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霞
小學數學課堂交流就是在數學課堂里,讓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學會表達,學會傾聽,學會接受等。它像一種對話——是多種觀點的分享、溝通和理解,更是多種觀點的分析、比較、歸納、批判和整合的互動過程,最終形成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深刻理解。然而現在小學數學課堂交流低效的現象比較普遍,筆者做了如下分析與思考。
一、小學數學課堂交流低效現象
綜觀現在小學數學課堂上的一些交流活動,發現存在以下幾個問題:
1.課堂交流參與不足。部分教師受到數學課教學進度、教學計劃等條件的限制,于是就放棄了讓學生參與交流的機會;也有教師覺得課堂上學生廣泛交流太浪費時間,還不如指名回答來得快;還有教師覺得讓學生討論交流,可能課堂紀律不太好控制,于是就放棄了讓學生交流的想法。
2.課堂交流流于形式。有些教師僅僅把交流作為一種教學活動的形式,并且這種形式在平時的教學中很少使用,只有在公開課、研究課即有人聽課時才會被充分的使用。這種討論表面上熱熱鬧鬧,但學生的智力沒有足夠的參與。從學生交流后的發言質量看,對一些重、難點問題的分析、認識,沒有反映群體的智慧和個體的探究精神。
3.課堂交流缺乏深度。數學課堂的交流未能在深層上拓展,失去了應有的價值。有的課堂上學生交流的問題沒有質量,難度和深度不夠。交流一些枝枝蔓蔓的問題,是一些學生一讀就會、一看就知或通過獨立思考完全可以解決的問題。學生在交流時,教師未能引導他們從知識的發生和發展過程上去感悟和理解,未能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舉一反三”的能力發展上逐步深化。
二、小學數學課堂交流低效的原因
1.教師缺乏正確的認識和深入的理解。教師對“交流”作為一種學習方式存在著某些誤解,有些教師錯誤的認為,只要在課堂上提出了大量的問題,學生都給予了回答,課堂交流就成功了。交流過程往往都在教師的預設中,學生基本上是按著教師的思路在走,缺少獨立思考的時間和空間,交流往往只是為了體現“交流學習”的理念,而在形式上“理念”一下。
2.教師提供交流機會較少。由于小學數學是一門重要的基礎學科,其教學任務比較重,40分鐘的數學課堂,概念、例題和教師的講授已經占去了大半的時間,還有練習的時間,教師為了完成教學任務就只能剝奪了學生交流的機會。
3.學生交流意識不強。筆者結合個人課題“小學數學課堂交流有效性的研究”對我校五年級三個班的120名學生進行過問卷調查。問題之一,在數學學習活動中,如果遇到問題,你會怎么樣?調查結果:(1)自己思考,不讓人知道的占62%;(2)與同學討論的占28%;(3)請教老師的占10%。問題二,在討論數學問題時你更愿意怎樣?調查結果:(1)提出自己觀點的占30%;(2)傾聽他人發表意見的占32%;(3)不與別人討論,只考慮個人觀點的占38%。這些數據從一個側面反映出現在小學生的數學交流意識是不強的。
三、小學數學課堂有效交流的思考
針對以上小學數學課堂交流中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在組織學生進行交流活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1.課堂交流前充分準備。
首先,通過了解學生把握學習中交流的起點。數學教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在上課前,教師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考慮:學生是否具備了新知學習所必需的認知基礎?學生是否已掌握或部分掌握了新知?哪些內容需要相互交流討論?哪些內容需要教師點撥和引導?
其次,通過教材的理解準確把握交流中的教學目標。教師著重要搞清教學目標中哪些方面有交流的必要,是交流的重點;哪些方面可作簡單交流處理,只需在學生學習的基礎上稍作點撥即可。
2.課堂交流中指導方法。
(1)學會表達。教師要有意識地讓學生用完整的句子表達自己的意思。要耐心地引導學生,把話講完整、講正確,學會用符號表達。小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思考過程是直觀思維、具體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的結合。因此,要讓學生善于用線段圖,實物圖等具體地、直觀地表達自己的意思。
(2)學會傾聽。學生要善于傾聽老師的講解,也應善于傾聽同學的發言,不要隨意打斷別人的話,要聽出別人發言的要點,有意見要等到別人說完后再發表。
(3)學會評價。評價包括評價別人和自我評價。評價別人就是引導學生在傾聽他人交流的同時,學會客觀地分析、辯證地思考。自我評價則是一個自我矯正、不斷提高的過程。通過傾聽、評價他人的交流,對照自己的思考方法及思考過程,從而不斷地修正自己、提高自己,讓學生感受到我要向別人學習。
3.課堂交流后的總結性評價與激勵。總結性評價的主體是學生自己、同伴、老師,評價的過程則是一個交往互動的過程。關注學生在交流中對數學學習的積極姿態,關注其能否學會從數學的角度來思考問題。同時要注重鼓勵,堅信每位學生都會成功,對學生的新認識、新發現,不管是對還是錯,都應給出恰當的評價。特別是平時數學交流困難的學生,如其有點滴的進步,甚至有創造性的因素時,更應該給予肯定與表揚,如發現學生交流有誤,應加以啟發性的評語,引導學生找出原因,正確解題。
綜上所述,數學的活力源于課堂交流,沒有交流的課堂,如同一潭死水,而交流的有效性直接關系到課堂教學的效果和學生各方面能力的發展。因此在平時的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從學生的角度出發開放課堂,調動他們交流的積極性,采用多種方法、手段促成學生富有成效地交流,把時間和空間充分讓給學生,讓學生在交流中相互合作、相互啟發、相互借鑒、相互補充,共同提高。
(作者單位:南京市幕府山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