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國聰云南省大理州南澗無量山鎮中學
淺析初中語文教師語言的藝術
施國聰
云南省大理州南澗無量山鎮中學
精彩的語言能夠抓住聽眾、甚至震撼世界。教師的語言尤為重要,同種知識概念,從不同的教師口中出來,就有不同的味道,學生的感受會不盡相同,教學效果也大不一樣。所以,教師應結合本學科的特點,研究語言的表述,做到既準確又生動形象,既詼諧幽默又能完整準確地表達所教授的內容。
有趣;幽默;有激勵性
精彩的語言能夠抓住聽眾、甚至震撼世界。教師的語言尤為重要,同種知識概念,從不同的教師口中出來,就有不同的味道,學生的感受會不盡相同,教學效果也大不一樣。所以教師應結合本學科的特點,研究語言的表述,做到既準確又生動形象,既詼諧幽默又能完整準確地表達所教授的內容。
在我看來,作為一個教師首先要注意自己的說話,要練習自己的口才。口才是一個人最大的資本。一個教師,即使做不到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但最起碼要讓我們的語言生動有趣,學生才會喜歡我們的課。一個說話沒有標點、沒有抑揚頓挫、不懂激趣的老師,縱有再高深的知識,也很難讓學生喜歡聽你的課。所以要想做一名出色的老師,就要想法設法錘煉自己的語言,力求生動幽默,激發起學生的興趣。
傳說清朝末年北洋大臣李鴻章有個遠房親戚,他去參加鄉試,由于不學無術,試卷到手卻什么也不會,最后到交卷的時候沒轍了,就在試卷末尾寫了一行歪歪斜斜的字:“我是李鴻章大人的親妻”,可是他不會寫“親戚”的“戚”竟寫成了“妻子”的“妻”。這位主考官就相當的幽默,你猜他怎么樣批改的?他批了六個字“所以我不敢娶”,他將錯就錯,把錄取的“取”寫成娶妻的“娶”。大家想一想,在我們批閱學生的日記和作文時,是不是也經常出現這樣的現象,你又是怎樣批改的呢?有沒有讓人過目不忘的批語呢?
教師的教學語言不僅要講究藝術,更要注意說話技巧。在進行教學活動時,要注意聲調的變化,發音輕重,速度快慢,抑揚頓挫,起伏跌宕等都要有講究。同時還要根據教材文本內容的主次,詳略,難易程度不同,確定自己相適應的語速語調變化,力爭教師的教學語言和教學內容和諧,與教學過程和諧。避免貧乏、呆板、干癟、枯燥的無色語言,忌諱表達含糊,闡述不明,含混不清,半吞半吐,或者具有語法錯誤、邏輯錯誤的毛病語言、無效語言,那樣會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
為師者,誰都希望自己的講課或說話收到最佳效果。而教師語言的魅力是師生交流思想、溝通情感的橋梁,是教師“傳道、授業、解惑”的精神武器。孔子云:“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意思是,說話如果沒有文采,不講藝術性,就不能打動人,因而也不能廣泛、長遠地流傳。由此可見,中國古代的教育家對教師語言就頗為重視。教師的語言對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其語言的優劣直接關系著課堂教學的好壞,制約著教學效率的高低。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教師的語言素養在極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所以教師的語言不僅要講求科學性、規范性、還要講求藝術性。語文教師是更直接地同語言打交道的,因此,對其語言的要求也應更嚴格。語文教師的語言要在準確鮮明、簡潔明了的基礎上力求做到風趣幽默。幽默語言是教師睿智的思想、廣博的學識借助詼諧含蓄的語言形式形象生動的再現。它的恰當使用,可以創設出一種風趣動人的情境,驅除了學習疲勞,引發學習興趣,強化知識記憶,往往會收到令人忍俊不禁、余韻雋永的藝術效果。在教學中,我們常會看到這種現象,教師備課仔細認真,講課也很賣力,語言也較簡潔準確,但學生就是不愛聽,課堂效果與教師的努力程度不成正比。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教師只重視了語言的科學性、規范性,卻忽視了它的藝術性,因而事倍功半。因此,教師必須加強思想文化的修養,豐富鑄煉自己的語言,并努力培養開朗、明快和樂觀的性格,只有這樣,教師才能讓學生置身于優美的文化氛圍、濃郁的語言環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
語言作為一種感人的力量,它的真正的美離不開言辭的熱情、誠懇和富于激勵性。激勵性語言評價可以觸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從而培養學生勇敢的品質、探究的興趣、堅強的意志。因此,教師一定要努力把活生生的靈感和思想貫徹到自己的話語中去,使“情動于中而言溢于表”,從而“打動學生的心,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共鳴,受到強烈的感染”。例如:在排隊時,簡單的一句:老師看我們哪個小組行動最快?學生就會用最快的行動去集合隊伍。又如:“今天我們要進行一次跑步比賽,看誰跑得最快?”等等。雖然是幾句很簡單的話,可對學生來說,有時就是他們的“動力”。對待做的不到位的同學并不一定非要正面否定,去表揚做得好的同學其實也是一種無形的批評。特別是對那些不遵守紀律、任性頂撞老師的學生,言語上要掌握一些方式方法。學生的逆反心理本來就很強,如果教師說出一些過氣過激的話,可能會使學生在人格和感情上受到傷害,反而產生更加抵觸的心情。
教師的職業特點以及教師勞動的示范性決定了教師語言的重要性。一位優秀的教師不僅是一個演員,而且是個演講家,應該有駕馭教學語言的高超技能,這樣才能將學生的注意力緊緊地吸引過來,使學生樂意且熱烈地盼望接受老師所傳授的知識,學習效果也就事半功倍。語文課堂教學既需要科學性,也需要藝術性;它既是沒有止境的科學,也是永遠不會完美的藝術。因此,不論是教師的有聲語言,還是教師的肢體語言,都需要不斷地錘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