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芝河北省辛集市辛集鎮第五小學
淺談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的培養
張 芝
河北省辛集市辛集鎮第五小學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古今中外凡在學業中有成就的人,對學習都有濃厚的興趣。學生一旦對數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他就會全神貫注地進行學習,千方百計地想方法去認識和解決數學問題。小學數學不只是傳授知識,更是培養和提高孩子的各方面素質,其中學習興趣尤其重要。濃厚的興趣是學習知識、培養能力、發展智力的重要條件。多年來的教學實踐使我感到在數學教學中,教師應以興趣為核心培養學生的非智力因素。以下我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談幾點體會。
感染學生,給他們一張笑臉、一顆誠心、一份真情。當學生取得好的成績、獲得成功時,要給他們祝賀和鼓勵;當學生遇到困難、遭受挫折時,要給他們安慰和支持,讓學生感受到老師在與他們同甘共苦,使之明了老師的一片真誠和苦心,在教師對他們的理解中找到自己的長處,發揮自己的潛能,逐漸消除自卑心理,樹立自信心,增強自我調控和自我教育的能力,不斷完善自我。
對成功的體驗是提高興趣的最佳強化物。學習動機與學習興趣能促進數學知識、方法的掌握,反過來,掌握了數學知識方法又會激勵和增強學習的動機與興趣。如果在學習的過程中,由于步步獲得成功,嘗到了甜頭,親自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就能增強學習的動機和興趣。數學因為具有很強的系統性和連貫性,學習數學需要循序漸進,只有在學習上克服大大小小的困難中看到自己的力量,增強了學習信心,才會出現“越學越愛學”的境地。興趣的產生和保持有賴于成功。學生在數學學習中不斷取得成功后會帶來無比快樂和自豪的感覺,產生成就感,繼而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形成穩定的持續的興趣。所以教師必須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和創設競爭和成功的機會,讓不同層次的學生,按問題的坡度都能夠“跳一跳,夠得著”,進而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選擇練習時要注意分不同層次的學生來設計,作業測評時最好少給學生打不及格的分數;課堂提問時面要廣一些,使多數學生有回答的機會。這樣,既能完成教學任務,又能使每位學生充分發展,增多每位學生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
以前的課堂都是老師一個人在講,學生機械性的聽練,老師是課堂的主宰者,學生沒有說話的權利。教師的滿堂灌把一個個學生都教成了書呆子,學死書,死學書。新課程理念不是讓你教師教教材,而是讓你教師用教材教。把以前的死課堂變成充滿生命的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教師要把自己置身于參與者和服務者的地位,熱情地鼓勵每一位學生,實實在在的營造出平等、寬容、尊重、理解、和諧、愉悅的學習氛圍,使學生在課堂上想說、敢說、愛說,積極參與課堂的活動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每一個學生都喜歡老師的贊揚,所以教師多用激勵和贊揚的語言鼓勵學生,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會自然而然的形成,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在課堂上集思廣益,多方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鍛煉學生的合作能力,遇到不易解決的問題,教師及時點撥,使教師和學生的角色處在隨時互換的動態中,讓教學在師生之間的對話、交流、合作、共建的交往活動中完成,大大體現了高效課堂,同時也讓學生感受到成功的快樂。
在教學中要注意興趣的保持,運用良好的導入方法激趣后,都需結合知識的生長點、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的認知水平,為學生設計參與教學過程的活動,逐步變“要我學”為“我要學”,進而發展到“我會學”,提高其學習的主動性和效率。如在學習圖形面積時為學生設計參與的機會,學生制作學具,在老師的引導下獨立操作。在推導三角形面積、梯形面積、圓形面積公式時,學生運用多種方法推導,不僅在參與公式的推導中理解了公式,同時也有機地把圖形之間的關系聯系起來,掌握了量與量之間、形與形之間、量與形之間的因果關系,從而體會到數學知識的趣味性,保持學習的興趣。
榮譽感可以強化學習興趣。小學生的榮譽感特別強,其學習興趣的保持很大程度上取決于通過學習所獲得的社會效果。他們常常由于獲得好成績受到老師、家長、兄弟姐妹、同窗好友的贊賞而引起榮譽感,為保持已獲榮譽而更加努力學習。在教學中應給予學生正確、恰當的表揚。在學生回答問題時,眼睛注視著他們,以一種期待的眼神鼓勵他們大膽發言。要注意不失時機給予表揚、鼓勵,哪怕是一句表揚的話、幾個鼓勵的掌聲、一朵小紅花,都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尤其是對待學習較吃力的學生,應適當降低標準,側重表揚,鼓勵其進步。表揚是教師熱愛本職工作、熱愛學生的具體體現,也是保持學生興趣,充分發揮學生潛能的重要手段。
人的思維是從具體到抽象,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轉化的。小學生的思維特點是以形象思維為主,而數學學科的特點又是高度的抽象性和嚴密的邏輯性。那么,怎樣使學生逐步從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呢?在課堂教學中,采用直觀教具、投影儀等生動形象的教學手段,能使靜態的數學知識動態化,不但能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而且學生學到的知識也能印象深刻,永久不忘。
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應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教師要善于挖掘教材的興趣因素和知識本身的魅力,適當地調整教學過程,靈活地運用教學方法,時時注意激發學生沉睡的興趣,做到“課開始,趣已生;課進行,趣正濃;課結束,趣猶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