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

桂花飲食小史 *

2015-03-19 13:22:29俞為潔
楚雄師范學院學報 2015年7期

桂花飲食小史*

俞為潔

(浙江省社科院,浙江杭州310007)

摘要:桂花是中國近20個市的市花,在旅游、休閑、餐飲、保健等方面都有巨大的開發潛力。本文對古籍所記的桂花飲食做了較系統的梳理分析,以期有助于桂花飲食的復原和研制。

關鍵詞:古代;桂花;飲食

收稿日期:`*2015-04-18

作者簡介:俞為潔(1963—),女,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員,研究方向:中國農業史和飲食史。

中圖分類號:TS972.142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406(2015)07-0001-05

Abstract:Osmanthus fragrans is city flower in nearly 20 cities in China with great potential undiscovered in many fields such as tourism, leisure, catering, health care, etc.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historical records about osmanthus fragrans foods, the author attempts to make a contribution to the rest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osmanthus fragrans diet.

桂花,亦稱木樨或木犀,主要分布于長江以南地區,無毒,而且其香是一種能誘發食欲的甜香,更難得的是,只有桂花和玫瑰花“搗去汁而香乃不散,他花不能也,”[1](P358)因此非常適用于飲食和化妝品。“花可入茶、酒,浸鹽、蜜,作香茶及面藥、澤發之類。”[2](P166)在此簡單介紹歷史上重要的桂花飲食。

一、腌桂花

羹、湯、糕、糖、茶等桂花飲食,用的大多是腌桂花而非鮮桂花。腌桂花先要采集桂花,蘇州過去多用人工手采,杭州多用竹竿打花,打花時要先在樹下鋪好承接桂花的布匹(現代多用塑料薄膜)。清晨桂花帶露濕時最好打,到太陽大了露水曬干了就很難打下來了,而且清晨桂花半開,此時打下最香,太陽一出,桂花全開,花香就散了。有些文人惜花,不打花,只揀拾自然落花充為飲食,“叢桂開時,真稱香窟。……樹下地平如掌,潔不容唾,花落地,即取以充食品。”[3](P44)

采集來的桂花揀選干凈后,要先用梅鹵水浸洗一下。一方面是給桂花再做一次清潔,洗去浮塵,沉淀沙石,但主要是為了“定”住桂花的色和香。梅鹵即鹽腌青梅時產生的鹵汁,極咸。梅鹵在古代是常用之物,“腌青梅鹵汁至妙,凡糖制各果,入汁少許,則果不壞而色鮮不退。”[4](P112)杭州人一般在四五月買來新鮮的青梅,放鍋里煮熟后晾涼,手工去核,用杵臼將梅肉搗爛,倒進大缸,按比例加鹽和清水,攪勻,將大缸封口后移至墻角任其發酵。兩個多月后,桂花開了,大缸里的梅鹵也發酵好了。

將用梅鹵漂洗好的桂花,撈起,晾干。大量腌桂花時,用缸,有些大缸可以腌一千斤左右,一層桂花一層鹽,層層踩踏堅實后,將缸口密封再壓上石塊等重物,蓋上大斗笠,以防日曬雨淋,這是咸桂花的腌法。糖桂花的腌法略有不同:將揀凈的桂花倒進梅鹵里,其上遮蓋一層棕櫚葉和一層竹篾片,再在竹篾片上壓幾塊大石頭,密封半個月或一兩個月。然后將桂花撈出來,放在竹匾里將梅鹵沖洗干凈,瀝干水分后將桂花倒進白糖里,用杵臼用力地搗,搗后再搓揉,直到被搗搓成漿汁狀的桂花與白糖完全融合在了一起。此時整體糖塊呈褐色不見桂花卻有濃郁的桂花香。將這種糖塊或整塊或切片后曬干,裝進袋子里,放入石灰缸里保存,可以存放很久的時間。家庭腌制少量桂花時,方法要簡便很多,把采下的桂花用鹽水或明礬水浸洗一下(小家庭不易制備梅鹵),晾干,和鹽或糖拌在一起壓進瓶、罐中密封就行。相對來說,鹽腌桂花的香味保持得更好更久。做甜食時,如果沒有糖桂花,可以將鹽桂花用清水沖洗一下,瀝干后加白糖搓揉,等白糖變成黃褐色時就可當糖桂花使用。

