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朝毅
【摘 要】在課程改革的具體實施中,將信息技術引入課堂,為數學這一“思維的藝術體操”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舞臺”。巧妙利用現代教育技術,將抽象的數學知識轉化為具體的直觀形象,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豐富學生的數學學習方法,提高學習效率。讓多媒體通過聲、光、電與學生視、聽、思維很好的結合起來,凸顯出多媒體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優勢地位。
【關鍵詞】數學;信息技術;教學;巧用
《新課程標準》指出:“現代信息技術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運用信息技術,實施學科信息化教學,已成為教育現代化的一種趨勢,信息技術與學科的整合,改革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課堂充滿了生機與活力,彌漫著喜悅、興趣、困惑、成功等情感體驗,能提高教學效率,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全面做到因材施教。
因此,將小學信息技術課程與數學相整合,把信息技術和數學教學的學科特點結合起來,可以使教學的表現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樣化、視覺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數學概念的形成與發展,使數學課堂教學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對于深化數學教學改革,提高教學效率,以及培養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全面能力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沒有興趣的學習,無異于一種苦役;沒有興趣的地方,就沒有智慧和靈感。數學本身比較抽象、枯燥,特別是對于自控能力差,注意力難以持久的小學生來說,學習興趣的作用就顯得格外重要。常言道:“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課導入時的前3—5分鐘會直接影響到整個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此,在導課時,合理選擇和利用現代教育技術,設計好開課方式,一開始就抓住學生的注意力,吸引到課堂的學習上來,為整個課堂的教學奠定良好的基礎。
如:在教《圓的認識》時,我使用多媒體課件創設這樣的教學情境。畫面1:在一條公路上有手推車、自行車、三輪車、摩托車、汽車等在行駛,車輪都是圓圓的,大家都很自然地忙著趕路。畫面2:出現了一位“小馬虎”學生,他忽發奇想:怎么車輪都是圓圓的呢?要是將車輪換個形狀會出現什么情況呢?畫面3:馬路上行駛的車子分別被換上了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平行四邊形、梯形,甚至橢圓形的車輪,從而就出現了車子顛簸,甚至停駛的情況。教師在這時揭題:“圓的認識”。這樣借助多媒體教學課件,化抽象為具體,一下子就吸引了學生學習的注意力。
二、化難為易,突破重難點
多媒體信息技術具有多種感官同步進行的直觀效果,能夠將教學重點和難點一一呈現出來向學生展示教學情境,提供豐富感知,呈現思維過程,使學生聞其聲、見其形、入其境。讓學生更快、更準、更深地把握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極大支持了學生對邏輯推理問題解答和數學觀念的尋求與研究,尤其是引導學生對一些抽象的數學知識進行概括的過程中,運用多媒體信息技術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動態演示,形象揭示知識的生成過程化抽象為具體、變理性為感性, 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借助于觀察和比較逐步探究知識的形成過程。從而更深刻地把握知識的本質。
如在學習“循環小數”這一內容時,小學生對循環不是很理解,我便制作了多媒體課件,向學生形象展示十字路口的紅綠燈,在我的指導下學生認真觀察、積極動腦,進而總結出紅燈綠燈并不是雜亂無序地出現的,而是有一定的規律性,交替循環出現,這樣學生便對循環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讓學生再列舉一些存在循環的實例,學生們踴躍參與,積極發言,有的學生提出:“我們上課的課程表只排一周的,每周循環一次,按照課表上課,而不是排一個月或一個學期的。”有的學生說:“鐘表里的時針、分針和秒針,它們總是一圈接著一圈地。”學生對循環有了一定的了解,這樣在進行循環小數的教學自然容易了許多。
三、運用多媒體,培養創新力
由于多媒體的引進,使得課堂教學的形式多種多樣。而多樣的教學形式又常常為學生的創新思維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當今是一個信息化時代,這就要求教師要培養學生有收集信息、處理信息的能力。可以使學生在信息資料的查詢、收集、整理中,培養自己處理信息的能力,內化和提升自己的信息素養。
如教學《統計表與統計圖》時,可以讓學生以“從手機看發展”為題進行調查研究,引導學生上網收集近五年或十年來,手機生產量的增長、每百人中手機擁有量等數據,繪制成統計表與統計圖。學生不僅學到了統計表與統計圖的繪制方法,而且形象直觀地感受到改革開放取得的顯著成就,體會到數學來自社會生產與生活、服務于社會生產與生活的道理。
四、借助多媒體,還原于生活
知識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例如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學生在解決書本問題時非常流利,但在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時,就束手無策了。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其實只要我們深入思考就會發現造成這種現象的主要責任者是我們教師,是我們教師在教學的時候過分地把知識“純粹”化,而忽略了知識與生活的關系。數學來源于生活,又運用于生活,脫離了生活的學習,將變成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將生活中的一些實際問題通過多媒體輔助教學展現在學生面前,能夠極大地引起學生探討知識的興趣。 五、多層次練習,加大練習密度
課堂練習是學生鞏固所學新知的重要環節。學生對所學新知的掌握情況也從課堂練習中體現出來。教師對課堂練習要精心設計,不但能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而且能提高教學質量。教師在設計課堂練習時,要充分發揮多媒體圖文并茂的優勢,設計多層次的習題,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練習。在設計習題時,要照顧全體學生,就要把習題分成多層。一般來說,第一層是與所講例題相仿的練習,目的照顧比較差一點的學生;第二層是基本知識的變式練習,目的解決重、難點知識問題,照顧中等學生;第三層是要稍微動腦筋的思考性練習,目的照顧優秀學生。這種多層次的練習,讓差生“吃得了”,中等生“吃得好”,優等生“吃得飽吃得好”。學生在做題時不但不感到乏味反而會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老師也達到了培養學生整體素質的目的。
總之,多媒體技術與數學教學的有機結合,是數學教學改革中的一種手段,它的最大成功之處在于化學習被動為主動,化抽象為具體,由于視聽結合、手眼并用的特點及其模擬、反饋、個別指導和游戲的內在感染力,適當性的操作演示,所以具有極大的吸引力,能使學生輕松學習知識,從而調動學生發自內心的學習興趣,真正做到“減負提質”之目的。作為小學數學教師的我們,只要同為之去努力、去開發、去研究的話,相信我們的小學數學教學真正達到有效!
【參考文獻】
[1]馬根生.論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巧用多媒體的有效方法.《陜西教育[教學]》.201206期
[2]沈國酰.巧用多媒體優化小學數學教學.《江西教育》.2014年第Z6期
(作者單位:福建省泉州市永春縣錦斗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