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杭紅
摘要:計算機和網絡為代表的現代教育技術給數學教學改革帶來了一場深刻的變革,它給數學學習注入了活力,帶來了新的起點。本文結合具體的教學實踐,針對如何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為學生創造理想的數學學習環境作了以下具體闡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巧設學習情境,激發參與興趣;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消除思維障礙,突破知識難點;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供多邊互動式交流,展現個性化學習;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展學習資源,延伸課堂學習。
關鍵詞:現代教育技術 數學學習 激發興趣
《課標》指出:“現代教育技術要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使學生樂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目前,現代教育技術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已成為一個熱點問題。下面我就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如何運用和發揮現代教育技術的優勢,為學生創造理想的數學學習新環境。
一、運用現代教育技術,巧設學習情境,激發參與興趣。
小學生活潑好動,追逐事物的新奇,他們的注意力和興趣往往取決于外界環境的刺激,帶有明顯的情緒色彩。而傳統的教材提供的學習信息較單一,在傳統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想出了不少辦法:或是繪聲繪色,或是亦歌亦舞,或是實物展示,或是幻燈輔助等。但這些方法難免容量小,手段單一。多媒體計算機引入數學教學為學生的積極參與創造了理想的環境。多媒體計算機、網絡技術輔助教學,可以集文字、聲音、圖像和動畫于一體,且具有綜合處理能力。它可以創設豐富多彩、生動逼真的教學情境,能給學生以新奇的刺激感受,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最大限度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如在教學《圓的認識》這一內容時,我利用多媒體教學軟件設計了這樣的情境:在森林運動會上,小猴子、小鹿和小熊貓要進行獨輪車比賽。小猴子的車輪是圓的,小鹿的車輪是橢圓形的,小熊貓的車輪是方形的。畫面剛一出現時,立刻就引起了全體同學的注意。此情此景,聲情并茂,強烈地刺激了他們的感官,就連一些平時不喜歡數學課的學生此時也活躍起來。激烈而有趣的比賽結束后,小猴子獲得了冠軍。由此引發了學生質疑:車輪為什么要做成圓形?車軸又為什么安在車輪的中心位置?學生不知不覺進入了學習角色,探索問題的學習熱情極其高漲,思維也異常活躍,進入了最佳學習狀態。
二、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消除思維障礙,突破知識難點。
小學生的思維正處在由具體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時期,而有的數學知識又比較抽象、枯燥,難于理解,這樣就與小學生的思維特點形成了一對鮮明的矛盾。而傳統的教學手段有一定的局限性,現代教育技術的引入可以將靜態的知識動態化,動態的過程靜態化,抽象的知識形象化,從而提示數學知識的內在規律,化難為易,使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重要的數學知識,構建新的數學知識結構及數學思想。如教學《圓的周長》時,傳統教學是讓學生折、比、量、剪圓形紙片的方法推導出圓周率,由于操作不科學,達不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我采用多媒體軟件讓學生上機操作,先在屏幕上出示一個標有直徑長度的圓,圍成圓的曲線可以展開,并能用電子尺測量其長度,還有一個供學生記錄操作數據的統計表:學生拖動圓的直徑一端,可以將其長度增長或縮短,圓的周長也同時增大或縮小,圍成圓的曲線同樣可以展開并能測量出長度:當學生操作遇到困難時,可以向電腦求助,電腦可以引導學生操作,另外設置了一個計算器,便于學生計算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學生通過多次操作、觀察記錄的數據,利用計算器計算每一次操作的結果發現,在同一個圓里,圓的周長總是直徑的3,14…倍,順利得出圓周率,從而讓學生形象理解了圓周率的概念,突破了知識難點。
三、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提供多邊互動式交流,展現個性化學習。
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特別是運用網絡技術于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可以有效解決上述問題。如在《軸對稱圖形》一課中,我讓學生在計算機上使用“畫筆”畫出形狀各樣的軸對稱圖形。在學生完成的過程中,我利用教師機瀏覽學生的畫圖情況,在極短的時間內我可以看到每一位學生已完成的和正在進行的畫圖,并給予個別學生適當指導。學生完成一張“創意拼圖”后,可把作業立即上傳到教師機上,然后繼續創作下一幅拼圖。而教師可以把學生的作品在大屏幕上展示出來,作為一種教學資源,啟發其他學生的思維,特別是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打開思路。這樣,有的學生創作出一兩幅,而有的學生創作出七八幅。學習困難的學生開始時只想到把兩個圖形進行組合,參考了其他同學的作品后,自己也能把多個圖形組合起來,設計出頗有創意的圖形。而且網絡上可以匿名,不怕被別人嘲笑,這使每一位學生都敢于將自己的作品展示出來,并發表評價意見,課堂上不再只是少數學生唱主角,營造起共同參與的氛圍。學生在輕松、民主的學習氛圍中進行多邊互動式的交流,展現了個性化的學習。
四、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拓展學習資源,延伸課堂學習。
網絡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思維空間,是學生提取信息的資源庫。教學中我們可以結合課堂教學提出一些相應的“拓展性問題”,引導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拓展課堂學習。如:學習《千米、噸的認識》后,我安排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通過上網查閱搜集有關“千米、噸”的資料,學生根據自己的需求,登錄相應的網站,搜集了很多有價值的資料:有某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有的是萬噸油輪的載重,等等。同時,我還建議學生將收集的資料發表在校園網BBS上,讓全校同學共享數學資源,或小組同學合作制作了一個相關的主題性網站。
現代教育技術提供了理解、探索數學的平臺,把數學變得容易理解,使得數學走向生活、走向現實,更加情境化,使得數學學習更加生動活潑,真正從書本中、課堂上、考試中走出來。而且技術之間的交互作用,為學生提供了多邊的交流、討論的機會,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把學生的學習變得輕松愉快,為學生的數學學習創造了理想的新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