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 欣
試論理工科院校會計學“卓越人才”的培養
唐 欣
理工科院校會計學“卓越人才”的培養是必要而且重要的,復合型人才、應用型人才、管理型人才應該成為理工科院校會計學“卓越人才”的培養目標,創新實踐教學、完善教學管理體系、加強師資建設是理工科院校會計學“卓越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必要手段和有效保障。
理工科院校;會計學;卓越人才
根據2010年教育部的“卓越工程師計劃”及開展情況,許多高等院校已經有意識的在高等教育的各個專業領域培養適應社會需要的高質量技術型人才,并進行了許多探索性的實踐。理工科院校作為專業性較強,行業性、地方特色都較為突出的高校,更應該有效的進行“卓越人才”的培養。
會計專業是理工科院校的經管類專業里開設時間較長的一個學科,許多理工科院校的經管類專業建設工作往往都是先從會計學專業開始的。因此,探討理工科院校會計“卓越人才”的培養問題是必要的也是重要的。
(一)復合型人才是理工科院校會計學“卓越人才”培養的主要目標
復合型人才是指知識面廣,掌握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的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人才,這種人才具備較強的工作崗位適應能力。理工科院校的會計學專業培養的“卓越人才”必須以復合型人才為主,這是因為理工科院校的生源結構主要是理科生,即使招收的經管類專業學生也多半是文理兼招的,學生的知識結構本身偏于文理綜合。再從會計學專業的發展來說,由于社會經濟的日趨復雜,對會計人才的要求也更高,需要他們不僅掌握會計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能熟知單位的生產流程和工藝技術,能理解和分析社會經濟現象。因此,理工科院校會計“卓越人才”培養應該以復合型人才的培養為主要目標。
(二)應用型人才是理工科院校會計學“卓越人才”培養的基本定位
會計學科是實踐性很強的學科,講究理論聯系實際。因此會計學的“卓越人才”必須具備良好的應用能力,能運用知識較快的適應和開展工作。理工科院校多數是地方性的普通高校,地方性的高校要體現為地方區域經濟服務的宗旨,更強調技術的實際應用。在理工科院校的這種氛圍下,會計專業也必須與理工科院校的其他專業一樣,突出實際應用,它的“卓越人才”的定位也應該是應用型的人才。
(三)管理型人才是理工科院校會計學“卓越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
會計人才是要服務于單位經營管理方面的人才,那么在會計人才的培養中應該將管理型人才作為理工科院校會計學“卓越人才”培養的發展方向。管理型會計人才的要求是具備較廣的經濟管理理論,擁有較好的會計專業基礎知識,熟練掌握單位的會計實踐技能,能進行會計分析為單位經營管理決策提供建議,為改善單位經營管理而服務。管理型會計人才的培養將極大的豐富理工科院校人才培養的層次和內容,是理工科院校人才培養的整體發展方向之一。
(一)創新實踐教學是理工科院校會計學“卓越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
實踐教學是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也是實現“卓越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然而目前多數高校的實踐教學還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沒有收到應有的效果。而“卓越人才”的培養強調人才的應用性和技術能力,因此必須對實踐教學進行創新。首先,對于實踐教學的內容安排應當以人才的知識、能力、素質三方面的培養為模塊來設置。在知識模塊,會計專業可以開設英語、計算機、專業知識方面的實踐教學活動;能力方面則以會計的各個工作崗位特點,按照會計專業理論課程的進度來設置課程實踐教學內容,比如財務會計實驗、審計學實驗、報表分析實驗等;素質方面則以社會調查、生產實習、畢業實習等多種方式開展。其次,對于實踐教學的時間安排也應當體現更靈活的方針。一方面應該保證學生入校后的每個學期都有相關的實踐活動,另一方面應該保證學生有一個相對集中的時間比如最后一個學期或最后一年來進行實踐。在某些實踐中,應該允許學生有一定的自由安排實踐時間的權利,可以自行決定延長實踐活動。最后,對于實踐教學的方式應該盡可能多元化。實踐教學要實現“教-學-做”三個環節,但不一定要局限為老師先講解或示范,學生再模仿最后再獨立完成這個固定模式。可以改為學生先做,老師再有針對其中的問題進行糾正,再進行系統的講解。實踐教學環節中也可穿插一些技能競賽、專業學科活動來進行。
(二)完善教學管理體系是理工科院校會計學“卓越人才”培養的必要手段
教學管理體系是實現會計“卓越人才”培養的重要保障。為了保障會計專業“卓越人才”培養的工作穩步開展,可以考慮建立相應的管理機構,比如在理工科院校中成立“會計卓越人才培養辦公室”,該辦公室主要由會計專業教師和相關企業高級管理人員組成,負責制定和完善會計專業的教學計劃,監督教學環節的開展情況,評價教學環節的實施效果。除了設置管理機構負責會計學“卓越人才”的培養以外,還應該建立和完善各種制度來保障會計學“卓越人才”的培養能順利開展。會計學“卓越人才”的培養還是新生事務,沒有非常成熟的模式可以直接照搬,因此在實踐探索中對于會計學“卓越人才”采取的培養形式、培養方案、保障措施、考核方式等都必須有明確的規章制度予以整體規劃,并且要在實踐中不斷的對其進行修正和完善。
(三)加強師資建設是理工科院校會計學“卓越人才”培養的有效保障
“卓越人才”的培養需要良好的師資。良好的師資是理工科院校會計學“卓越人才”培養的有效保障。理工科院校的師資建設要實行“送出去,請進來”的開放式原則。一方面著眼于搞好校內教師們的培訓,通過各種方式加強校企聯合,鼓勵學校的教師們多與企業接觸,提升教師們的實際應用能力。另一方面,也要考慮以專題講座、指導實習等多種形式聘請企業人士作為客座教授或校外指導老師。開放式的師資建設策略可以促進教師有更多的機會理論聯系實際,為理工科院校會計學專業培養復合型、應用型的“卓越人才”提供保障。
[1]楊志軍等.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的實踐教學探索與實踐.時代教育,2014(7):50-52.
[2]鄧學衷,周瓊.校-企聯合教學的本科會計卓越人才培養模式.商業會計,2013(2):35-38.
[3]許楨英等.工科類復合型人才培養策略研究.江蘇大學學報(高教研究版),2006(7):13-15.
(作者單位:湖南工學院經管學院)
湖南省普通高等學校教學改革研究項目“地方性本科院校經管類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湘教通[2012]401號);2014年湖南工學院教改項目-“三重一高”思想下的湖南地方高校會計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創新機制研究(JY2014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