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莉萍
試析編輯加工和校對中的思維差異及轉換
何莉萍
進入21世紀以來,社會經濟迅猛發展,隨之而來的是社會各界對文化工作的重視,學術研究作為文化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與稿件的編寫、發表都息息相關。據調查,近年來我國的各類學術期刊和稿件越來越多,但是稿件的質量符合要求的卻較少。編輯加工和校對是提高稿件質量,減少錯別字、病句的主要手段,與撰寫、驗證都具有密切的聯系。然而,從根本上而言,編輯加工與校對卻具有很大的差別,雖然相似之處不少,但側重點卻完全不同。受到工作思想的影響以及工作條件的限制,我國很多稿件編寫人員沒有分清編輯加工與校對的不同點,兩者的思維差異也沒有弄清楚,嚴重阻礙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無法保證稿件的高水準。針對這樣的現象,實際工作者一定要明確編輯加工與校對的思維差異,并做好彼此的轉換,從而切實提高稿件的編寫質量。
編輯加工;校對;思維差異;思維轉換
[作者]何莉萍,新疆國土資源廳《新疆國土資源》編輯部。
編輯加工和校對是稿件出版與修改最主要的兩大環節,它們之間的關系非常緊密,既互為補充又具有差異。通常而言,稿件的編輯加工是針對文章的撰寫,需要從宏觀上全面把握書寫,涉及整篇文章,也與稿件的布局、結構、論述的觀點和新穎性相關。校對則不需要全面把握全文,它最主要的工作在于對初稿進行檢查,注重文章的細節,對字詞使用、標點情況開展校對。另外,雖然兩者都會關注稿件語句的書寫規范,然而從具體上分析卻存在較大的差異:編輯加工注重的是語言的表達效果,運用的位置是否正確,表述是否符合規范;校對則更注重字詞使用是否規范合理。以往我國的稿件編輯加工與校對常常都由一人完成,導致很多人員對兩者的差異認識不清楚,也不利于稿件質量的提高。對此,本文就結合新的稿件編寫方式,簡單闡述編輯加工和校對中的思維差異,然后做好分析工作,實現思維的轉換,促進編寫質量的完善。
編輯加工是稿件撰寫過程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需要編者從宏觀上把握寫作的整體,做好判斷和分析工作。而在這一過程中,編輯人員的主要思維活動包括如下幾個方面:
第一,整體思維。所謂的整體思維就是從全局、從宏觀背景下做好編輯工作,注重分析的全面性和系統性。在稿件的撰寫過程中,把握好整體思維,不僅有助于做好文章的布局謀篇,還能夠最大限度地找到稿件中的錯誤,及時修改寫作問題。在具體表現上看,編輯人員在編輯加工之前需要通讀全文,對文章的布局有一個全面的了解,理清寫作的思路,從而提高稿件的質量。
第二,邏輯思維。邏輯思維主要是將具體的內容抽象到理性的判斷,然后再做出進一步推理和分析的過程。在實際的書寫過程中,編輯人員常常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由于定性思維的影響,編輯加工工作受到巨大的限制。對此,人們可以充分調動自己的邏輯思維,運用儲備的知識,通過考察稿件的結構和層次判定稿件的不足,然后從整體上控制好寫作環節,有效改進稿子存在的不足。
第三,選擇性思維。選擇性思維主要是指人們在整體性把握和邏輯思維的基礎上對客觀事物進行的更深層次篩選、比較和調整的思維方式。選擇性思維的有效運用對稿件的完整性、整體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稿件一般篇幅較長,在編輯加工過程中必須要做好篩選工作,比較和修改文章。具體而言,選擇性思維的應用要通過挑選文章的主要部分,優化寫作水平,實現論據與論點的有機統一。與此同時,還要有選擇地刪除一些內容,提高文章部分與整體的適應性。
校對是對稿件寫作進行的修改,側重文章表述的方式和語言的精準性。校對活動的特殊職責和特定目的也決定了編輯人員在其工作過程中所應具有的微觀思維、遵循思維和逆向思維。
首先,微觀思維的應用。微觀思維是與全局觀念相對應出現的一種思維,它更加注重細節,是一種關注字詞應用和修改的方法。校對工作不同于編輯加工,它更加注重文章的細節,不需要從整體上把握稿件,而是側重觀察文章的小紕漏,對字詞、句子、標點使用的錯誤問題進行改正,保證稿件編寫的高水準。
