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臻
(咸寧市中醫醫院,湖北 咸寧 437100)
乳腺纖維瘤是發生于乳腺腺上皮和小葉內纖維組織之間的混合瘤,也是臨床上常見的乳房良性腫瘤,多見于18~25 歲的青年女性[1]。我院對33例乳腺纖維瘤患者采用乳暈切口治療,臨床效果滿意,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3 年2 月至2014 年3月收治的66例乳腺纖維瘤女性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每組33例。觀察組年齡16~43歲,平均年齡(26.4 ±5.2)歲;其中11例瘤體與乳頭間的距離≤1cm,14例瘤體與乳頭間的距離1~3cm,8例瘤體與乳頭間的距離>3cm;瘤體直徑0.7~7.3cm,平均直徑(4.4 ±0.8)cm。對照組年齡17~42 歲,平均年齡(25.8 ±5.6)歲;其中10例瘤體與乳頭間的距離≤1cm,15例瘤體與乳頭間的距離1~3cm,8例瘤體與乳頭間的距離>3cm;瘤體直徑0.8~7.5cm,平均直徑(4.6 ±0.7)cm。兩組患者年齡、瘤體大小及與乳頭的距離無明顯差異,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法 對照組33例患者采用傳統放射狀切口治療,具體為:通過術前超聲監測對乳腺腫塊進行定位,讓患者仰臥,實施局麻,以乳頭為中心行傳統放射狀切口將乳腺腫塊切除,及時縫合創口并實施有效護理。觀察組33例患者采用環乳暈切口治療,具體為:通過術前超聲監測對乳腺腫塊進行定位,讓患者仰臥,實施局麻。找準瘤體位置,沿著乳暈邊緣做弧形切口,嚴格按照手術順序將乳房皮膚、皮下組織切開,沿大乳管走向對之實施潛行剝離,完全分離乳房表面皮膚與腺體。囑咐護理人員用手牽拉瘤體至切口下方,再次確認瘤體的位置和大小后,利用手術刀逐漸分離瘤體與周圍組織,然后迅速將瘤體切下。對創面進行徹底止血處理,皮下組織與腺體的縫合采用3-0 可吸收線,皮膚、皮內的縫合采用5-0 可吸收線,最后對切口實施加壓包扎。術后實施常規治療及護理。
1.3 療效評定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雙乳對稱情況、術后患者美容滿意率。問卷調查患者美容滿意率,分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種,滿意率=(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處理 所有數據采用SPSS 17.0 統計分析軟件處理。計量資料數據用()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術后雙乳對稱28例,占84.85%,對照組20例,占60.61%。觀察組術后患者對美容效果非常滿意24例,滿意7例,不滿意2例,滿意率為93.94%,對照組非常滿意7例,滿意9例,不滿意17例,滿意率為48.48%。兩組比較,觀察組雙乳對稱情況、術后患者美容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 均<0.05)。
乳腺纖維瘤是常見于青春期女性乳房的良性腫瘤,其中雌激素是發生該疾病的刺激分子,因而乳腺纖維瘤常見于女性卵巢功能期[2]。臨床上根據瘤體大小及生長速度將其分為普通型纖維腺瘤、青春型纖維腺瘤、巨纖維腺瘤三種類型。其中普通型纖維腺瘤瘤體一般<1cm,發展緩慢,臨床上最為常見。青春型纖維腺瘤瘤體一般在1~13cm 之間,發展最為迅速,1 年內即可占滿整個乳房。巨纖維腺瘤多見于哺乳、閉經女性,瘤體≥10cm。
為防止病變,乳腺纖維瘤都需要采取手術方法進行切除,主要方法有傳統放射狀切口和環乳暈切口[3]。傳統放射狀切口雖然也能有效切除乳腺腫塊,防止病變,但術后影響雙乳對稱效果,傷口不易愈合,即使傷口愈合也會在乳房上留下瘢痕,影響美觀效果。環乳暈切口是在乳暈邊緣膚色交界處做一個弧形切口,由于乳暈的特殊色素特點及小丘狀的皮脂腺結節,術后瘢痕被乳暈巧妙地遮蔽,不會影響女性乳房美觀效果[4]。此外,由于環乳暈切口創傷較小,術后切口易愈合,且不會影響患者雙乳對稱效率,是目前臨床上廣受乳腺纖維瘤患者青睞的手術方法。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術后雙乳對稱84.85%,對照組60.61%;觀察組術后患者對美容效果滿意率為93.94%,對照組為48.48%。兩組比較,觀察組雙乳對稱情況、術后患者美容滿意度均明顯優于對照組(P 均<0.05)。本研究表明,采用環乳暈切口法治療乳腺纖維瘤不僅能有效維持患者雙乳對稱,還能促進傷口完美愈合,傷口愈合后瘢痕巧妙地被乳暈隱蔽,大大滿足女性愛美的需求,值得推廣。
[1]張柏.環乳暈切口與傳統放射狀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療效比較[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12):135
[2]許汝清.用環乳暈切口切除術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臨床效果[J].當代醫藥論叢,2014,12(13):292
[3]韓根林.環乳暈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的臨床分析[J].中國當代醫藥,2013,20(33):193
[4]江玉娟.環乳暈切口治療乳腺纖維瘤61例應用研究[J].中外醫療,2012,9(2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