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標 鄧言平 孫瑞蘆 黃東鴻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提升學生就業優勢的探析
梁標 鄧言平 孫瑞蘆黃東鴻
隨著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市場競爭日趨激烈,企業更加偏向需要創新創造能力強、技術本領硬、綜合素養好以及道德水平高的人才,這對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通過論述創新創業精神、提高市場適應能力、夯實知識和能力基礎目標等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分析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對大學生就業的意義,進而闡述應用型大學生的就業優勢。
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大學生;就業
[作者]梁 標,肇慶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黨委副書記、講師;
鄧言平,肇慶學院經濟與管理學院輔導員、助教;
孫瑞蘆、黃東鴻,肇慶學院。
近年來,中國的改革開放開始進入深水期,由過去三十多年追求國民經濟的高速增長,到現在追求經濟穩定協調可持續發展的新時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社會轉型逐漸加快,經濟結構深度調整,產業加快優化升級,從主要拉動需求的要素驅動和促進建設的投資驅動轉向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創新驅動。無論是對于國家和地區,還是對于企業和個人,誰在知識和創新方面占據優勢,誰就能在發展中占有主動權。
新常態下,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搖籃,要承擔起這種創新驅動的責任,在原來培養模式基礎上創立一種全新的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和創新能力體系。要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出具有創新創業能力的人才,要求高校深入認識培養應用型人才的教育本質以及理清基本思路。隨著我國經濟社會不斷發展,大眾化的高等教育的院校逐漸增多,人才培養的類型更加清晰,應用型人才培養已發展成為高校一種全新的現代人才教育模式。作為具有高校教育發展特點一種的人才培養模式,應該科學規劃與合理建設與應用型人才培養相對應的教育體系,包括人才培養目標、培養價值、培養方式以及評價標準構成的實踐育人教學體系。但是,目前人才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還不高,許多學生還未能通過自身努力實現向應用型人才的轉變,并在實踐中探索創新和發現新的問題。
因此,高校負著培養高素質并具有綜合創新創業能力人才重大使命,促進高校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的提高,既是我國應用型高校自身發展規律和深化改革的本質要求,也是辦好讓家長放心、人民群眾滿意、社會肯定的高等教育,提高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就業能力的需要。
從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本質來看,應用型人才培養有利于滿足經濟社會不斷發展中需要的應用技能人才的要求。高等學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本質是高等教育目標的反映,具有自身發展特色的人才培養目標反映了一定時期內國家經濟和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的要求。
(一)樹立創新意識,培養創業精神
創新是文明進步的不竭動力,創新意識是人類的精神財富。高校創新創業教育是一項長期而意義重大的系統工程,把培育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作為應用型人才培育的根本出發點。應用型高校作為培養、塑造人才的重要基地,要以培養學生樹立創新理念和創新意識為目標,要擔負起歷史賦予的使命,積極創建大學生創新素質、創業素質培養的人才機制。通過各種途徑,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將大學生培養成現代社會經濟發展需要的探索新知、追求進步、具有創新理念和能力的人才。強化問題意識、調動創新欲望、激發創新興趣、培養創新心態,把培養大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創業精神作為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目標確定下來。
在科技發展領域注重培養創新思想,創新思維。應用型高等學校應根據自身辦學的特色開展各項科技文化和專業實踐、技能實訓活動,結合地方科學技術和社會服務工作,培養各類專業人才。高校專業技能創新教育對應用型人才培養在創造、發明等創新方面并沒有過多的要求,也強調了通過加強專業技能和社會服務示范知識在社會分工中的應用,強調了專業理論知識要聯系實際、學以致用、學用并舉的重要性,讓學生在平時的學習中體會創新精神,學會運用創新創業方法。
因此,在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和課堂教學中,讓學生樹立的創新意識,培養創業精神,對提高創新型、應用型人才教育質量和水平具有重大而深遠意義。
(二)完善能力結構,提高適應市場需求的能力