腌桂花不知起于何時,明人王稚寫過一首《西湖竹枝詞》:“山田香土赤如沙,上種梅花下種茶。茶綠采芽不采葉,梅多論子不論花。”“論子不論花”說明種的是果梅,但不知是否已用于制梅鹵腌桂花。清童岳薦《調鼎集》中記有玫瑰花的腌制方法,并說“桂花同”,其方法是:“上年先收酸梅,鹽腌,俟曬久有汁,入瓷瓶存貯。次年摘玫瑰花陰干,將梅鹵量為傾入,并洋糖拌腌,入罐封好聽用。礬腌者,只宜浸油,不可食。如無梅汁,不能久留。亦有用梅鹽鹵腌,臨用洗去鹽味者。”[1](P359)講玫瑰糖的做法時,亦說“桂花糖同”,做法是:“五月開取玫瑰花,陰干,礬腌,榨干膏。取玫瑰鹵,拌洋糖搗,收瓶聽用。”[1](P316)童為紹興人,清乾隆、嘉慶年間曾在揚州做鹽商。清李斗《揚州畫舫錄》對其生平有記載:“童岳薦,字硯北,紹興人,精于鹽莢。善謀劃,多奇中。寓居埂子上。”[5](P195)

明宋詡《竹嶼山房雜部》記有一種“水木犀,”不用鹽、糖腌制,但功用與腌桂花類似,故也附錄于此:“水木犀:半含桂花摘采甚潔,入絹囊置清水中,煩揉去苦,重壓令干,疊入瓷罐,竹箬覆掩之,遂以長篾重重側圍箬上,篾心留通一穴,瀉清水滿漬,須每日易水,永不蔫爛,炙燥能久藏。”[6](P194)

二、桂花茶飲

(一)桂花茶

花茶起于宋元,明朝時已普及民間。原則上無毒香花均可窨制花茶。錢椿年、顧元慶《茶譜》即稱:“木樨、茉莉、玫瑰、薔薇、蘭蕙、橘花、梔子、木香、梅花皆可作茶。”制作方法基本有兩種:一為窨法,“窨”同“熏”,即將香花和茶葉層層鋪陳,使茶葉染上花的香氣,“諸花開時,摘其半含半放,蕊之香氣全者,量其茶葉多少,摘花為茶。花多則太香而脫茶韻,花少則不香而不盡美。三停茶葉一停花,始稱。”[7](P303)茶葉之所以能熏染上花香,是因為“茶性淫,觸物即染其氣,”[1](P239)也就是說茶葉極易吸收近旁物件的氣味。這種窨茶法在南宋陳景沂的《全芳備祖》中已有記載:茉莉花“或以熏茶及烹茶尤香。”[8](P697)這種方法制成的花茶,沖飲時花香較濃郁,但因為是與茶葉一起貯藏、沖飲,花朵必須揀選干凈,故極費人工,“其花須去枝、蒂、塵垢、蟲蟻。”[1](P238)另一種方法是明朝時才發明的,叫“隔花窨茶,”即將香花和茶葉分隔在一個密閉容器里,讓香氣慢慢熏染到茶葉上去,此法首記于明人朱權的《茶譜》,“熏香茶法:百花有香者皆可。當花盛開時,以紙糊竹籠兩隔,上層置茶,下層置花,宜密封固,經宿開換舊花。如此數日,其茶自有香氣可愛”,甚至“有不用花,用龍腦熏者亦可。”[9](P51)這種方法的好處是省卻了揀選花朵的麻煩,而且沖泡的茶水中沒有花朵只有茶葉,茶湯香而清爽,更顯清雅,但這種花茶的花香味明顯不如前者。茉莉花由于花朵大且香氣濃郁,后來成了流傳最廣的花茶,尤受北方民眾的歡迎,親切地稱其為“香片”,“北京飲茶最重香片,皆南茶之重加茉莉花熏制者。”[10](P85)南人崇尚茶葉自身之香,而且用來制作花茶的茶葉大都是品質較差的夏秋茶或陳茶,因此,花茶雖然在南方生產,但基本都銷于北方市場,“大抵京師士夫,無知茶者,故茶肆亦鮮措意于此。而都中茶,皆以末麗雜之,茶復極惡。南中龍井,絕不至京,亦無嗜之者。”[11](P187)

