,基本上教師一直在傾吐有關的知識,學生一直在聽,缺少實際的動手訓練。比如在識字教學中,在教給學生認識生字的時候,更要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達到獨立學習的目的。對于學習的詞語,不但要讓學生理解詞語的含義,還要熟知這個詞語怎么用。
(3)師生互動模式單一。有些教師在課堂上,也重視師生之間的互動,但是這種互動進行的不徹底,多表現為淺層次的交往,主要有壟斷式交往,教師多關照的是少數幾個優秀學生,而忽視對大多數學生的培養;還有形式性交往,就是在形式上組織幾個小組,同學們互相討論交流,但是不注重討論的實效;還有獨裁式交往,表現為教師講得僅僅津津有味,學生只能聽講。這些師生之間的互動模式出現嚴重的不足,一些學習較好的學生能夠得到更多的發言與表現機會,使得強者更強,弱者更弱,兩極分化更為嚴重。
(4)教學重點不突出。教師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總想教給學生更多的知識,往往是面面俱到,涉及面較廣,隨意性大。表現為不根據本節課教學目標來進行重難點講解以及有關技能訓練,使學生的能力得不到鍛煉與培養。
(5)課前備課不認真。教師在備課前不認真鉆研教材,不深入研讀文本,照抄教案,沒有自己的思考。結果造成教案設計雷同,沒有特性色彩。對于教案中出現的錯誤問題,也一起教給學生。
(6)教學環節夠深入。教學中設計的教學環節,有些教師都是走馬觀花式的涉及到各個環節,看著都涉及了但是沒有進行深入研究,始終浮于文字表面。
1.優化“教法”與“學法”。
一是鼓勵學生對所學問題進行質疑。學生能提出疑問,就說明學生進行了積極思考,是認真學習的表現。所以,鼓勵學生尋找問題進行質疑,是語文教學應該培養的學生自學能力的主要體現。課堂上對于學生的提問要進行積極引導,鼓勵學生從平所學課題提出問題;從課文內容提出問題;從某些模棱兩可的知識提出問題;教師可以在教學結束的時候給學生留出提問的空間,引導學生積極探索的意識。二是明確教學目標。每當一個單元或一篇課文開始教學時,我都把教學目標告訴給學生。只有這樣學生要學什么才能心中有數,然后圍繞目標進行教學。學生明確了目標之后,才能夠有目的的去學去訓練。
2.創設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
一是及時給予學生積極性的評價。課堂上,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否合理、準確,會直接影響他下一次參與的欲望。如果學生回答問題出現了錯誤,教師直截了當的指出,學生會覺得很尷尬,老師再進行提問時,他就會羞于舉手。如果老師的評價委婉一些,并用期待、希望的語言進行鼓勵,那么這種期待與希望,則會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這樣保護了學生自尊心,他就會保持參與學習的積極性,情緒飽滿地投入學習。二是營造寬松的課堂氣氛。教師在教學中要放下架子,用委婉的、關切的語言要求來影響學生,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人格魅力,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從而形成嚴謹、求實的學習習慣。同時在教學中要盡量使學生感受到學習的樂趣,體驗到學習生活的豐富多彩。三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互相影響,互相促進,這樣使得教師的教愉快,學生的學輕松,雙方達到教與學的和諧,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一旦課堂的氣氛變得輕松、自由、活潑時,枯燥的知識也會引起學生的興趣,激發學生學習的欲望,主動參與到課堂中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