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智(黑龍江財經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00)
淺析“以人為本”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
□王維智(黑龍江財經學院黑龍江哈爾濱150000)
隨著素質教育的推廣,“以人為本”的發展理念,越發成為了推進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建設的基本動力。“以人為本”現階段已經深入到高校教育教學的各個方面,尤其是體育教學。“以人為本”在整個的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但現階段其推行存在著諸多方面的問題,本文從為什么要推行以及如何推行方面進行闡述。
以人為本高校體育復合型人才綜合素質
幾年來,我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快速發展,相對應素質教育的口號更加深入人心,以人為本教學理念的貫徹也得到了逐步的完善。“以人為本”不僅是重視學生主體的體現,更是我國高等教育進一步發展的必然要求,其作為總體的指導方針,對于整體高等教育的完善尤其是體育教育的發展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高校體育教育中貫徹與落實“以人為本”的思想,不僅有利于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更是為其綜合素質的培養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以人為本”簡單的從教育層面上看,主要是在整個的教育與教學過程中以學生作為教育與教學過程的主要出發點。深入來說,就是以學生為主體,充分發揮學生的潛質,讓學生在整個的教育與教學課堂中自由發展,充分展現自身的潛能。“以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也符合當今社會主義和諧發展觀,實現學生與教師,學生與課堂的和諧發展,最終發展到整個社會關系的和諧。學生作為整個教育過程中的主體,其是整個教育、教學的基點,只要實現了學生自身的良好發展,才能實現教育、教學的最終目標。
2.1、教學目標單一
高校體育教育一直在倡導全方面的素質教育發展,但是卻未能最終體現在教學目標上,現階段大部分高校體育教育還是一味注重學生身體素質與體育技能發展,缺乏培養學生養成長久運動以及終身運動的意識,整體教學目標單一。學校一味注重學生體質與技能,就會將體育教育的精髓“終身運動”的理念拋諸腦后,對于體育事業的未來發展顯然是一個嚴重的阻礙。
2.2、教學內容陳舊
大部分高校教育缺乏創新機制,在整個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缺乏自身創新的意識,僅僅是沿襲傳統陳舊教材,不能夠緊跟時代發展節奏,授課過程中只重視體育知識以及技能的講解,而不注重實際學生自身發展,忽略了學生主體自身全面的發展,更是完全無視學生自身個性的張揚,最終導致了學生厭學,老師教學興趣降低的困境。
2.3、教學方法缺乏新穎
素質教育的口號已經提了很多年,但是具體落實到高校體育教育上還是一個漫長的路。多媒體教學模式在教學過程中早已提出,但是很多高校體育老師不善于學習,不愿意在課堂上采用新的教學手法,最終導致理論教育效果要遠遠落后于體育實踐教學。體育老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單純采取簡單的教學方式,是很難滿足大部分學生理論學習的需要的,進而導致了學生不能很好地進行多層次全方位的發展。
2.4、教學評價體系缺乏科學性
教學評價作為對于教師教學成果以及學生學習成果的一個綜合性評價指標,其不僅是對于教師教學成果以及學生學習成果的總結,更是接下來的教育教學方法的良好借鑒,因此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對于高校體育教育的發展至關重要。現階段絕大部分高校的教學評價體系不科學,僅看學生成績,不注重學生的差異以及學生思想的發展,因此構建一個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對于未來高校體育發展至關重要。
3.1、人文體育與競技體育并重
傳統的高校體育教學僅僅注重學生自身競技技能的提高,對于學生體育課堂的考核也簡單以學生的競技比賽形式進行評價,其不僅忽略了不同學生個體的不同,更是將學生置于課堂之外,總體來說,高校體育教學不僅要注重技能的培養,更要將人文關懷貫徹到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這樣才能有利于培養綜合素質極高的體育人才。此外,很多高校體育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能很好的照顧到每個學生,導致身體素質以及心理差異的學生,接受相同的體育教學,最終不利于整體教育教學過程的開展,嚴重阻礙了整體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總體來說,高校體育教學要逐步推進人文教育部分,讓學生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能夠身心愉悅,實現人文與競技并重。