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具有一定的生命周期,并根據環境的變遷而適時改變。隨著我國普通高等學校教育大眾化水平的不斷提高,高學歷人才培養程度逐漸深入。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目標要走出僅強調專業素質為主要內容的困境,要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對人才新的要求,實時調整發展方案,結合經濟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因素提升辦學水平是高等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也是遵循高校辦學規律和事業發展的實際。在創新驅動的新常態下,以往那種靜態的高校辦學和發展思維模式已經逐漸過時,高校應根據市場環境和需求的變化,結合自身情況,調整培養方案和目標、專業設置、課程體系、教師隊伍建設、就業目標等,同時應更多地分析國內外科技人才培養的發展現狀和趨勢,分析產業的需求發展方向,進行必要的教學改革和創新發展。
就業市場競爭的嚴峻性,使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現象日益凸現。分析近幾年來我國大學生就業市場的實際需求,更多用人單位越來越重視實踐能力,招聘往往把學生的綜合能力作為第一條件。事實已經說明,現代經濟社會發展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要求,除了加強對學歷層次上的固定基本理論知識學習之外,還要更加務實,更加接地氣,注重現在和未來能力的實用性和適應性。這也是經濟社會發展對我國高等教育改革提出的新要求,即應用型高校如何在教育中完善大學生就業能力結構,培養他們更加適應市場需求的能力的問題。
為此,高校應在應用型人才培養過程中,建立和完善的綜合能力結構培養體系,提高大學生適應市場需求能力,必須以市場需求為導向和標準,緊跟市場經濟發展對人才需求的客觀變化,這樣建立起來的就業能力結構才具有明顯的層次性和綜合性,具有時代性和實用性,保證大學生的就業能力在社會生產和服務中有施展對象,有作用空間,更加有所有作為。
(三)拓寬技能理論知識,夯實綜合能力基礎
走上社會要求具備的素質決定了大學生的市場適應性和為社會服務的綜合能力。大學生素質在綜合知識結構上表現為人文知識、一般社會科學知識、專業基礎知識和專業技能知識,強調具備一般人文社科和專業技能知識的必要性。體現在綜合能力上則表現為專業技能、學習的能力、實踐的能力、協作的能力、應變的能力、綜合運用知識解決現實問題的能力等。大學生通過拓寬專業技能理論知識,具備了較高的綜合素質,才能為開發和創造重大創新創造項目和活動打下堅實基礎,才能順利地開展市場創造、社會服務工作,并能在工作中不斷學習進步。綜合素質目標是應用型高等教育的主體,所有的教學任務和管理服務工作都要圍繞著這一目標的實現而展開。
應用型高校應扎扎實實地抓好學生專業技能知識與基本原理掌握,在掌握基本技能知識的基礎上學以致用,重視知識能力、技術能力和管理能力創新的培養,特別是理論聯系實際能力的培養,綜合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提升。通過完整的實驗技能演練、接近實際的實訓和模擬競賽以及具有實效的校外見習、實習和團隊建設素質拓展等,夯實綜合知識基礎,不斷提升綜合能力水平。
拓寬專業技能理論知識,以智商、情商、膽商、韌商為基礎,培養學生思維開發、訓練和行為修養、實踐鍛煉的創新創業能力。
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定位對人才培養方向提供了依據,并具有重要指導作用。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方式,明確了大學生掌握的具體能力要求,這些能力要求對未來就業有重要的意義。
(一)有利于學生掌握應用技能
未來社會需要大量的具備基本的技能理論知識,熟練的專業技術應用能力,以及適應現代化生產和管理崗位的應用型人才。以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為導向的高校應用型模式,注重學生應用技能的學習、掌握和運用,包括有深厚技能知識作支撐的實際工作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操作能力。應用型人才具有創新創業認知風格,表現為感知敏銳、認知獨立、思維流暢、反應靈敏、視野開闊、記憶準確、想象力豐富等,同時會靈活運用創造技能法、手段和工具。
動手能力強是應用型人才最顯著的能力特征,也是創新創業根本價值。應用型人才具備較強的社會實踐動手能力、熟練的操作技術能力、具有發現問題的敏感性以及解決問題的應變能力,有利于在生產、管理和服務的崗位上能敏銳地發現已有的和潛在的問題,并能熟練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和掌握的技能解決各種實際問題。
(二)有利于學生培養協作能力
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化程度不斷提高,各行各業之間的協作越來越重要,依賴性比以往更突出。要想協調好各方面的利益關系,較好地調動積極性和創造性,必須具有高度的組織管理能力、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以及凝聚各種資源的團隊協作能力。
為了調動好方方面面的積極性,協調好各種的利益關系,就要求大學生必須具有善于處理人際關系的能力、具有較強的組織和管理能力。應用型高等教育就是要培養這樣的應用協作型人才,在校期間促進大學生學會適應環境,學會與人交往、與人合作。有利于既要培養學生市場競爭意識,又要培養其良好的環境心理承受能力,使學生具有較強的自我控制能力和調節能力,進而促進協作綜合素質提升。
(三)有利于學生培養創新創業能力
創新體現一個民族進步的精神,激發一個國家興旺發達前進的動力。創新是創業的精神靈魂和動力源泉,是一種突破常規的改進工作思路和方法模式,要求提高資源使用效率和質量,實現效益最大化。創業是不拘泥于現有資源的約束和限制,使用新的技術、工藝和方法,對已擁有的資源或通過努力能夠擁有的資源進行優化資源配置,尋求機會,從而創造出更大經濟或社會價值的過程。創業過程中需要創新,創新的目的是為了更好地創造新的價值,這體現應用為本的內涵。應用型高等教育目的是培養學生樹立創新意識,學會創造,能在基本理論知識、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大膽實踐,勇于開拓,能運用各種相關所學知識和掌握的特色技能,進行創造性地解決創業遇到的實際問題,進而創造出新的業績和價值。