但不論是北人還是南人,卻都喜歡桂花茶。《金瓶梅詞話》就記有木樨金燈茶、木樨青豆茶、桂花木樨茶、八寶青豆木樨泡茶等桂花茶。在杭州這個桂花之都(桂花是杭州的市花),人們對此更是樂此不疲。北宋劉士亨就寫有《謝璘上人惠桂花茶》詩:“金粟金芽出焙篝,鶴邊小試兔絲甌。葉含雷信三春雨,花帶天香八月秋。味美絕勝陽羨產,神清如在廣寒游。玉川句好無才續,我欲逃禪問趙州。”[12](P448)璘上人是北宋杭州吉祥寺的一個僧人,善種花,有花圃。蘇軾通判杭州時,寫過《牡丹記敘》一文,其中就講到“熙寧五年三月二十三日,予從太守沈公觀花于吉祥寺僧守璘之圃。圃中花千本,其品以百數。”[12](P446)蔡襄亦為其友,寫有《杭州過璘上人花圃》《杭州璘上人以花栽數種見寄》《杭州訪吉祥璘上人追感蘇才翁同賞牡丹》等詩。明代杭州人高濂在介紹花茶時,舉的就是桂花茶的例子,說明明朝時杭州人飲用的花茶很可能以桂花茶為主,“假如木樨花,須去其枝蒂及塵垢蟲蟻。用瓷罐,一層花,一層茶,投間至滿,紙箬縶固,入鍋,重湯煮之,取出,待冷,用紙封裹,置火上焙干,收用。諸花仿此。”[13](P25)明人屠隆認為用此法窨制的花茶,“花香滿頰,茶味不減。”[14](P327)

但自唐陸羽倡導“清飲”以來,清飲在明清終成氣候,僧道雅士多以“一杯清茶”為品茶的最高境界。講究茶之色香味的純正,反對添加它物,“茶有真香,有佳味,有正色,烹點之際不宜以珍果香草雜之。奪其香者:松子、柑橙、蓮心、木瓜、梅花、茉莉、薔薇、木樨之類是也;奪其味者:牛乳、蟠桃、圓眼、枇杷之類是也;奪其色者:柿餅、膠棗、火桃、楊梅、橙橘之類是也。”[13](P27)桂花也被排斥在外。在這一點上,筆者比較贊同清人童岳薦的觀點,他認為花茶最好以次等茶葉做,可以借此改善茶香,名茶本身就很香,最好不要再熏花香,“拌花,用茶之次等者,借花之清芬,別饒佳趣。若上品龍井、松羅、梅片拌入各卉,真味反為花奪。”[1](P239)

(二)桂花飲料

宋元曾流行湯、熟水、渴水、漿水、漿、膏等飲料,所用均為具有一定保健作用的植物原料。例如宋陳元靚《事林廣記》記有干木瓜湯、水芝湯、縮砂湯、無塵湯、荔枝湯、洞庭湯、木犀湯、香蘇湯、橙湯、桂花湯、溫木瓜湯、烏梅湯、香花熟水、紫蘇熟水、沉香熟水、豆蔻熟水、荔枝漿、楊梅渴水、木瓜渴水、香糖渴水和五味渴水,其在“造熟水法”中還特別提到了木樨,可見桂花是當時的常用飲料原料之一。“夏月,凡造熟水,先傾百煎滾湯在瓶器內,然后將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則香倍矣。若以湯泡之,則不甚香。若用隔年木犀或紫蘇之屬,須略向火上炙過方可用,不爾則不香。”[15](P218)下面我們來具體看一下古籍所載之桂花飲料。

