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連貫型”教師教育模式對“現代教育技術”課程改革的啟示*
彭習梅
(楚雄師范學院教育學院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云南楚雄675000)
摘要: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的推進、《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等新標準的出臺,對中小學教師的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對課程目標設置、知識結構體系和實踐教學體系等方面進行相應改變。“整合連貫型” 教師教育模式所強調的理念對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改革有著重要的啟示。
關鍵詞:“整合連貫型”教師教育模式;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現代教育技術
收稿日期:`*2015-04-21
作者簡介:彭習梅(1975—),女,楚雄師范學院教育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教育技術學。
中圖分類號:G43文章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7406(2015)07-0023-03
Abstract:Transformation of the local universities, launch of the teacher’s certificate examination reform, and the promulgation of Standards for IT Application Capability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 all these require that both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teachers be ready for higher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t is necessary, therefore, that changes be made to curriculum objectives, knowledge structure and the teaching practice system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It is right here that the ideas accentuated by the “integration-continued” teacher education model can be helpful to the curriculum reform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一、“現代教育技術”教師教育課程改革的背景分析
“現代教育技術”作為高等師范院校的教師教育課程之一,在課程體系中肩負著對未來的教師進行現代教育技術能力和信息素養培養的重任。從目前的情況來看,一方面《小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學教師專業標準(試行)》、《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等新標準、新規范的出臺,“卓越教師”培養計劃的啟動等對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轉型發展和新的教師資格證考試改革的推進也要求對人才培養的過程進行改革和創新,需要對課程知識結構體系、教材內容組織呈現方式和實踐教學體系等方面進行相應改變,以適應人才培養的目標要求。
作為新建地方本科師范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既是國家高等教育改革發展的要求,也是自身突破發展瓶頸尋求新的發展點,辦好人民滿意的大學的迫切需要。抓住機遇,主動迎接挑戰,做好轉型是新建地方本科師范院校生存和發展唯一而必需的選擇。作為師范院校,在應用型辦學轉型中,堅持以基礎教育服務對象,面向基礎教育培養高素質教師,彰顯“師范” 特色是這類學校的重要任務。[1]
現代教育技術是教師教育課程體系中理論與實踐并重的學科,用技術的方法來解決教育教學中的問題是其本質所在,提高職前教師的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是課程的主要目標。應用型人才的培養迫切需要對當前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模式進行改革,進一步處理好理論與實踐、技能與能力等方面的問題。
為貫徹落實教育振興行動計劃,加強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應用能力的培養,促進信息技術在基礎領域的有效應用,教育部2004年頒布了《中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標準》,對教學人員教育技術能力從意識與態度、知識與技能、應用與創新、社會責任等四個方面作了具體要求。2014年,為全面提升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促進信息技術與教育教學深度融合,教育部再次研究制定《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對教師在教育教學和專業發展中應用信息技術提出了新的要求。由此需要對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內容體系進行更新,以適應教師專業發展的要求。
新的教師資格認證考試大綱[2]在“綜合素質、基本能力”考試內容模塊和“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教學設計模塊與要求中,明確提出教師應具備的教育技術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1)網絡信息檢索、篩選、分類、存儲和應用的能力;(2)信息交流的能力;(3)教學設計能力;(4)制作課件的能力;(5)信息技術與小學教學整合的能力。
二、師范生應具備的教育技術能力分析
從《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可以看出,對教師在教育教學和專業發展中應用信息技術提出的要求分為基本要求和發展性要求兩個層次。[3]其核心能力包括信息素養、媒體素養和教學設計能力三方面,主要涉及的內容主題有:
信息技術是促進教育變革與發展的重要因素。這部分主要介紹信息技術對教育產生的影響,新技術在當前教育領域的主要應用,教育領域中新技術的應用趨勢。
