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 恬 劉春利
針對本科數控專業技能型人才教材建設的幾點思考
舒 恬 劉春利
[摘 要]我國迅猛發展的制造業對技能型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很多學校為適應這些要求對教學進行了改革,但是目前針對培養該類學生的本科教材建設相對滯后,本文在分析本科數控專業培養特點的基礎上,結合教改的趨勢,就相關教材的建設提出幾點思考。
[關鍵詞]技能型人才;數控專業;教材建設
[作 者]舒 恬,機械工業出版社編輯;
劉春利,河北師范大學職業技術學院教師。
目前,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和國防工業的迅速發展,國家對制造業提出了大量而急迫的需求。據統計,我國制造業的機床數控化率每增加一個百分點就需要近4萬臺數控機床。如要實現國家提出的到2020年數控化率達到10%以上的目標,需要增加大量數控機床及其配套的軟、硬件,同時需要一大批面向第一線的數控技術及數控機床的操作、編程及維修方面的技能型人才。
技能性人才要求具備“著重于運用新技術解決現場實際問題”的能力,因此本科技能型人才培養應具有以下特點:一是培養目標具有明顯的區域針對性、技術針對性和職業針對性。二是培養計劃強調對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強調“理論”在實踐中的“應用”,強調課程體系兼顧技術理論的完整和專業技能的訓練。三是課程內容與職業資格證書教育銜接,并保持與科技發展同步。四是培養模式強調“產、學、研”合作培養,強化實踐教學環節和技術現場教學。結合以上情況,對本科數控專業技能型人才教材建設提出幾點思考。
基于當前對技能型人才新的要求,本科院校應對該專業進行教學改革,調整教學目標、更新教學內容、加大實踐教學中的比重,真正提高該專業畢業生的知識和能力水平。培養本科數控專業技能型人才的教材建設工作應當與該專業的教改工作相匹配。
由于技能型人才具有明顯的區域針對性、技術針對性和職業針對性,因此在建設數控專業技能型教材時,應當結合區域、行業對人才的需求,緊密結合培養目標,體現其針對性。編寫教材時,應當由同時具備相當的理論知識和豐富實踐經驗的數控專業“雙師型”人才參與編寫,并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與區域內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進行深度合作,使教材內容滿足區域針對性、技術針對性和職業針對性的要求。
為適應教育部提出的“核心課程的實驗、實訓等動手能力教學與理論性教學學時比例達到2︰1”的要求,教材應當加強和突出實踐教學環節,并將理論內容與實踐內容融會貫通,使課堂教學與實訓操作緊密結合。通過教材使學生在實訓車間和實驗室的實訓與實驗掌握“應會”的技能,教會學生如何去動手,增強實踐能力,這樣才能使畢業生突出技能型的競爭優勢。
本科院校培養技能型人才是社會的需求決定的,社會要發展,不僅需要動腦型人才,更需要動手型人才。因此,針對數控專業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本科教材應當在兼顧技術理論的基礎上,加強對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
教材中的基礎理論知識,目的是使學生對數控專業的工藝加工基礎及基本操作技能加以了解和掌握,并能充分認識該專業各課程之間的內在聯系,掌握在數控加工中對切削用量等參數的選擇、工藝設計的原理等知識。教材中對于應用技能的培養,要將理論與實踐充分結合,設計相應的實踐環節,讓學生通過充分的操作訓練掌握這一階段的學習重點。教材中對于應用技能的培養要有較強的針對性,通過對實訓報告等的填寫,幫助學生總結現實操作中出現的問題,并形成經驗積累。此外,還可采用“問題引導”“案例教學”等多種寫作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保持對數控知識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精神。
教材還應當包含一些綜合技能訓練,在訓練項目中,將數控理論知識和實訓技能與生產實際相結合,或在老師指導下進行創意性課題的實踐,學生對所學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進一步整合吸收,使他們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大力發展生產力提高勞動者的素質,一定要重視人才培養。祖國的發展靠科技,科技的發展靠人才,人才的培養靠教育。因此技能型人才的培養要符合時代特
征,滿足市場生產力要求,必須與科技發展同步。
