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荊門市掇刀區掇刀財政監督局 代盼月
財政“大監督”是一個具有革新意義的理念,它的提出,對于財政監督工作提供了更好的理論支持。同時,財政“大監督”對各省市進行財政監督方式和體制的改革有著重大的借鑒意義,而很多省市甚至是縣都借鑒了財政“大監督”,并且以此為依據,制定了許多行之有效的監督體制。要運用財政“大監督”的前提就是對其進行深入的了解,這也就是本文的研究重點。
“大監督”的具體內容包括三個方面,總結起來,這三個方面分別是人員、空間和時間。在人員上,“大監督”提出的是全員參與,在空間上,提出的是全面覆蓋,在時間上,提出的是全程監控。這三個內容分別從全員參與、全面覆蓋、全程監控三個方面來分析,這三個方面缺一不可,也正是從這三個角度來進行財政監督方可實現全面性,是這三個方面的內容組合成了財政“大監督”。
凡是有關財政的工作,其工作內容都必須要做到謹慎細心,而其中的監督工作更是應該做到這一點。可以說,監督是財政工作的核心所在,如果監督不力亦或是監督體制不健全,就會出現一系列的問題。財政上沒有小問題,但凡出現了問題都會引起很大的負面影響。所以在進行監督時,在監督崗位的人員也就會有更大的壓力。而財政“大監督”上要做到的全員參與,其中的“全員”是指兩個方面,第一是財政系統里的所有工作人員,每個人都有監督的義務和職責,而無論是處在怎樣的工作崗位,都應該肩負監督的重任。除此之外的另一層意思就是指的全社會每一個公民都加入監督隊伍。這就引申出了政府管理的另一個內容,即政務的公開。如果無法做到政務公開,誰也不會知道財務系統里面的財務收支情況,而做到政務公開,才給了全員參與一個可能性。由此也可以看出,政府管理的各項工作是相互間緊密聯系的,財政監督與政務公開的結合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社會要做到全員監督,首先就得掌握一定的財政知識,能夠對公開的財政信息準確無誤的閱讀。
財政“大監督”的第二個方面的內容是全面覆蓋,全面覆蓋也包含了兩個部分的內容,其一是范圍上的全面,其二是方式上的全面。就范圍上而言,財政“大監督”指出的是要將監督覆蓋到每一項政府資金,要將所有財政所涉及的財務對象都能夠監督到。簡單來說,也就是將任何與財政相關的主體、客體都納入監督范圍,這并非是侵犯隱私,每一個公民,每一個法人都有義務和責任接受財政監督。而在監督方式的全面上,考慮到的是幾個大的方面的內容,首先是通過對收入的監督,以達到對稅收收入和其他收入的檢查。要知道國家財政的重要來源之一就是稅收,如果稅收環節出了任何的紕漏,對于財政是有很大的影響的。而稅收所涉及到的內容多樣,要做到全面的監督,也需要費不小的力。除此之外,通過預算對各項資金進行檢查也是一個重要的方面,就以采購為例,政府采購是政務利用財政的必要的一個內容,但很多問題就滋生在此處,所以財政“大監督”中提到的“全面監督”中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要通過預算來進行監督,讓每一次的采購都在預算之內。
財政“大監督”主要涉及的是三個方面,包括人員、空間和時間,在時間方面的就是這里提到的全程監控。全程監控是指將監督貫徹到財政活動的全部過程,包括活動之前的準備過程、預算過程和活動開始之后的每一個細節,包括活動結束之后的總結。在財政活動之前進行監督,主要考慮的就是資金收支的規范細致,除此之外,還應該做到資金的公開化和透明化,讓大家都能夠知道收支情況具體如何。在財政活動之中對其進行監督主要考慮的就是對預算中的重要細則,這里也提到了預算,可見預算的重要性了。財政活動結束之后進行監督主要是指運用合法合理的手段對財政資金進行了解,而如果發生問題,立即上報,可以及時處理。
財政“大監督”中指出的關于財政監督機制的內容主要是四個方面,而這四個方面的結合與統一,正是財政“大監督”的合理性所在。這四個方面是預算編制、預算執行、監督檢查和績效評價四個方面,在2008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胡錦濤提出了這樣的觀點,也正是這樣的觀點,才為財政“大監督”提供了堅實的理論依據。它的主要內容是指將預算機制健全,將執行與監督二者實現相互協調,相互滲透,除此之外,各財政機構的職責務必分明。在機制的設立方面,主要就是考慮兩個方面,一個是“強”,一個是“全”。所謂“強”,也就是將監督力度大大提升,所謂“全”,也就是將監督的范圍全面化。這也是財政“大監督”的比較重要的內容。
本文主要分析的是財政“大監督”的內容,對全員參與、全面覆蓋和全程監控三個方面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而將全文內容進行總結,主要是幾個要點,第一,財政監督工作的主體是監督人員,其客體是所有的財政活動。第二是要做到“強”,無論是財政內部人員之間的監督還是借用外部力量進行監督,其監督力度都需要加強。第三是“全”,這也是本文的核心部分,包括監督人員的“全”、監督方法的“全”和監督機制的“全”。如果單單是通過內部監督機構進行監督,其人員有限和精力有限會大大限制了監督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如果讓全民參與監督,才可以做到全面、有效,這也正是本文所提的重要觀點之一。
[1]戴詩杰.關于財政“大監督”的若干思考[J].財政監督,2010
[2]何林.構建財政“大監督”工作機制的若干思考[J].財政監督,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