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晶(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湖北武漢430000)
體育表演專業開設瑜伽課程的必要性研究
□王晶(武漢體育學院體育科技學院湖北武漢430000)
本文以體育院校體育表演專業的學生為研究對象,通過教學現狀及調查結果得出,在高校設置瑜伽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進度、教學評價切實可行,適合在高校體育專業開設,瑜伽課程能培養具有健康身心和從事健身指導能力強的體育教育人才。
體育表演專業瑜伽必要性
隨著瑜伽運動在我國健身行業的興起,瑜伽專業人才逐漸成為社會所需的必要性人才,加入瑜伽教練行業的人也越來越多。但事實上瑜伽專業人才還是很匱乏,而高等體育學院作為體育類專業人才的輸送的基地,有責任承擔起這項任務。這樣不但解決畢業生的就業的問題,而且也有助于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現今,在體育表演專業開設瑜伽課程的理論研究方面甚少。同時,體育表演專業又具備其它培訓機構及專業所缺的優勢,為此,分析我國現階段在高校體育表演專業開設瑜伽課程的優勢,結論得出,我國現階段需要大量高素質的瑜伽專業人才,迫切需要在高校體育專業開設瑜伽課程,有計劃的培養一批專業師資、教練員和社會體育指導員隊伍。說明在我國體育表演專業開設瑜伽課程是可行的、必要的。
1.1、文獻資料法
本文認真查閱了關于瑜伽的各種書籍、期刊等文獻資料,對瑜伽進行了深刻的認識,對搜集的文獻資料及有關表演專業的相關教學內容的影像資料進行了分析,為本文研究奠定了理論基礎和科學依據,并提供了初步研究思路。
1.2、專家訪談法
在本身作為瑜伽和表演專業教師對相關知識了解的基礎上,針對以下幾個問題對相關專業人士進行了訪談:(1)瑜伽發展的弊端;(2)瑜伽現狀;(3)體育院校表演專業開設瑜伽的可行性。最后結合自身的教學研究,完成本文的最終結論。
1.3、對比分析法
根據現今已開設瑜伽課程的高校現狀及還未開設瑜伽課程的高校課程內容進行比較,分析,得出結論:認為瑜伽課程在表演專業開設的必要性。
2.1、體育院校體育表演專業開設瑜伽課程的現狀分析
隨著中國經濟的高效發展,被喻為“朝陽產業”的體育產業,在第三產業中所占比重越來越大。為有效推動體育產業的發展,高等體育院校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與義務。體育表演專業作為體育院校向社會輸送新鮮血液的主要專業擔負著培養學校師資和社會體育指導者的重任。
據調查得知,我國已開設瑜伽課程的體育院校有首都體育學院武漢體育學院上海體育學院廣州體育學院和吉林體育學院。但瑜伽作為一門選修課程在高校中發展也并不理想,根據調查的數據得知:沒有人認為目前瑜伽在高校中發展的很好;有56.5%的教師認為瑜伽在高校開展一般;18%的教師認為瑜伽在高校中開展的不理想。
2.2、瑜伽在我國培訓機構發展的現狀分析
瑜伽雖在我國開展時間較短,但發展較快。近年來,參與瑜伽練習的人群也越來越多,推動著瑜伽的快速發展。健身俱樂部會采取年卡,季卡,月卡以及次卡等收費形式來滿足不同會員的需要;培訓機構則是采取分級教學的形式進行收費與教學,相對而言,培訓機構的專業程度較高,規模較大。部分瑜伽館也為推動自身的發展,引進連鎖經營理念,不斷開設分店及加盟形式,以標準化,模式化的培訓擴展練習場所。
2.3、影響體育院校開設瑜伽課程的因素分析
首先,在高校體育表演專業中,對瑜伽的開展存在一個普遍的現象,而課程缺乏專業的教材。至今為止,市面上的瑜伽書籍不在少數,也有較為系統的介紹瑜伽教學內容的著作。但在全國院校的瑜伽課程缺乏一本權威的,科學的,系統的專著,可以針對專項學生進行教學的教材。其次,瑜伽開展的形式各異。一種是開設課程,一種是業余性質的活動。例如業余培訓等。而課程與活動是有明顯區別的,前者有目的,有計劃,其操作層面是系統的,屬于長期效應。而后者隨意性,連貫性差,屬于短期效應。而調查的院校中,78%的高校中瑜伽開展屬于后者。情況不容樂觀。第三,上級對課程的重視度。56%的人認為因瑜伽起步較晚,校領導對瑜伽的重視程度不夠。第四,瑜伽項目的不成熟。在我國瑜伽屬于“外來”項目,經歷了緩慢發展到快速發展,進入高校也只有幾年的時間,發展不成熟,至此,也成為學校對表演專業開展瑜伽課程持觀望,等待的態度。