應用型人才即就業運用型人才,由于市場對人才的需求和條件都不同,因此,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以變化的市場需求為導向、著重圍繞人才就業能力的需求來展開。高校把培養創業型人才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堅持把創新創業教育放在第一位,以生為本,崇術為上,為行業教育提供基礎,有利于較好地提升大學生創新思維和意識,提高學生創業就業能力。同時,高校應用型人才培養把職業素質教育貫穿于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始終,并且要求學生通過鍛煉自覺提升自己的職業能力和創業就業能力。
(一)具有較強的應用技能
企業都喜歡找有實踐經驗有技術基礎的人才。我國進入經濟社會轉型關鍵期時期,面對的有挑戰也有機遇,新常態下改革的驅動,產業結構升級,要求用人單位對人才的選拔越來越理性,越來越科學,不再是“唯成績、學歷是從”,“技術能力+職業素養”已成為企業衡量應用人才的重要標準。應用型創新型人才具有創造的應用能力,以理論教育為重點培養的人才本身培養的是研究性人才,而不是實用型實用性的人才,追求效益最大化的企業需要更多的技術能力較高的人才。
研究型教育為主高校,人才培養大的部分時間花在學習和研究理論教育,需要很長的時間培訓和指導才能夠真正上手。然而應用型培養為主的高校畢業的學生,在校期間已有豐富的實踐和操作經驗,走到工作崗位上能夠較快地為企業帶來效益和創造價值,因此,企業更喜歡招聘這類具有實用技能的應用人才。為了把更多優秀的應用技能型人才招進來,許多企業直接到應用型高校去招聘宣講。特別是那些既注重學生技能培養又注重學生素質提升的應用型高校,備受用人單位的青睞。
(二)具有較高的創新能力
創新型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也是企業創新發展的需要。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為以學生創新能創業力培養為導向,根據社會需求改變教學方案和培養目標,目的是產出具有創新能力的人才。應用型培養模式要求創新型人才學會創造,培養具有良好的創新人格、良好的創新意識、良好的創新精神、良好的創新思維和良好的創新能力,能運用已掌握的現代專業理論知識和技能創造性地解決生產管理服務中遇到的實際問題的創新型人才。
創新創業能力涉及能力傾向、專業技能、創造技能以及人格特質,具有創新能力的大學生具有扎實的技能理論基礎、豐富的科學文化知識、熟練的技能操作能力,除此之外還應該具有良好的科學道德、對未知領域勇于探索和為真理獻身的精神。他們依靠創新力、創造情景動機,動態地調整創新能力結構。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核心競爭力在于技術創新和管理創新,而創新來自于創新型人才作用的發揮,創業型人才的實踐,因此,應用型人才具有的較高創新能力,在就業中的優勢更大。
(三)具有較強的學習能力
從高校應用型人才的培養目標來看,高校教育階段主要是與各個專業相關知識的學習、社會實踐和各種能力的鍛煉。培養學生具有學習能力強應用型人才的能力更多體現為結合專業相關知識的實踐,在實踐中不斷學習。實踐學習不是簡單的動手、觀察,而是要根據實踐內容進行較為深入的專業知識準備,擬定實踐方案和程序,認真完成實踐過程,做好實踐結果的分析。通過學習能力提升中促進知識創新,應用型大學生在技能學習和訓練上主動性強,進步顯著。此外,應用型人才加強學習的基礎上,創新知識,并具有人際關系能力好,適應能力強,應變能力高,能夠充分利用現有有限條件,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具有對環境較強的適應能力。
在校學習階段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作為很重要的能力鍛煉,應用型培養目標決定了學生培養過程中把在實踐中學習作為考核目標,在各種比賽中積累知識,然后檢驗能力。通過認識差距,學習所需要的知識。因此,具有應用型人才在這方面具有較高的競爭力。
綜上所述,我國高校在應用型培養方面目標定位逐漸形成體系,但仍需根據經濟社會的發展和市場的變化做出適時調整。培養大學生具有現代市場需求的創新能力,掌握創業基本技能,具備職業道德素養,是應用型人才培養的重要內容,也是應用型高校改革的方向和目標。以培養綜合能力為目標的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模式,適應經濟社會發展規律,這對提升大學生就業能力,進而提高就業優勢具有重要的意義。[本文系肇慶學院2013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項目編號:DC201302]
[1]劉海波.開展大學生科技活動促進創新型人才培養[J].三峽大學學報,2001(5).
[2]張維亞,嚴偉.基于就業導向的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金陵科技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
[3]蒙賀偉,李輝,古琴.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探析[J].農業網絡信息,2001(1).
[4]江衛國.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及其實現途徑[J].合肥師范學院學報,2009(5).
[5]秦悅悅.高校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與實踐[D].重慶大學,2009.
[6]華潔,周金其.本科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J].高等教育研究,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