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曄,周酈楠
(遼寧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1)
將反轉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基礎醫學教學中的設想
張 曄,周酈楠
(遼寧衛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 沈陽 110101)
介紹反轉式教學模式的起源以及在國內外的研究應用。反轉式教學模式通過對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兩個教學過程的顛倒安排,將傳統教學中師生角色進行互換,并重新規劃課堂教學時間,可以促進師生互動,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學質量。將反轉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基礎醫學教學,可推動教學改革,有助于新型學習模式的形成與發展。
反轉式教學模式;高職;基礎醫學
反轉式教學模式(Flipped Class Model),也稱為反轉課堂式教學模式或翻轉課堂,是一種起源于美國的實踐性與操作性較強的新型教學形式。反轉式教學模式是指將教師課上所要講解的主要內容通過視頻、課件等形式上傳到網絡,讓學生借助網絡課前自學,課上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進行答疑解惑、討論問題及解決問題的一種教學過程[1]。
反轉式教學模式最早出現于2000年,由美國J.Wesley Baker在第11屆大學教學國際會議上提出。2007年,美國有兩位化學教師在課外運用反轉式教學模式,從而推動美國中小學應用這一教學模式。2011年,Jon Bergmann出版了專著《翻轉你的課堂:時刻惠及課堂上的每位學生》,獲得國際教育技術協會(ISTE)大力推薦。2012年,哈佛大學、麻省理工學院、斯坦福大學、密歇根大學、賓夕法尼亞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高校也以此種教學模式推出大量在線公開課程。反轉式教學模式被譽為自印刷術發明以來教育界最大的革新,是對傳統面授式教學模式的顛覆性革命,被加拿大《環球郵報》評為2011年影響課堂教學的重大科技革命。在我國,重慶市江津聚奎中學和廣州市海珠區第五中學開展了反轉式教學的教學實驗。重慶江津聚奎中學隨機選取兩個實驗班,在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8門課程教學中開展反轉式教學。問卷調查顯示:83%的學生比較喜歡或非常喜歡該教學模式,88%的學生認為提高了學習積極性,89%的學生認為增強了學習信心,88%的學生認為知識要點更易理解,99%的學生認為有助于自己做好筆記,63%的學生認為作業完成質量更好,100%的教師認可該教學模式[2]。國內對反轉式教學模式的研究仍處于嘗試階段,對反轉式教學模式的應用主要集中在中小學教育階段,在高等教育階段開展較少。
傳統教學過程包括兩個階段: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知識傳授通過教師在課堂對主要內容的講授來完成,知識內化則需要學生在業余時間通過作業、操作或實踐來完成[3]。反轉式教學模式顛覆了傳統教學模式,將學習過程完全反轉過來,讓學生在課余時間完成知識的自主學習,課堂時間用于答疑解惑、匯報討論,以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反轉式教學模式的最大特點就是在最大化開展課前預習的基礎上,不斷延長課堂學習時間,提高學習效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進行探究性學習[4]。在互聯網高度普及的今天,反轉式教學便于人們充分發揮電腦、手機等現代通信設備的功能,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這將會使更多學科的教學從傳統課堂中走出來[5]。
教育部在《教育信息化十年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提出,教育信息化的發展要以教育理念創新為先導,以優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及教育模式創新為核心;到2020年,需形成與國家教育現代化發展目標相適應的教育信息化體系,以及培養學生信息化環境下的學習能力和推動信息技術與高等教育深度融合,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發展任務[1]。
反轉式教學克服了傳統教學模式中上課僅由教師進行信息傳遞,而課后要進行消化吸收時,卻沒有同學間的互助及教師指導,只能自己復習、學習的缺點,將消化吸收的環節放到了課堂上,以幫助學生實現個性化、分層次學習,從而培養學生自信和提高學習效率。反轉式教學的教學資源主要由視頻、課件組成,其組織與呈現方式更符合人體對媒體的適應性,更有益于學習效率的提高。反轉式教學模式的優勢在于學生成為課堂主體,增強了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意識。
反轉式教學模式還使教師的教育觀念得到更新,教學手段和方法得到豐富。反轉式教學模式改革了傳統教學組織形式,改變了課堂組織思路,強調自主學習能力和解決問題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以能力發展為中心、設計和組織新的教學模式為載體,在教學過程中積極推動“以學生為本”教育理念,注重教學實施過程中學生的參與性。
傳統高等教育的出發點是專業理論學習,強調理論體系的嚴密性和完整性,不考慮知識本身是否有很強的應用性,教學過程中側重于理論講授,強調理論的深入性與廣泛性。這些都不適合高職教學,一方面,高職教育強調理論知識以“夠用”為度,在教學過程中應選擇學科中最為實用的知識,有針對性地對學生進行訓練,從而迅速提高學生專業技能,使其在離開校園后可以滿足工作崗位的要求;另一方面,高職生基礎普遍較差,抽象思維能力較弱,采用傳統教學方法難以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應當采用一些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
傳統授課方式容易讓學生感到厭倦,影響學習效果。美國心理學家赤瑞特拉通過實驗證實,人類94%的信息獲取來自視覺和聽覺。因此,反轉式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對醫學知識的求知欲,激發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培養具有實踐能力、綜合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適應工作崗位需要的綜合型醫學人才。反轉式教學模式與建構主義理論相一致,此教學模式亦可應用于高職基礎醫學的“三理一剖”(生理學、病理學、藥理學和人體解剖學)學習。基礎醫學各學科中的知識點邏輯關系清晰,術語表達完整,描述規范。將反轉式教學模式應用于基礎醫學教學中,能夠提高知識轉化效率,有利于非臨床醫學專業學生在有限的學時內掌握更多醫學相關知識,有利于培養學生綜合能力,為將來步入工作崗位夯實基礎。
針對高職生就業容易、缺乏后勁、技能優勢不夠突出的特點,高職教育迫切需要解決用人單位對高職生的首崗勝任能力要求的針對性與增強學生發展潛力、遷移能力的矛盾[5]。反轉式教學內容設計獨特、易學,可以提高學習效率,拓展現有課程資源,滿足不同層次學生對不同學科的學習要求,彌補目前高職教育中高教性不足的缺點。
將反轉式教學模式應用于高職基礎醫學教學中,通過顛倒學科知識傳授和知識內化的順序,重新規劃、安排課堂教學環節與時間,將學科知識的獲取、傳授移至課前進行,使課堂真正變成教師與學生之間解決問題、協作探究的場所。學生上課時帶著之前預習時遇到的問題與明確的學習目標而來,教師真正做到有目標地授業解惑,在教學過程中有的放矢地進行教學;加大教學直觀性,提高學生認知能力,是適合高職教學、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傳統教學模式已不能滿足實現高職院校人才培養目標的需求,因此,構建以就業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的符合高職教育目標要求的新型教學體系尤為重要。
[1]潘慶紅.基于主題設計的反轉教學模式時間探索[J].現代教育技術,2013,23(11):41-46.
[2]金陵.中美翻轉課堂比較及其思考[EB/OL].[2012-12-21].http://blog. sina.com.cn/s/blog_6b87f20601014tvs.html.
[3]桑新民,李曙華,謝陽斌.21世紀:大學課堂向何處去[J].開放教育研究,2012,18(2):9-21.
[4]黃曉鸝,李樹民.基于翻轉課堂的醫學信息檢索教學模式構建[J].中華醫學圖書情報雜志,2013,22(11):33-36.
[5]黃振菊.職業教育信息化的途徑探索[J].繼續教育研究,2013(10):141-143.
G424.1
B
1671-1246(2015)03-0077-02
注:本文系遼寧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JG14EB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