2.4、體育院校體育表演專業開設瑜伽課程的意義
(1)高校體育表演專業開展瑜伽課程課提高學生的就業。
現今就業形勢嚴峻,每年的就業率每況愈下,而當今社會對體育人才的需求呈多樣化趨勢發展,而體育表演專業的畢業生具備專業性強,但就業范圍局限性較大,社會需求量較小等局限性,這要求學校應緊跟市場需求的變化,培養出復合型人才以供社會需求。體育表演專業由于其自身的特點,在課程學習中加入瑜伽課程的長期訓練,不僅能夠增強體質,而且可以提高認識美,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瑜伽的理念更容易讓學生順利的融入學習中,教育價值也符合社會需要的復合型體育教育人才的目標。
(2)高校體育表演專業開展瑜伽課程能完善學生人格,促進學生個性化發展。
當今社會競爭激烈,壓力大,社會工作中存在太多的不穩定因素。當畢業生面對困難和挫折時應敢于迎難而上。瑜伽的特性使其具備培養大學生的韌性和抗壓能力。據調查顯示:87%的體育表演教師認為瑜伽的練習能夠增強學生的意志品質。在瑜伽體式的練習中,動作都是經過反復不斷地練習,經過無數次的失敗才能完成。這個過程會培養學生不畏艱難,不怕挫折的意識。對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具有獨特的作用。
2.5、體育院校體育表演專業開設瑜伽課程的優勢
瑜伽作為一項新興的運動項目,我們只有科學的研究,重視系統內人才資源社會市場意識的培育,提高對其的認識,轉變自身的觀念,挖掘其內涵,建立科學的理論指導。而我國體育院校有著大量的體操,健美操,舞蹈的教學工作者,由于項目的互通性和獨特性,教師經過專業的培訓后也可勝任瑜伽課程的教學工作,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還需不斷的吸收瑜伽的知識,完善其自身的不足。才能更好地勝任瑜伽教學。
(1)將瑜伽納入到體育表演專業的教學計劃。編寫統一的教材,制定較完善的教學大綱。按照教學大綱將具體的教學內容進行規范化,而教材的選編應具備科學性與實用性,健康性與時代性等特點。
(2)培養專業的瑜伽師資隊伍,提高整體素質。對將要擔任瑜伽課程的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并組織教師參加瑜伽相關的項目交流活動,可聘請瑜伽專業導師到學校任課,對其相關教師進行培訓。以便更好地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和科研能力。
(3)加大對瑜伽的宣傳力度,讓更多的學生了解瑜伽。增強學生體育鍛煉意識,樹立正確的體育價值觀念,加強對瑜伽課程的宣傳和引導。
(4)對我國的瑜伽項目加大宣傳力度,推進瑜伽在高校的健康發展。從“終身體育”的角度出發,在高校開展瑜伽課程,引進瑜伽專業人才,課設瑜伽必修課。
(5)未開設瑜伽的學校應積極倡導學校開設瑜伽項目,重視瑜伽教師的培訓工作,建立完善的培養體制,定期邀請專家來校培訓,或者讓教師外出培訓,通過培訓在課程安排,教材,教學方法上給予必要的指導,充實學校的師資力量,以便教師可以順利的開展教學工作。
[1]許燕田,魏亞棟.大學體育教程[M].天津,天津大學出版社, 2004,(6).
[2]程麗華.對普通高校開設瑜伽課的嘗試[J].遼寧體育科技, 2005,(5).
[3]李勃.把健身瑜伽課程引入高校體育的可行性研究[J].中國體育科技信息,2007,(2).
[4]步德壽,孫劍輝.高師學校體育研究[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7).
[5]宗湖,顧淵彥.大學體育課程改革[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 2004.
[6]孫奎煥.健身瑜伽功的實驗性研究[J].遼寧體育科技,2005,(8).
[7]廖玫.瑜伽對大學生身心健康影響的實驗性研究[J].廣州體育學院學報,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