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薇
(上海市格致中學 上海 200001)
學生在課堂上主要是觀察實驗,但在學生實驗和社團活動中他們則有了自己進行實驗的機會.
在物理創新實驗的社團活動中學生則更能自主地進行實驗.平時的實驗大多還是依據課本和教師的要求按部就班地進行操作,但是在社團活動中,他們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實驗.有幾位學生平時學習成績不錯但是動手能力比較差,所以來到社團一時不知道從何做起.于是他們利用了互聯網先在網絡上看看他人的一些物理小制作,從中得到啟發后確定了自己想完成的一個實驗作品.但是看似簡單的小制作首先還是要理論支持,除了已有的知識外,他們會翻閱書本填補所缺的理論內容.原先在課堂內的必須學習,在這完全成了自發學習.而且學生也不再是總等著老師來說、來教,現在他們已經學會“主動出擊”,通過同學之間的互補、查閱資料、向老師請教等多種途徑來解決問題.
有了實驗方案,是否就能完成實驗并達到預期的效果呢?有了親身實驗的經歷,學生就敢于提出更多的問題,表達自己的觀點,這也是培養創造性思維的良好開端,不僅鞏固和深化了所學的物理知識,而且有利于培養學生探究精神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在做“手搖手電筒”的過程中學生覺得一個小燈過于單調,所以就通過并聯的方式多連了幾個,但是發現小燈未必會亮.而只要將其中的一個紅色燈斷開后,其他就能正常發光,而單獨一盞紅燈也能發光,問題出在哪里呢?學生首先排除了線路等故障,再從理論上來分析,最終找到了原因.所以物理實驗不僅僅是物理知識的鞏固和提高,它對學生的綜合能力更是極大的考驗.
在高三復習課中,實驗復習的地位不言而喻.雖然有些學生對一般計算型的題目很有把握,可是一到實驗題就心慌了.實驗不僅需要扎實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對實驗過程、實驗具體操作步驟等有深刻理解,而實驗誤差分析更是學生感到在復習過程中無從入手的地方.
面對這樣的情況,筆者除了將實驗的目的、器材、原理、過程詳細講述外,更喜歡提出一些實際操作中可能遇到的問題,和學生一起討論原因或處理方法.在利用傳統實驗器材進行“研究平拋運動軌跡”的實驗中,如何減少實驗誤差中提到一個細節,“使小球和后面的白紙不接觸”.作為經驗教學,我們一直將這一條作為注意點希望學生能夠關注,可是學生提出了一個問題,“不接觸是為了減小摩擦,可是小球與白紙均在豎直平面內,相互沒有擠壓,則沒有摩擦力,那是否接觸就不會影響實驗了?”想當然的答案就成了一個“問題答案”.于是筆者重新思考了這個從沒引起教師注意的問題,并將自己的想法和學生進行了交流.在討論的過程中,學生對產生力的條件、實驗中必須注意的步驟等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也讓筆者意識到物理學沒有想當然,教師不能只憑經驗教學,還要根據實際情況分析.
在課堂上我們可以通過演示實驗讓學生感受到實驗的樂趣,在學生實驗課中讓他們體會到實驗的魅力,而在創新實驗的天地里,則讓他們有機會施展他們的才能,提升他們的思考力和動手能力等.在不斷地改進實驗、設計實驗的過程中筆者也在不斷完善自身的教學,而學生也在觀察實驗、操作實驗的過程中鍛煉了自己的綜合能力,實驗讓我們共同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