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才國,尹雪軍,牛富業,何東雷,李 婷,周王超,柯孔良
·工作研究··短篇論著·
多排螺旋CT在爆炸燒復合傷早期救治中的臨床應用
徐才國,尹雪軍,牛富業,何東雷,李 婷,周王超,柯孔良
燒傷;爆炸傷;全身臟器傷;體層攝影術;X線計算機
舟山市為海島地區,造船及航運業十分發達,在生產過程中,爆炸燒復合傷十分常見。大面積爆炸燒復合傷患者傷情嚴重且復雜,病死率高,大面積的體表燒傷往往掩蓋了全身復合傷的存在,早期準確診斷尤顯為重要。筆者收集本院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爆炸燒傷患者28例,臨床和影像資料完整?,F報告如下。
1.1 臨床資料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2月我院收治的燒爆炸傷患者28例,其中男24例,女4例;年齡25~55歲,中位年齡41歲;燒傷面積占體表總面積30%~85%。致傷原因:油船船艙積氣爆炸傷12例,煤氣爆炸傷6例,乙炔氣體爆炸傷6例,鍋爐爆炸傷4例。均在傷后20 min~2 h入院搶救。燒傷部位以頭面部、胸腹部為主,散在分布于全身。根據燒傷分類標準分類,中度燒傷為4例,重度燒傷為17例,特重度燒傷為7例。28例患者入院時即行氣管切開, 7例接受呼吸機治療。
1.2 掃描方法 入院即時或1 d內均行首次多排螺旋CT (MSCT)掃描,并隨病情變化及時復查。使用GE公司64排128層VCT機進行頭、胸、腹部平掃,掃描層厚0.625 mm,重建層厚5.0 mm,并進行多方位MPR、VR重組成像。
2.1 全身臟器損傷CT檢查 本組28例出現硬膜外血腫2例,表現為顱骨內板下局限梭形或半圓形高密度影,相鄰之腦組織略受壓,1例中線結構居中,沒有移位,1例中線結構移位,腦室受壓變窄。腦挫裂傷3例表現為腦組織小片狀低密度影,其內散在斑點狀高密度出血灶。肺挫傷及氣胸16例,表現為兩肺多肺葉斑片狀高密度影,密度高低不一致,邊緣模糊;氣胸表現為前胸壁下可見長度不一弧形低密度影,未見肺紋理分布,相鄰肺組織受壓程度不一致。肋骨骨折8例,骨折線顯示清晰,骨折端移位明顯或對位良好。肝臟挫傷2例,呈斑片狀混雜密度灶或多發條狀低密度影。脾臟挫裂傷8例,可見脾內形態不一混雜密度灶,部分脾包膜下弧形高密度影。腎臟挫裂傷14例,其中單腎11例,兩側腎臟3例,表現為腎臟斑片狀混雜密度灶,腎周間隙模糊。
2.2 燒傷程度與全身臟器損傷 中度燒傷合并全身臟器損傷1例,重點燒傷合并全身臟器損傷8例,特重度燒傷合并全身臟器損傷6例。
大面積爆炸燒傷患者病情嚴重、復雜,病死率高,大面積的體表燒傷往往掩蓋了復合傷的存在,早期準確診斷是治療成功的關鍵[1]。患者意識模糊、煩躁、嘔吐可見于大面積燒傷休克和顱腦損傷,因此對意識障礙患者,即使入院時頭顱CT未見異常,隔數小時即應復查頭顱CT,以期及時發現顱內血腫或腦挫裂傷的存在[2]。大面積燒傷合并肺損傷的CT表現形式多樣,且有程度不同的肺水腫、肺部感染和肺不張,降低大面積肺損傷病死率的關鍵是能夠正確評估其嚴重程度,MSCT密度分辨率高,快速掃描范圍廣,可進行多方位重組,可敏感地顯示肺損傷的基本病變:肺水腫,肺出血,肺炎,肺實變,肺不張,肺氣腫等病理改變的部位,特征和范圍,為臨床治療指明確定的肺損傷輕重,范圍。大面積燒沖復合傷患者首選應維持氣道通暢,對于單純肺吸入性損傷和爆炸傷,在快速液體復蘇的同時應進行機械通氣+呼氣未正壓通氣,采用正壓供氧治療,但合并氣胸時必須先行胸腔閉式引流再持續正氧供氧,從小潮氣量開始逐漸增大。既往對于燒爆炸復合傷患者只注重休克復蘇,但若發生肺損傷時補液適度不可過快,否則會加重肺損傷形成肺水腫的發生,增加心臟負荷[3]。腹腔實質性臟器損傷且出血量不多時,液體復蘇期間需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輔以床旁動態多普勒超聲檢查,并做好隨時剖腹探查的準備;腹部空腔臟器損傷時,腹腔有氣體或出血量多時,診斷性穿刺抽出不凝血液,在保證液體復蘇的同時立即進行剖腹探查手術。
[1] 朱佩芳,王國正.燒沖復合傷[J].中華燒傷雜志,2008,24(5): 384-386.
[2] 王鵬,黃勇,林志新,等.連續多批次大面積燒傷患者救治體會[J].海軍醫學雜志,2014,35(1):46-48.
[3] 黃國雨,徐紀玲,陳剛,等.CT掃描在燒沖傷復合傷早期救治中的應用[J].中華燒傷雜志,2012,28(6):437-438.
R445.3
B
10.3969/j.issn.1009-0754.2015.06.040
2015-01-20)
(本文編輯:王映紅)
316000 浙江舟山,解放軍第四一三醫院放射科
柯孔良,電子信箱:kongliank@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