南宋末年陳元靚《事林廣記》記有木犀湯和桂花湯。“木犀湯:候白木犀花半開者,揀成叢著蕊處折之,用白梅二個捶碎,一個在上,一個在下,花在中心,次第裝在瓶中,用生蜜注灌之。如欲用,一盞取花枝、梅一個,安在盞中,當面沖點而香酸馥鼻。梅用淡豉煮一沸,漉出朗干,花蜜同浸。”桂花湯亦稱“木棲淵明湯”,說明這是一種以桂花和菊花為主原料的飲料。“桂花湯(木棲淵明湯):甜菊花皆依香橙湯為之,但內時之中所開之花,嗅之香,嘗之甘,皆可依法為之。”[15](P217)

陳直為北宋神宗時人,著有《養老奉親書》,鄒鉉為元初人,1307年續增陳直之書為《壽親養老新書》,以陳書為第一卷,自增三卷,桂花湯記于卷三,當為鄒鉉所記。“桂花湯:黃桂花(二斤揀凈去青柄,研細,以瓷器盛貯覆合略蒸花)、干姜(一兩)、甘草(一兩略炒),右末和勻,量入炒鹽,盛貯莫令漏氣,如常點服。”[16](P321-322)

忽思慧1314-1320年任元朝飲膳太醫,1330年編成《飲膳正要》一書,所記破氣湯的配方中有桂花:“破氣湯:治元藏虛弱、腹痛、胸膈閉悶。杏仁(一斤去皮、尖,麩炒,別研)、茴香(四兩炒)、良姜(一兩)、蓽澄茄(二兩)、陳皮(二兩去白)、桂花(半斤)、姜黃(一兩)、木香(一兩)、丁香(一兩)、甘草(半斤)、鹽(半斤)。右件為細末,空心白湯點服。”[17](P108)

元《居家必用事類全集》記有天香湯,“白木犀盛開時,清晨帶露用杖打下花,以布被盛之,揀去蒂、萼,頓在凈瓷器內。候極(引者注:疑為積字)聚多,然后用新砂盆擂爛如泥(一名山桂湯,亦名木犀湯,并同)。木犀(一斤)、鹽(炒,四兩)、粉草(炙,二兩)。右件拌勻,置瓷瓶中密封。曝七日。每用,沸湯點服。”[18](P9-10)所記御方渴水的配方中也有桂花:“官桂、丁香、桂花、白豆蔻仁、縮砂仁(各半兩),細曲、麥糵(各四兩)。右為細末。用藤花半斤,蜜十斤煉熟,新汲水六十斤。用藤花一處鍋內熬至四十斤,生絹濾凈。用小口甏一個,生絹袋盛前項七味末,下入甏,再下新水四十斤,并已煉熟蜜。將甏口封了。夏五日,秋春七日,冬十日熟。若下腳時,春秋溫,夏冷,冬熱。”[18](19-20)

明宋詡《竹嶼山房雜部》所記桂香湯[6](P287)抄自宋《壽親養老新書》的“桂花湯;”所記天香湯[6](P287)和御用渴水[6](P293)抄自元《居家必用事類全集》的“天香湯”和“御方渴水;”所記木犀湯、桂花湯有創新,“木犀湯:每用木犀花去萼揀凈一斤,以鹽少許略搗,絞去清汁,再以炒鹽四兩淹拌捺實于瓷器內,合時旋取出別碎。每料用木犀六兩,甘草四兩,甘松、檀香、丁皮各半兩,炒面一斤。右為細末,沸湯點服。桂花湯:木犀花帶露打下,去青蒂擂爛,以細面炒熟,搜勻為薄餅,一日曬干。每花餅二兩入砂仁末半兩、甘草末酌量用,以甘草膏子調和佳;”[6](P287)所記一枝花與《事林廣記》的“木犀湯”類似,但有所改進,“一枝花:一層煉蜜、一層木犀花、一層去核霜梅肉、一層椒葉,入一層煉蜜。若花枝多更依此法如此相間入瓷器封定。此法凡四時中有香無毒之花,皆可制。須是帶露剪花去葉、小枝兒。點湯時取一枝入盞內,以湯輕輕傾下花枝,儼然如生蜜中諸物,可作果供。”[6](P288)

