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市政設施綜合養護管理處 馬卉
各級行政管理部門是我國重要的行政職能部門,在我國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中占有重要位置。“三公經費”是其的主要經費支出項目,對“三公經費”實施良好的管控,直接影響到職能部門日常工作的順利開展。目前,各地區“三公經費”管理均存在一定問題,不僅是對我國國家公共秩序的挑戰,也導致國家公共信任機制遭到嚴重破壞。
“三公經費”公開是我國現階段對政府職能部門的基本規定之一,目前我國大多數行政事業單位均能夠做到自覺接受人民群眾的監督。但是,從公布時間上來看,很多單位“三公經費”公開時間超過規定時間。同時,由于很多單位“三公經費”公開方式、公開內容等存在較大差異,因此群眾對很多公開披露的信息常常存在較大的質疑。也就是說,仍有很多地區在“三公經費”公開問題上仍存在較大的阻力。
立足于“三公經費”公開的主要內容,探討其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根據實際工作經驗,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加以審視。
根據實踐反饋情況來看,很多單位“三公經費”公開過程中,不僅內容比較簡單,同時很多內容含糊不明,且表述內容缺乏依據,進而導致“三公經費”公開缺乏說服力。例如,很多單位在進行“三公經費”公開時,往往報告中僅有幾行字的說明,因此人民群眾很難從內容中判斷經費公開是否科學合理。
在各地“三公經費”公開情況的反饋中可以發現,很多單位“三公經費”延期公布現象比較嚴重。也就是說,很多單位并未在規定時間內對內部“三公經費”的數據、資料進行公布。這種現象的廣泛存在,不僅表明地方各級政府及事業單位對“三公經費”管控存在較大的抵觸心理,同時也說明“三公經費”的公開確實會對部分單位及個人產生較大的影響。
由于很多單位及部門對“三公經費”管控工作存在認知上的漏洞,導致“三公經費”公開內容、管控措施比較模糊。例如,很多單位在“三公經費”公開時,對很多費用、款項的支出有所隱瞞,因此很難在公布名單上看到這些重要內容。同時,很多單位在“三公經費”公開報告中會羅列出一些公務性開支,或將相關科研經費體現在其中。這樣一來,“三公經費”過高成為必然現象,在進行審查時,相關人員很難判斷和區分這些費用是否合理。
根據人民群眾對“三公經費”公開工作的需要,很多部門雖然能夠做到及時公布,但是其公開內容的真實性卻很難通過時間的檢驗。例如,一些單位在公開的“三公經費”中,接待費的比例顯然不能與所在地消費水平相符。導致這種現象廣泛存在的原因在于對“三公經費”公開情況缺少必要的審核,一定程度上也相應增加了人民群眾對“三公經費”公開監督的難度。
針對上述反映出來的主要問題,首先要從思想層面予以重視,并在我國新預算法頒布、實施的情況下,對相關問題及時提出整改意見。
首先,事業單位要認識到“三公經費”公開工作的必要性及重要作用,進而將“三公經費”公開納入到單位內部預算管理工作中去。在此過程中,單位各個部門之間要加強溝通,并做好密切配合和監督,并正確行使自身的職責。其次,針對“三公經費”公開,要做好年度預算,在正確掌握經費支出主要動向的基礎上進行合理調整,并制定真實可信的“三公經費”公開內容,做到自覺接受監督和檢驗。另外,要對“三公經費”公開內容進行細化,針對熱點問題,要予以說明和解釋,切忌出現公開內容籠統、簡單等現象的存在。同時,在“三公經費”公開報告中,要明確羅列每項支出的用途、支出金額等詳細情況,進而保證“三公經費”公開內容的客觀性和真實性,為上級部門監督及群眾監督提供便利條件。
鑒于現階段“三公經費”延期公開現象的嚴重性,要督促相關單位及時對“三公經費”情況進行公布。針對刻意延期公布的單位,要采取必要措施進行懲處。同時,由于“三公經費”公開會損害部分人的利益,因此很多單位和個人對此工作存在較大抵觸心理。為此,要從思想角度明確公開工作的必要性,并在實際工作中遵循公開、公正原則。隨著我國“三公經費”預算改革制度的不斷深入,目前我國已經逐漸取消各級單位的預算外資金,從而使財政資金逐漸劃分到預算工作中,為此,各級部門及事業單位要不斷強化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并對轉移支付結構及經費公開模式進行優化,從而在有效彌補部門財政缺口的基礎上對“三公經費”濫用問題加以控制。針對熱點問題,要及時向人民群眾進行說明和解釋,只有這樣,才能促進職能部門公信力的提升。
相關單位和部門在進行“三公經費”公開時,不僅要保證公開內容的真實性,也要對“三公經費”公開界限進行明確規定,避免出現模糊不清、模棱兩可的現象。同時,“三公經費”公開過程中,要列明所有費用和款項支出情況,針對刻意隱瞞狀況,要及時發現及時進行整改。針對公務性開支及科研經費等支出,要進行審核,核實后方能計入“三公經費”公開內容中。針對“三公經費”公開工作缺乏權威性的問題,要予以重視,例如可通過加強立法等方法加以解決,進而從法律法規上明確此項工作的重要性。同時,大力推進相關配套改革措施。例如,針對與預算方面內容,要對行政性經費進行公開,并在此基礎上不斷對預算改革進行深化,進一步為預算公開提供制度保障。
為進一步遏制公款消費陋習,要進一步對公費浪費現象加以規范。在實際工作中,針對“三公經費”公開問題,要不斷拓寬多種監督渠道,進而有效減少公費浪費現象。例如,保證行政監督正確執行,不斷對監督問責進行強化,約束“三公經費”開支。強化外部監督、審查工作,消除“三公經費”公開存在的質疑。在上述工作順利執行的前提下,不斷加強社會公眾監督,進而促進“三公經費”的合理使用。實際上,“三公經費”公開并不是主要目標,建立完善的群眾監督機制才是“三公經費”管控的主要目的。為此,拓展、暢通群眾監督渠道,才能逐步實現我國公民的監督權的建設和完善。
近幾年,隨著我國社會經濟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升,我國“三公”經費問題也逐漸受到關注。從“三公經費”公開情況來看,三公經費管控問題尚未得到真正解決。綜上所述,“三公經費”使用、公開、管控等問題,不僅直接關系到政府行政部門的形象、聲譽,也是社會的主要熱點問題。為此,正確解決“三公經費”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在新預算法頒布實施的背景下,從制度建設、監管層面進行全面管控,解決“三公經費”公開問題。
[1]楊慶瑤.完善我國政府“三公經費”公開的對策研究[D].中南大學,2013
[2]王唯陽.中國政府“三公”經費公開的現狀、問題與對策[J].經營管理者,2013
[3]咸蘇娜.會計視角下M市三公經費問題及對策研究[D].哈爾濱商業大學,2014
[4]貢欣欣.預算管理視角下的“三公經費”控制研究[D].東北財經大學,2014
[5]濮天宇.省級政府預算公開與透明政府建設[D].浙江工商大學,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