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新國
(河北旅游職業學院,河北 承德 067000)
休閑時代洶涌澎湃而來,休閑作為一種新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世人的共識。休閑服務與管理人才的教育作為塑造高等教育新型人才的重要內容,成為一種新的教育價值取向。2012年,“休閑體育專業”被正式列入我國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專業目錄;“休閑服務與管理”也已經列入我國普通高等教育專科目錄。高校應準確把握時代特征、行業動態,培養休閑專業人才。高職院校以培養技術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大力發展休閑服務與管理專業,解決休閑產業發展過程中技術應用型人才匱乏問題,推動休閑產業發展。
高職院校的專業設置隨著時代的發展不斷的更新變化,在一個休閑時代的背景下,休閑專業走進院校將成為歷史的必然選擇。
21世紀休閑產業飛速發展。從國際發展經驗來看,人均GDP達3 000—5 000美元將是消費結構向發展型、休閑享受型轉折時期。我國已跨過了人均3 000美元的門檻,在中東部一些大城市已經遠遠的超出了這個水平,在我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帶動了休閑產業的崛起[1]。
我國自1995年起,開始施行每周5天工作日;2008年開始實施“全國年節及紀念日放假辦法”,共有新年、春節、清明、勞動、端午、中秋、國慶,7個節日11天休假;國家還出臺了職工帶薪休假的規定,從而保障了法定假日至少達到115天。時間的充裕,促使人們追求休閑的質量,創新休閑方式,促進身心健康,使休閑成為最佳選擇[1]。
充足的法定假日使人們開始思考如何度過,充裕的經濟條件使人們開始愿意為身心健康去消費。休閑意識的不斷增強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影響著消費習慣,改變著傳統的消費結構,用于休閑產業消費逐年增加,推動了休閑體育產業的飛速發展。
經濟上允許、時間上充裕、思想上愿意、空間上可以,這必然推動休閑產業成為一個可持續發展的行業。但是,目前我國休閑行業的人才卻極度匱乏,服務管理人才更是緊缺,無法滿足行業發展的要求。例如,高端休閑體育項目中,服務人員素質偏低、文化知識較少、服務技能較差與消費者期望較高的矛盾日趨嚴重,對于優質的休閑服務與管理人員的渴求,必然推動休閑專業走進高職院校。
通過梳理國內主要高校開始休閑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基本情況(見表1),可以發展我國高校休閑人才培養相對于迅速發展的休閑產業來說相對落后,也存在一些發展初期的問題。
通過表1可以看到,休閑服務與管理專業大都分布在旅游類院校或旅游相關院系中,這說明旅游院校對于市場由傳統“包價”旅游向休閑旅游過度的變化十分敏感,準確的把握市場信息與企業需求,也帶動了其他高校開始相關專業或方向。但是,在全國近半數的高職院校中開始休閑專業仍然較少,仍然無法滿足市場對于人才的需求,并且人才缺口巨大。
在表1統計的高校中,無論是旅游類高校還是其他高校,都開始高爾夫專業或者方向。這與高爾夫行業發展,并進入奧運會比賽項目,以及高爾夫從貴族運動走向休閑體育項目有著密切關系。隨著各個高校的專業定位不同,也必然導致了各自有著各自的人才培養目標及相應的課程體系,還沒有形成統一的共識,必然影響專業的發展。

表1 “休閑服務與管理”專業建設情況
雖然高職高專的最新專業目錄還沒有最終發布,但是根據征求意見稿,休閑服務與管理專業分為三個方向:高爾夫、溫泉SPA、國際郵輪。該院目前在旅游外語系開設了休閑服務與管理專業,主要是高爾夫方向,酒店管理系有國際郵輪訂單班,旅游管理系開始注重休閑體育的專業方向。因此,整合該院的專業方向,不僅有利于招生,更加有利于師資力量的整合,培養休閑人才。
目前,該院的休閑服務與管理專業,是在旅游英語高爾夫專業方向逐步發展成熟的,以高爾夫球童為主,就業層次較低,就業面較窄。在進行專業調整后,準備把握承德立足河北,面向京津的優勢,走向全國,展開“雙向”調研,確定各個方向的人才培養目標。橫向:調研相關院校,特別是開設相關專業的旅游類院校的人才培養,比較分析該院專業發展的問題與不足;縱向:深入了解行業發展狀況,分析休閑相關產業的用人狀況,在培養學生基本的服務技能基礎上向產品營銷、賽事組織、中層管理等崗位發展,確定適合市場需求的人才培養目標。
雖然該院專業起步較晚,但是也具備了基礎條件,并存在一定優勢。首先,該院從2009年開始有高爾夫方向,學院現有室內高爾夫模擬實訓室,擁有國際高爾夫中級裁判員,主持了河北省高爾夫服務標準的制定;其次,該院酒店管理專業是省級示范專業,完全具備培養國際郵輪專業方向學生的條件;再次,承德地區地熱資源豐富,特別是在隆化地區,已經形成溫泉產業聚集區,能夠提供很好的實習實訓條件;最后,該院地處承德,具有良好的區位優勢。因此,該院應深度挖掘整合學院資源,大力發展休閑專業。
優質企業在休閑產業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提升我們培養學生的層次,提升教師技能與實際的管理經驗,更加準確地了解行業發展方向,為學生就業找到直通車。在學校與企業的合作中,可以通過聯合招生、聯合培養學生、企業管理人才任教、教師到企業掛職、成立相應實體聯合運營、提前進入崗位等多種形式開展深入合作,實現以學校為中心,以企業為載體,聯合培養學生,零距離就業的發展模式(見圖1)。

圖1 “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模式
對于新興行業的發展、學院培養學生的最終目標、企業人才緊缺等所有問題都歸結為人才培養。培養什么樣的人才,應具備什么樣的能力,就需要學校深入企業。在大一注重基礎能力培養;大二注重專業基礎與專業拓展,培養學生專業技能;大三開始進入“企中校”學習鍛煉,培養學生的實踐技能。根據不同的培養階段,設置獨特的課程體系,例如,高爾夫方向課程體系(見圖2)[2]。

圖2“高爾夫方向”人才培養課程體系
隨著國家對于高考英語的改革、中日關系惡化、適齡人口減少等諸多因素影響,學院外語類專業招生出現下滑。因此,在大力發展休閑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同時,應鼓勵外語老師專業化實現“雙師”隊伍建設。更為重要的是,要結合該院的國際交流項目,利用外語教師優勢,推動休閑專業學生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1]李相如.休閑視野下我國休閑體育專業建設的思考[J].首都體育學院學報,2009,21(2):180-185.
[2]焦巧.高職院校休閑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建設思路——以武漢職業技術學院休閑專業為例[J].武漢船舶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4):126-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