明鄺璠(1465~1505)《便民圖纂》所記天香湯[19](P309)與《居家必用事類全集》的“天香湯”雷同。

明高濂(約生活于16~17世紀)《飲饌服食箋》所記桂花湯[13](P48)與《壽親養老新書》的“桂花湯”雷同;所記天香湯有創新,“天香湯:白木樨盛開時,清晨帶露用杖打下花。以布被盛之,揀去蒂、萼,頓在凈器內,新盆搗爛如泥,榨干甚,收起。每一斤,加甘草一兩,鹽梅十個,搗為餅,入甕壇封固,用沸湯點服。”[13](P40)

清顧仲《養小錄》所記桂花湯[4](P102)與《壽親養老新書》的“桂花湯”雷同。

三、桂花糕餅

桂花可制糕(多以米粉為原料),也可制餅(多以面粉為原料),以制糕常見,因為桂花和稻米都是南方物產。

桂花糕在南宋林洪的《山家清供》中已有記載,時稱“廣寒糕”,“采桂英去青蒂,灑以甘草水,和米舂粉炊作糕。大比歲士友咸作餅子相饋,取廣寒高甲之識”。[20](P198)月亮古稱廣寒宮,傳說月亮中有蟾蜍有兔子有桂樹,故月亮亦稱蟾宮,古人用“蟾宮折桂”形容考中科舉的人。元人沙子中的兩個兒子善才、善慶同登至正年的色目榜進士,郡守“嘉之,易其所居螺螄山,名曰‘聯桂’。建坊于巷首,額亦曰聯桂。”[21](P87)元末明初錢塘才子瞿佑,14歲時就因才思敏捷被張彥復稱贊,張親自畫了一幅桂花圖相贈以示勉勵,“彥復大加稱賞,手寫桂花一枝,并題其上以贈云:‘瞿君有子早能詩,風采英英蘭玉姿。天上麒麟元有種,定應高折廣寒枝。’”其父遂為其建“傳桂堂。”[12](P232)古時科舉多在八月,此時正是桂花盛開之際,故八月亦稱“桂月”,考場稱“桂場”。每到科考之時,廣寒糕就成了考生親友們互贈祝福的禮物。

明高濂《飲饌服食箋》“丹桂花”條下所記,與林洪的廣寒糕相同,但高濂特別強調了它的“清香滿頰。”[13](P115)清人童岳薦記載了兩種桂花糕的做法:一種用粳米粉,做法與林洪、高濂的一樣;一種用糯米粉,做法略有不同,“桂花拌洋糖、糯米粉,印糕蒸。”[1](P359)《紅樓夢》則記有一種“藕粉桂花糖糕”,但沒說做法。

桂花餅較少見,清人童岳薦在介紹紫蘇餅的做法時,講到“薄荷、桂花、玫瑰、白玉簪同”,紫蘇餅的做法是“四、五月摘嫩紫蘇葉,洗凈、搗碎,或加鹽、糖和面,先將鍋燒紅,入麻油少許,熬鍋攤餅。餅宜薄。作餅之用生面粉七分,炒熟面粉三分,餅始發松。”[1](P357)