其次,遵循思維的應用。編輯加工與校對工作是編輯的主要職責,他們在對稿件進行完善和修改的過程中必須要堅持原創性,遵循作者的原創思路,在修改的過程中不能改變文字的風格和文體。與微觀思想相比,遵循思維處于被動環節,校對的主要目的在于通過特定的校對手段和校對形式來對文章進行恰當的修改,從而給讀者帶去更加準確、完整和美觀的作品。
最后,逆向思維的應用。對文章進行校對的目的是要找到稿件中存在的細節錯誤,提高稿件的質量。定式思維是長時間工作或習慣養成的思維模式,這種思維不利于找到文章的不足。而逆向思維則是要打破這種思維定勢,從反面入手思考問題,它有助于幫助編輯人員盡快找到稿件中的漏洞,做好查詢工作。對此,編輯工作者在校對進行中,要善于利用自己的反向思維,找到編輯中存在的“盲點”,開辟出稿件校對活動的新空間,從而保證文章的寫作符合讀者的要求。
通過上述內容的論述以及分析,我們已經能夠清楚了解到編輯加工與校對工作存在的巨大差異。此外,兩者在思維運用上也存在巨大的不同。但是,我國很多的編輯人員卻沒有認識到兩者的差異,無法做好思維的整合工作。針對于此,我們一定要根據文章的撰寫和編輯工作,做好思維差異的轉換,從而保證稿件的高水準。
(一)充分認識和把握編輯加工與校對的思維差異
編輯加工與校對是文章編輯中的重要環節,找到兩者的思維差異,分清工作職責就成為工作的重點。對此,編輯人員要區分兩者的不同,在操作過程中做好校對編輯工作,利用整體思維,從全局把握文章,通過邏輯思維與選擇性思維的應用做好稿件的結構處理與布局工作,加強編輯加工與校對的檢查作業。此外,在稿件的校對過程中,編輯人員還要結合工作實際,充分把握和注意其在操作中所運用的微觀思維、遵循思維和逆向思維,在整體閱讀的基礎上,重視對字詞、標點符號的修改,從而在兩大方面做好稿件質量的維護工作。
(二)掌握好工作的時間和節奏
編輯加工與校對工作對工作者的能力、文化素養、文字功底具有非常高的要求。另外,這項工作相對枯燥,眼睛的使用頻率高,容易產生乏力之感,長時間重復性工作和對文章的檢查,也會造成大腦的疲勞,不利于工作效率的提高。針對這樣的現象,在實際的編輯過程中可以根據工作量適當休息一下,通過大腦冷卻的方式來降低對文稿內容和材料內容的熟悉度,從而減弱校對中的思維定勢。當大腦恢復狀態以后再進行校對工作,這也更容易找到工作中存在的不足,提高稿件的編寫質量。
總而言之,稿件質量的保證涉及的內容眾多,與編輯人員的工作情況息息相關。編輯加工與校對作為編輯的主要工作內容,必須要明確兩者的不同,分清它們的職責和目的。在實際的編輯過程中,為了及時快速地完成工作,找到文章寫作中的不同,編輯人員在工作中要充分運用整體思維、邏輯思維和選擇性思維,在整體上把握好文章的全局,對文章進行修改和調整。另外,在校對過程中要注重細節把關,調動微觀思維、遵循思維和逆向思維來加強對文稿字詞、頁碼、標點和注釋等的修改,從而轉換原有的思維活動模式,提升稿件的質量。
[1]黃崇亞.編輯加工和校隊中的思維差異與轉換分析[J].科技傳播,2014(9):2-4.
[2]高艷.地震科技期刊編輯加工和校對中應注意的細節[G]//遼寧省科技期刊編輯優秀論文集.1997:4.
[3]李鳳琴.科技期刊青年編輯應注重編校角色轉換中的能力培養[C]//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第7屆中國科技期刊青年編輯學術研討會暨中國科技期刊的經營與發展論壇文集.中國科學技術期刊編輯學會,2007:3.
[4]劉剛.科技論文參考文獻的編輯加工和校對方法[J].江漢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0):153-154.
[5]陳竹,王華菊,金丹.做好審稿、編輯加工與校對,提升論文學術質量[C]//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第3屆科技期刊發展創新研討會論文集.中國科技期刊編輯學會,2011:4.
[6]王薇,付示威.嚴把編輯流程重要環節提高學報內容質量[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16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