具備專業崗位的職業能力是用人單位對本科畢業生的基本要求。因此,把獲取職業資格證書作為評價和考核實訓教學效果的抓手,對于技能型本科生培養具有積極意義。因此,為了檢驗課程學習的效果,增強學生的就業實力,應將課程學習與各種技能考核相結合,實行“雙證書”教育,以突出職業技能培養特色。對于數控專業的本科畢業生,應要求其在畢業前獲得中級職業資格證書,甚至高級職業資格證書。
以培養技能型人才為主的高校要抓住國家勞動部門或行業協會在高校設立技能鑒定所(站)這一契機,改善校內實訓基地的硬件和軟件條件,爭取獲得授權,并建立與考核項目相對應的試題庫和考核辦法,以符合職業資格鑒定的具體要求。之后,要按要求對教師進行培訓和考核,并面向本科生開展相關職業資格考核的服務。因此,在進行數控專業教材建設時,應使教材內容中包含職業資格考核中的應知和應會部分的內容,即專業基礎知識考查和專業技能測試考核的內容,以滿足培養方案中覆蓋的多種職業資格證書考核的要求。
應當包含的專業基礎知識有技術制圖和機械制圖方法,工程材料及金屬熱處理知識,機械原理,常用設備知識,公差與配合基礎知識,常用金屬切削刀具的原理及選用,典型零件加工工藝的種類、原理和選用原則,設備潤滑的知識,冷卻液的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項,工具、夾具、量具的原理、使用與維護知識,車工、銑工、加工中心等基本操作知識等。
應當包含的專業技能訓練有讀圖與繪圖的基本方法、制定零件加工工藝規程的方法、定位與裝夾零件的原則和常用方法、手工與CAD/CAM輔助編程的方法、調試與運行數控程序需要注意的問題、設置數控加工參數的方法與注意事項、制定典型零件加工方案、對數控機床的日常維護、故障診斷等。通過參加技能證書的考試,學生的理論知識水平和應用技能將得到進一步的提升。
本科在畢業時同時獲取學歷證書和相應崗位的職業資格證書,為其順利就業并符合崗位需求創造了條件。對于學校來說,實訓基地條件的改善,及其生產化程度的提升,必將縮小校內實訓內容與企業相關崗位職業技能要求的差距,由此為高校引進職業標準、實施職業技能考核與鑒定,及進一步推行雙證制度奠定了基礎。
實踐教學是本科技能型人才培養的核心環節,而將產學研合作的培養模式應用于實踐教學,有利于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工程素養,能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產學研合作培養模式的關鍵是將工程實踐與課堂理論相結合,不但要重視理論向實踐的轉化過程,而且要注重本科生實踐能力的培養。宏觀上,要分析校外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在教育資源、教學環境和人才培養等方面的差異之處,并對各自的優勢加以充分利用,在培養學生的各個環節當中,把以直接獲取實際檢驗、實踐能力為主的生產、科研與以課堂傳授知識為主的學校教育有機結合。微觀上,要精心設計實踐項目,合理設置教學計劃,以達到教學計劃或要求與實踐內容密切結合的目的,提高實踐教學效果,滿足實踐教學要求。
產學研合作培養模式在教材建設中的體現,主要是將校外企業生產和科學研究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提煉出來,形成案例,進入到教材的實踐環節當中。同時,還要將校外企業生產或科學研究中常用的解決問題的方法融入進教材中,使實踐教學環節與實際的生產和科研緊密結合。這樣做,有利于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培養高技能人才和提升院校輻射能力具有現實而深遠的意義。
綜上所述,我們在建設本科數控專業教材過程中,要結合當前社會對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注重本科教學的培養目標和專業的針對性;在一定技術理論的支撐下,加強對學生應用技能的培養;介紹專業領域的先進技術,并覆蓋相關職業技能考試的內容;積極探索產學研合作培養模式,加強教材實踐環節對學生解決實際問題能力的培養,為培養合格的數控專業技能型人才服務。
【參考文獻】
[1]徐澍敏.高職院校校內實訓基地功能分析與實現途徑研究[J].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1).
[2]鮑文博,等.產學研合作實踐教學模式探討[J].高等建筑教育,2012(4).
[3]鄭洪波,馬雪潔.數控專業“中高職銜接”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考試周刊,2014(20).
[4]趙穎飛.如何培養滿足企業需要的數控技能型人才[J].制造技術與機床,2007(9).
[5]魯武霞,等.地方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應向高職本科轉型[J].江蘇高教,2012(3).
[6]徐琤穎.數控人才培養怎樣滿足企業需要[N].中國教育報,2006-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