四、桂花酒

唐蘇鶚《杜陽雜編》記唐同昌公主出嫁時,“其酒有凝露漿,桂花醑。”醑即美酒,說明唐時已有桂花酒,但不知其釀制法。

明人宋詡記有兩種桂花酒的制法:第一種方法是直接把桂花浸入生酒(已釀成去滓但未加溫消毒的酒)中,類似于泡藥酒,“摘半含桂花浸生酒漿中,密封,用時量多寡滴酒內,”并稱此酒“發散滯氣。”[6](P122)第二種方法舉的例子是“菊花酒”,但指出“如木香、桂花、梅花之類,一切有香之花,皆可依此法為之,蓋酒性與茶性同能逐諸香而變也,”菊花酒的做法是:“九月菊花盛開時,揀黃色味甘香者,摘下曬干,每以瓶貯清酒一斗,用菊花頭二兩,絹袋盛,懸于酒面上約離一指高,密封瓶口經宿去花袋,自然酒味有菊香。”[6](P295-296)此法類似“隔花窨茶,”省了揀選花朵的功夫,而且酒液清澈,但花香味肯定不如直接泡入桂花者。明人高濂講到了第三種方法,舉的例子仍然是菊花酒,也講到“凡一切有香之花,如桂花、蘭花、薔薇,皆可仿此為之,”做法是:“十月采甘菊花,去蒂,只取花二斤,擇凈入醅內攪勻,次早榨,則味香清冽。”[13](P130)酒醅類似于現在的甜酒釀,酒液和酒渣還混合在一起。這個方法的好處是,酒醅還有輕微的發酵作用,此時拌入桂花,能讓酒醅充分吸收桂花香,壓出的生酒,酒液清澈卻有較濃的桂花香,比宋詡所說的兩個方法都好。

清朝時,桂花酒的做法就更多好,童岳薦就記載了好幾種:一曰花香酒:“酒壇以箬包。酒壇口置桂花或玫瑰花于箬上,泥封,香氣自能透下”。此法類似于宋詡記載的隔酒熏香法;二曰神仙酒,是在釀造原料中加入三錢桂花;三曰花酒,是在將熟酒醅中拌入桂花:“凡酒醅將熟,每缸用金菊二斤,去蒂、萼,入醅拌勻,次早榨出,香氣襲人。桂花、玫瑰同。”此法與高濂所記相同;四曰天香酒,是在酒液中直接加入桂花,“每碗酒一斗,鮮桂花三升(揀凈蒂葉),入酒泥封。三月后,每黃酒一壇,加燒酒三小鐘,”[1](P243、246、247)此法類似與宋詡的泡酒法。由此看,其他都是繼承發揚,唯有“神仙酒”可算清人的發明,但將桂花作為釀酒材料之一直接釀造,經過一系列的發酵過程,不知釀出的酒還能保留多少桂花香。

五、其他桂花食品

清童岳薦記有一種桂花糖的做法:“洋糖十斤先煮,滴水不散,下粉漿二斤(粉漿即麥麩節所余之水,澄下白粉是也),再煮龍眼肉樣,下桂花鹵,玫瑰鹵亦可。再煮,傾起,候冷捍薄攤開,整領剪塊。要煮明糖,候煮硬些取起,上、下用芝麻鋪壓,以面搟攤開”。[1](P359)“龍眼肉樣”即將澄粉煮成新鮮龍眼肉那樣的半透明狀。清李化楠《醒園錄》中也有類似的“桂花糖法”記載。李生于1713年,卒于1769年,歷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童為乾隆、嘉慶年間人,童所記或抄自李。

有些桂花糖則用范模壓制成各式小餅狀,如果配料中加了其他藥材,還兼有醫藥功效。明人宋詡記錄了三種餅狀桂花糖的做法:“一,摘桂花,采去蒂,磨至二三次通細,泲去苦水,范脫小餅布紙中,又以紙覆,密置煉火上一時炙燥之,常親煙突間收貯;一,取餅復磨為坌,同白砂糖、梅酥搗范小餅;一,用鮮花(三升)碓磨絕細,去苦水,孩兒茶(五錢)、訶子(去核四錢)、甘草(五分)俱磨細坌搗勻,以銀范或象牙范為小餅,曬干再火炙。范中常滑以蘇合香油或松仁油則光潤花形見也。瓷罐收,常食開胃散積滯(用花入囊置水中煩揉去苦制餅佳)。”[6](P201)清《調鼎集》也記有這類餅狀桂花糖,“取才放桂花,擠去汁,入糖搗爛,印餅。”[1](P359)