多媒體教學環境是利用信息技術進行學科教學的基本環境。這部分主要使教師科學認知多媒體教學環境,能正確使用常用設備(如多媒體計算機、電子白板、投影機、實物展臺、觸控電視、常見數碼設備的基本操作),優化教學過程。
檢索、獲取恰當的數字教育資源是應用信息技術支持教育教學的基本保障。通過本主題學習,了解獲取數字教育資源的主要途徑和方法,具備合理選用資源的能力。
根據教學需求,選擇恰當的工具,對文字、圖片、動畫、視頻等素材進行編輯、修改與制作是教師有效運用信息技術的基礎。通過本主題學習,提高處理與加工素材的能力。
多媒體課件是信息技術支持教育教學的主要形式。通過本主題學習,基本具備根據教學需要制作多媒體課件的能力。
學科軟件是信息技術支持學科教學的重要工具,通過本主題學習,具備應用學科軟件的意識,能根據學科特點,合理選用學科軟件,增強教學有效性。
多媒體教學環境主要由多媒體計算機、投影機、交互式電子白板、觸控電視等構成,以呈現數字教育資源為主,通過本主題學習,提升在多媒體教學環境下,進行課堂教學的能力,其核心是教學設計能力的培養。
信息道德與信息安全意識是信息化社會教師的必備素養。通過本主題學習,增強信息道德和信息安全的意識,并掌握相關的策略與方法。
三、“整合連貫型”教師教育模式對課程改革的啟示
羅明東教授提出的“整合連貫型”教師教育模式將師范院校“為誰培養人才”、“培養什么樣的人才”的視野擴寬為以整個基礎教育為研究對象,為基礎教育培養全面發展而不是片段式知曉的師資。“整合連貫型” 教師教育模式具有整體性、綜合性、選擇性和創新性四個基本特點。[4]“整合連貫型” 模式所強調的“整合貫通” 以及“有所側重” 的理念對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改革有重要的啟示。
從目前高師院校開設的課程情況來看,想要通過“現代教育技術”這一門課程的教學來實現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全部要求也不太可行,可以把運用信息技術優化課堂教學的能力作為師范生應具備的教育技術能力來進行培養,如掌握多媒體教學環境中常用設備的使用方法、搜索引擎的使用、網絡資源的下載、存儲與管理、課件制作的基本原理與方法、教學系統設計的基本原理與方法、信息倫理道德與安全教育等基本能力是所有中小學教師都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可在課程的教學中統一要求,讓師范專業的學生通過課程的學習掌握基本的教育技術能力。
依據“整合連貫型”模式在師范生培養過程中“基本加重點”的整體連貫性基本特征,“現代教育技術”課程內容的設置以整個基礎教育為基本對象,可為師范生提供貫通整個基礎教育的共性基本知識模塊與個性化選學知識模塊。共性基本知識模塊旨在學生掌握教育技術基本原理和技能方法;個性化選學知識模塊能讓不同專業的學生根據專業特色和自己的興趣,改變過去大一統的方式,選擇某些有針對性的內容作為自己深入學習、研究的重點。如在學科軟件模塊的選擇上,數學教育專業學習幾何畫板、地理科學專業學習在線地圖、英語專業學習聽力訓練軟件、物理、化學專業學習虛擬實驗室……這樣既能增強教學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更好地滿足學習的需要,又能促進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的深度融合。
從智慧課堂、MOOCS、翻轉課堂等學習方式的變革可以看到,在教育改革過程中,現代教育技術手段是教學改革的有力突破口。如果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教學還是以傳統的方式來進行,不發揮技術的優勢,一方面無法從教學理念及方法上讓學生感受現代教育技術對教學的影響;另一方面也無法給學生提供較好的示范,讓學生失去學好現代教育技術課程的興趣和愿望。因此,在教學中,主講教師應充分發揮技術的優勢,合理利用數字教育資源和網絡教學平臺等技術資源,有效開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學習活動,在教學活動組織、師生交流等環節中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提高學生綜合素質,進一步引導學生實現《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中“應用信息技術轉變學習方式的能力”的發展性要求。
新建地方本科師范院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是一個共同趨向,應用性是應用技術高校的最基本的特征,是貫穿應用技術高校的主線,它要求人才培養全過程、全方位都必須著眼于“用”,學以致用、教以致用、研以致用,管以致用,用是根本、是靈魂。[1]現代教育技術是一門理論與實踐并重的課程,它是師范院校教師教育課程體系中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從前面的分析可以看出,教育技術能力培養的每個內容主題都具有較強的實踐性和應用性。圍繞對應用型人才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的要求,結合整個基礎教育對教師教育技術能力的要求,需要主講教師結合學生所學專業精選教學案例,認真組織好課堂教學活動,在課程的活動安排上以應用能力培養為主線,改變傳統的教學以講授為主,考核以理論知識為主的局面,強化實踐操作技能,注重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培養,體現課程的實踐性、操作性、技術性,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和個性化發展。
參考文獻:
[1]羅明東.我們怎樣培養應用型本科人才——新建地方本科師范院校轉型發展的思考.楚雄師范學院學報,2014,(8).
[2]教師資格考試《教育教學知識與能力》考試大綱.http://www.exam66.cn/content/172808. html.
[3]中小學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標準(試行).
[4]羅明東.“整合連貫型”:教師教育模式發展新階段[J].教育科學文摘,2011,(3).
(責任編輯劉祖鑫)
Reflections on Curriculum Reform of “Modern Educational Technology” Provoked
by the “Integration-Continued” Teacher Education Model
PENG Ximei
(SchoolofEducation,ChuxiongNormalUniversity,TeacherEducation
ResearchCenter,Chuxiong675000,YunnanProvince)
Key words: “integration-continued” teacher education model, educational technology capability of the teachers, educational technolog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