3.2、發展階段體育成終身體育
體育課堂不僅要貫穿到高校教育章程中,其更要對于學生未來的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才能實現高校體育教育的最終目標—終身體育。現階段,人們的社會壓力以及生活壓力隨著社會經濟的增長,也逐漸增大,而通過適當的體育鍛煉不僅幫助減壓更可以預防各類身體疾病的產生。體育課堂本該是學生最喜歡的課程,但是現階段很多高校學子因體育課堂高強度的競技,對體育課堂都產生一種厭學情緒,這就極其不利于體育教學終極目標的達成。因此在整個的高校體育教學過程中,老師要能夠很好的主導學生進行體育鍛煉,培養學生對于體育運動的熱愛,進而將體育運動演變成終身鍛煉的好習慣。
3.3、改應試體育為快樂體育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體育教學都是沿襲傳統的教學方法,以競技為考核手段,對學生進行體育教學。然而上述課堂氛圍死板,大部分學生都有嚴重的厭學情緒,教師的教學興趣也不高,教學主體與客體不能很好的配合,最終導致一種應試體育教育,整個體育課堂不活躍,學生不快樂。而且很多老師在體育課堂上一味強調競技,讓每一位學生在每次體育課堂上都承受很大的體力負擔以及心理負擔,最終導致體育課堂教學效果的失敗,由此轉變傳統應試體育為快樂體育勢在必行。要實現應試體育到快樂體驗的過渡,首先教師要學會對學生進行激勵,鼓勵學生多參加體育運動,與此同時,教師也要注重每一個學生自身的差異,進而才能構建一種相對公平的競環境。高校體育老師更是要以一種公平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要學生能夠積極認識到自己的長處與缺點,進而更好地學習。當然良好的教學氛圍,對于學生快樂體育的學習也至關重要,高校體育教師只有綜合上述幾點,定能很好的實現應試體育到快樂體育的過渡。這樣不僅有利于高校體育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學生整體體育素質的提升也至關重要。
3.4、教學內容由單一轉向多遠
通過調查研究,筆者發現現階段國內的大部分高校在整體高校體育課程設置以及教學內容上都存在諸多方面的缺陷,最突出的問題就是教學內容單一,教材陳舊,與我們長期倡導的素質教育相差較遠。當今的體育教學不僅注重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體育技能的培養、長久鍛煉習慣的培養,更是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然而實際的高校體育教學過程卻大相徑庭。因此,高校未來的體育教學就要從教學內容以及課程設置方面對高校體育教學進行全面的提升。可以在課程中添加時興的體育運動項目,比如添加舞蹈、瑜伽以及跆拳道等,增強學生對于整個體育課堂的興趣,進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到體育課堂中。與此同時,針對不同學生的情況,進行引導教育,實現因材施教,讓每一位學生能夠得到全面發展。最后,高校體育教師在整個的教育教學過程中,可以穿插一些人文因素,提高學生對于傳統競技體育的認識,這就要求高校體育教師在平時多涉獵一些體育人文知識。當然,高校體育教師在整個教育教學過程中也可以穿插一些著名競技案例,讓學生無形中提高對于體育競技的喜愛,不自覺的愛上體育課堂,進而培養終身體育的思想。
3.5、構建科學合理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體系是對學生學習成果以及教師教學成果的綜合性評價系統,其集中評價教師的教學任務,以及學生學習成果以及整體課堂教學效率來展開。此外,教學評價結果對于下一階段,高校體育教師工作的開展也有很好的指導作用。由于傳統的高校體育教育屬于應試教育,所以整體的評價也是不夠科學、全面的,其僅僅注重學生體能卻忽略學生個體的差異,以及學生心理素質的培養。針對上述問題,構建科學合理的教學評價體系,對于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是至關重要的。要消除簡單通過體育競技結果對學生進行整體評價,在整體教學評價體系構建的過程中要能夠融入學生過程性學習,學生興趣培養等,如此全面、多方位的評價才能夠整體反應高校體育教育教學的現狀。
[1]劉晉升.理念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的運用與發展[J].當代體育科技,2015,04.
[2]孫福成.的高校體育新理念[J].科教文匯(下旬刊),2007,11.
[3]趙世瓊.視角下談高校體育教學的發展[J].湖北函授大學學報,20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