清《調鼎集》的“提糖”條下記有一種蜜餞的制法,而且配料中使用桂花的話會更好:“提糖:上洋糖十斤,和天雨水,盛瓦器內。炭火熬煉,侍糖起沫,掠盡。水少再加,煉至三、五斤,瓷罐收貯。如杏、梅、桃、李,一切鮮果,浸入糖內,火之,取出,鮮麗非常。若養桃、梅花、桂花、荷花更佳。”[1](P316)

明《竹嶼山房雜部》在“花香宜為膏者”一節中,將桂花排在了第一位,“桂花、蘭花、玫瑰花、薔薇花(燖)、茉莉花、木香花之類,用花瓣心搗糜爛,壓去水,蜜和之,日暴之,加白砂糖復搗之,收入瓷器,常以日暴。”[6](P144)

花露的發明得益于元朝時傳入的蒸餾酒技術,花露極得明清人喜愛,“凡諸花及諸葉香者,俱可蒸露。入湯代茶,種種益人。入酒增味,調汁制餌,無所不宜。”[4](P104)清《養小錄》所記“諸花露”中就有桂花露,清人李漁曾用桂花露為米飯增香:“宴客者有時用飯,必較家常所食者稍精。精用何法?曰:使之有香而已矣。予嘗授意小婦,預設花露一盞,俟飯之初熟而澆之,澆過稍閉,拌勻而后入碗。食者歸功于谷米,詫為異種而訊之,不知其為尋常五谷也。此法秘之已久,今始告人。行此法者,不必滿釜澆遍,遍則費露甚多,而此法不行于世矣。止以一盞澆一隅,足供佳客所需而止。露以薔薇、香櫞、桂花三種為上,勿用玫瑰,以玫瑰之香,食者易辨,知非谷性所有。薔薇、香櫞、桂花三種,與谷性之香者相若,使人難辨,故用之。”《紅樓夢》則提到了一種“木樨清露”,這種清露是進貢品,按王夫人的說法,“那是進上的,你沒看見鵝黃箋子”?這種清露的吃法,是“一碗水里,只用挑上一茶匙,就香的了不得呢。”

綜上可見,桂花飲食宋元時才較多地出現于史籍記載,這與中國經濟和文化重心在唐宋開始逐漸南移、宋代文人治國、商貿繁榮等歷史大背景有關,更與宋以來中國文化特質趨向柔弱清雅有關,這種文化特質在江南表現得最典型,因此江南也成了桂花飲食最豐富多樣的地區。從總體上看,桂花飲食在宋元時已成氣候,明時達到極致,宋、明正是中國人活得最清雅、精致的時候。如今國泰民安,從飲食、旅游、保健(桂花有疏肝理氣、安心寧神等作用)以及倡導清雅文化的角度看,都是重振桂花飲食的好時機,尤其是杭州、蘇州等地有深厚桂花文化底蘊和豐富桂花飲食的地方,更應抓緊開發利用傳統的桂花飲食,這正是筆者提筆撰寫此文的初衷。

參考文獻:

[1](清)童岳薦.調鼎集卷10[M].張延年校注.北京:中國紡織出版社,2006.

[2](明)王象晉.群芳譜詮釋[M].伊欽恒詮釋.北京:農業出版社,1985.

[3](明)文震亨.長物志[M].陳劍點校.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4](清)顧仲.養小錄[A].中華飲食物語·食之語[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5](清)李斗.揚州畫舫錄撰卷9[M].汪北平、涂雨公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07.

[6](明)宋詡.竹嶼山房雜部卷6[A].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71冊[C],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

[7](明)錢椿年著,顧元慶刪校.茶譜[A].茶經[C].北京:中國工人出版社,2003.

[8](宋)陳景沂.全芳備祖前集卷25[M].北京:農業出版社,1982.

[9](明)朱權.茶譜·煮泉小品[M].黃明哲點校.北京:中華書局,2012.

[10](清)崇彝.道咸以來朝野雜記[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11](清)震均.天咫偶聞卷8[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82.

