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玉芬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培養中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龐玉芬
河北省石家莊市藁城區職業技術教育中心
學生管理工作是學校管理工作中的重點與核心,本文從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內涵闡述出發,概述了當前中職學生管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難與問題,進而指出加強中職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培養的的現實意義所在,最后提出了相應的對策與思路。
中職學校;學生管理;自我管理
隨著我國社會的不斷發展以及近年來我國教育事業的深化改革,中職學校學生的管理工作也面臨著諸多的新問題和新挑戰。學生總體素質的變化,以及受社會環境的影響,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筆者結合工作實踐,就中職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及培養問題做以下探討和分析:
中職學校生源質量整體來說不如普高生源。來中職上學的學生成績偏低,充滿失敗心理,問題較多,但也有一些普高生源所不能及的長處。具體分析,有以下特點:
1.學習成績較低,學習能力、接受能力較差。
目前的社會觀念、家長心理普遍認為上普高是“正途”,有前途。只有在無可奈何的情況下,才會選擇讀中職學校。而個別中職學校為了招到充足的生源,不惜降低門檻,要求分數較低,甚至不要求分數。這樣導致中職學校生源整體來說學習成績較差。另外,學生學習態度不認真、形成不良學習習慣、學習方法不對頭等。
2.學生思想變動大,具有失敗心理,教育管理難度較大。
很多中職學生是迫不得已才到中職上學的,他們對前途感到悲觀迷惘,問題相對較多,主要有:(1)對教育的敏感度較低,學生情緒極其不穩定,心理產生極度自卑感。(2)個別學生曾有打架的歷史,甚至喜歡挑畔打架,有的把在初中的一些“惡習”帶到了中職學校,造成了不穩定因素。(3)個別學生與異性朋友交往過密或有“早戀”現象,這不僅影響其到中職學校以后的學習,而且還可能帶來其他不安定因素,如出走、自殺、打架、過早性行為等。(4)個別學生迷戀網絡,迷戀游戲。個別男生抽煙喝酒普遍,撒謊,甚或極個別女生也進行嘗試。
3.承受挫折能力較強,在一定程度或范圍內,心理調適能力較強。
中職生源中很多在初中經受過很多挫折,因此,對挫折的承受能力比一些尖子生要強得多。但看著同學們紛紛走進了重點高中的大門,而自己卻只能上大家不怎么看好的中職。失敗情緒充斥了全身,對前途感到悲觀迷惘。有啥辦法,“混”吧。
4.對榮譽等肯定性評價的敏感度較高。
中職生源,在初中時比普高生源受到表揚獎勵等肯定性評價的機會要少得多。因此,他們對肯定性評價的敏感度要高。這也正是中職教育易于突破的地方。多表揚、少批評一點點,就會起到很大的成效。
1.強化學生在自我管理中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其積極性。
學生是班級的主體,而學生又是具有獨立人格的活生生的個體。在班級建設和管理的整個過程中,應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使班級內的所有力量融合并產生一種新的更大的力量,最大限度地發揮班級集體和個體的潛在力量,使學生的主體作用得到充分發揮。在班級管理中,班級奮斗目標的設計、班級工作計劃和規章制度的制定,班級各項活動的開展等,教師都要給學生的發展留有余地和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個性特長、養成獨立思考、樂于求新求異的精神,讓更多的學生在集體中承擔責任、服務于集體,這不僅能增強學生集體意識和班級的凝聚力,而且能使學生獲得班級管理主人的積極體驗,從而激發主動參與班級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并從管理者的角色中學會管理他人,學會自我管理。
2.建立獎懲制度,形成自覺態勢。
在班級管理中要充分發揮正強化的作用,建立激勵制度。例如,詳細記錄班級日記,嚴格班級考勤、寢室評比,好的表現要給予表揚獎勵,壞的行為也要及時批評懲處。平時表現和獎學金掛鉤,學習成績和就業推薦相關,環環相扣,使學生不敢松懈,也不能松懈。
3.融洽校生和師生關系,促進和諧校園的建立。
在中職學校校園生活中,難免出現學生管理、后勤服務、師生關系等這樣那樣的問題,這些問題不解決妨礙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開展。在網絡時代,這種問題更加復雜,如學校的“貼吧”、“博客”“、學生網絡論壇”等出現的一些負面消息影響校生關系、師生關系。在解決這些問題時,單靠正式組織,通過正規渠道去處理,或者在技術上存在難度,或者學生有顧慮,或者本來就有逆反心理,效果不一定好,有時還可能激化矛盾,而如果通過非正式群體這條路徑去做,主動參與,尋找與網絡非正式群體的溝通渠道,化解矛盾,效果可能更好,從而有利于建立和諧的校園關系。
4.融入家長力量。
在殘疾人的職業教育中,家長的參與能起到很強的作用。家長的建議可以幫助班主任更加了解學生,班主任也要使家長對學生的職業規劃有明確的認識,二者之間要形成良性的互動。當然也有家長會起到反面的作用,如有些家長在學生出現問題后一味地袒護、包庇、縱容,認為自己孩子是弱勢群體,別人都應該讓著他、遷就他,而此時班主任更需多和家長溝通交流,使家長對孩子有正確的認識,能發揮積極作用,協調處理孩子出現的問題。
中職學校學生正處于走向成年的“過渡期”,這是一段“黃金時期”,但又是一段問題成堆的“危險期”,在他們開始第一次近距離思考人生未來的關鍵節點,行之有效的科學指導,既有其緊迫性和艱巨性,更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職業學校的老師肩負著學生的未來、家長的期望、社會的重托、民族的希望,三尺講臺,意義深遠,我們要以奉獻、求真、創新的精神,創新思維,批評地吸取借鑒優秀的教育思想和科學的方法,不斷豐富德育工作的新內容、新方法,提高德育的實效性。
[1]王宗慧.關于改進學生管理工作的思考[J].北京市農業管理干部學校學報,2001,(04).
[2]文海滄.民主思想在班級管理中的貫徹[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