[12](明)田汝成.西湖游覽志余卷24[M].陳志明校.北京:東方出版社,2012.

[13](明)高濂.飲饌服食箋[M].陶文臺注釋.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85.

[14](明)屠隆.考槃余事卷4[M].陳劍點校.杭州:浙江人民美術出版社,2011.

[15](宋)陳元靚.事林廣記[M].北京:中華書局,1998.

[16](宋)陳直撰,(元)鄒鉉續增.壽親養老新書卷3[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7](元)忽思慧.飲膳正要卷2[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8](元)無名氏.居家必用事類全集[M].邱龐同注釋.北京:中國商業出版社,1986.

[19](明)鄺璠.便民圖纂卷14[A].續修四庫全書第975冊[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20](宋)林洪.山家清供卷3[A].中華飲食物語編委會.中華飲食物語[C].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4.

[21](清)姚禮.郭西小志卷41[A].周膺,吳晶點校.杭州:浙江工商大學出版社,2013.

(責任編輯陳蘭)

A Brief History of Osmanthus Fragrans Foods

YU Weijie

(ZhejiangAcademyofSocialSciences,Hangzhou, 310007,ZhejiangProvince)

Key words:ancient times; osmanthus Fragrans; foods

主站蜘蛛池模板: 国产精品漂亮美女在线观看| 亚洲成aⅴ人片在线影院八| a在线亚洲男人的天堂试看| 午夜激情婷婷| 欧美日韩国产精品综合| 久久国产亚洲偷自| 国产精品理论片| 亚洲精品无码成人片在线观看| 无码av免费不卡在线观看| 91亚洲国产视频| 欧美视频在线播放观看免费福利资源| 亚洲成人网在线播放| 日韩在线第三页| 久久性视频| 激情无码字幕综合| 亚洲AV无码一二区三区在线播放| 国产一区二区福利| 久久精品最新免费国产成人| 久久国产黑丝袜视频| 91精品国产自产91精品资源| 一本综合久久| 国产成人高清亚洲一区久久| 无码专区在线观看| 亚洲AV无码一区二区三区牲色| 亚洲精品国产日韩无码AV永久免费网| 亚洲天堂网站在线| 亚洲成人精品在线| 粗大猛烈进出高潮视频无码| 狠狠做深爱婷婷综合一区| 中文字幕亚洲无线码一区女同| 亚洲精品久综合蜜| 国产噜噜在线视频观看| 亚洲av日韩av制服丝袜| 久久精品嫩草研究院| 美女扒开下面流白浆在线试听| 国产精品白浆无码流出在线看| 国产精品护士| 欧美97欧美综合色伦图| 四虎成人在线视频| 亚洲福利网址|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鬼色| 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视频| 国产免费一级精品视频 | 成人毛片免费在线观看| 91精品国产情侣高潮露脸| 91久草视频| 久久99国产精品成人欧美| 国产农村1级毛片| 国产成人精品亚洲77美色| 98超碰在线观看| 成人国产精品视频频| 国产毛片网站| 国产精品不卡片视频免费观看| 成人免费网站在线观看| 国产区免费精品视频| 亚洲欧美一区在线| 美女被操91视频| 亚洲天堂精品在线| 国产日韩精品欧美一区喷| 婷婷五月在线视频| 中文字幕第4页| 国产欧美日韩va| 亚洲A∨无码精品午夜在线观看| 免费毛片全部不收费的| 亚洲激情99| 成人噜噜噜视频在线观看| 在线综合亚洲欧美网站| 亚洲av中文无码乱人伦在线r| AV无码无在线观看免费| 国产美女视频黄a视频全免费网站| 重口调教一区二区视频| 欧美午夜在线播放| 在线永久免费观看的毛片| 国产精品欧美在线观看| 亚洲国模精品一区| 国产精品福利导航| 国产在线91在线电影| 国产久草视频| 午夜视频免费试看| 人禽伦免费交视频网页播放| 日韩天堂在线观看| 欧美激情第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