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志強,岳奇俊,趙端儀,羅先文,王 軍
·臨床醫學··短篇論著·
某院青年胃癌患者與老年胃癌患者病理特征對比分析
張志強,岳奇俊,趙端儀,羅先文,王 軍
目的 分析青年人胃癌的發病特點及臨床病理特征,為青年胃癌患者的預防、早期發現、早期診斷及治療提供理論依據。方法 回顧性分析了武警醫院2002年1月-2008年12月65例≤35歲青年胃癌患者病理資料。按臨床癥狀、大體類型、病變部位、組織學類型進行分析,并與同期≥65歲老年胃癌患者96例進行比較。結果 青年組胃癌以女性多見,青年人胃癌臨床癥狀以上腹痛為首發癥狀最常見,青年胃癌患者病變部位以胃竇最多,其次為胃體部,青年胃癌病理分型以低分化腺癌為主,其次為粘液腺癌,青年人胃癌發現時多已侵及并穿透漿膜,已有淋巴結轉移。結論 青年胃癌發病呈上升趨勢,惡性度高。臨床醫師應該加強對青年胃癌的認識,努力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提高這些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胃癌;青年;病理特征
胃癌是世界范圍內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位居癌癥死因的第2位[1]。胃癌是老年人易患疾病,發病年齡高峰是60歲以上[2]。我國屬胃癌高發區域,每年有40萬新發胃癌患者,占世界發病患者數的42%,且新發胃癌患者呈年輕化趨勢。研究發現年齡≤35歲的青年人所患胃癌具有極強的侵襲性和較高的死亡率[3]。在臨床工作中,青年胃癌由于癥狀不典型,易被患者忽視,早期就診率低;目前對其疾病特點認識也不夠,臨床工作上極易造成誤診和漏診。為了解青年人胃癌臨床病理特征,現回顧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5例青年胃癌患者的臨床病理資料,探討其病理特點并與同期老年胃癌患者進行對比分析。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02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收治的有病理診斷、資料完整、可供評價的年齡≤35歲的青年人胃癌65例以及同期老年胃癌患者(≥65歲)96例。青年組男性29例,女性36例,男女比例1∶1.241;進展期胃癌57例。老年組男71例,女25例,男女比例2.84∶1;進展期胃癌77例。患者術前均行胃鏡和(或)消化道造影檢查,經術后病理學檢查證實,均為原發性病變,腫瘤位置超過食管、胃交界者除外,無其他器官惡性腫瘤證據。
1.2 方法 2組從臨床癥狀、Bormann分型、病變部位、病理分型等方面對比分析。
1.3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1.0軟件包進行統計學處理,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臨床病理癥狀比較 青年胃癌患者中年齡分布17~25歲8例,26~30歲15例,31~35歲42例,平均年齡32.9歲。漢族61例,回族4例。農民26例,工人19例,干部13例,無業居民7例。有腫瘤家族史者5例。BormannⅠ型少見, BormannⅢ型多見。在胃癌胃鏡下以BormannⅢ型多見,典型表現為不規則潰瘍,表面結節形成,易出血,胃壁僵硬。96例老年胃癌患者中年齡分布65~70歲58例,71~76歲38例,平均年齡70.5歲。漢族89例,回族7例。有腫瘤家族史者25例。青年組與老年組患者最初臨床癥狀為腹部飽脹不適分別為10、41例,上腹疼痛分別為37、47例,消瘦分別為15、48例,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1);嘔血及黑便分別為15、7例,貧血分別為21、48例,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均<0.05)。
2.2 胃癌發生的性別比較 青年組以女性居多,老年組以男性居多,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3 胃癌患者病變部位比較 青年組:賁門部5例,胃體部17例,胃竇部34例,2個部位以上9例。老年組:賁門部14例,胃體部23例,胃竇部54例,2個部位以上5例。
2.4 胃癌浸潤深度比較 青年組:侵及漿膜39例,未侵及漿膜26例,老年組:侵及漿膜45例,未侵及漿膜51例,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5 胃癌病理分型比較 青年組胃癌與老年組胃癌病理分型見表1。

表1 2組胃癌患者病理分型比較[例(%)]
2.6 胃癌大體分型比較 青年組與老年組胃癌大體分型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2組胃癌患者大體分型比較[例(%)]
近年由于胃鏡及病理組織學的廣泛使用,使胃癌的檢出率有所提高。尤其是青年胃癌患者的檢出率,為青年胃癌患者早期診斷提供了可靠的依據。青年胃癌作為一個特殊群體,有其獨特的臨床病理特征:既往文獻由于對青年人胃癌年齡劃分不一致[4],從而造成臨床病理特征方面的爭議。Smith等[3]對350例胃腺癌研究分析認為,應以35歲為分界對患者進行年齡劃分。筆者將年齡≤35歲的視為青年胃癌的一個更年輕化群體,統稱其為青年胃癌患者。
胃癌源于胃上皮的惡性腫瘤,相關胃癌的確切病因尚未闡明。青年胃癌患者的生存率低,預后差。腹痛作為青年人胃癌臨床癥狀的首發癥狀是最常見的[5],背痛出現的概率比老年組要大,由于青年胃癌患者早期的癥狀無特異性,表現不明顯,臨床表現和胃炎、消化性潰瘍相似,容易被忽視,經常出現誤診和漏診的情況。通過本研究可以發現青年胃癌患者以女性較為多見,可能和青年女性胃癌細胞雌激素受體過度表達有關,與文獻報道[6]相符,老年胃癌患者則正好相反,男性多見。本研究中青年胃癌患者的病變部位最常見的是胃竇,其次為胃體、全胃,最少見的為賁門胃底。老年組胃癌患者病變部位也以胃竇最多見,賁門胃底高于青年組,可以看出隨著年齡的增長,胃癌的發生部位有從低位向高位轉移的趨勢。本研究在青年胃癌病理分型以低分化腺癌為主,其次為粘液腺癌,粘液腺癌明顯高于老年組。青年組高分化和中分化腺癌遠少于老年組,老年組胃癌病理分型以高分化腺癌為主,其次為中分化腺癌,青年人胃癌發現時多已侵及并穿透漿膜,已有淋巴結轉移,青年人胃癌分化程度低,生長快,侵襲力強,更容易發生轉移,因此青年人胃癌早發現、早診斷、早治療至關重要。本研究中青年胃癌患者以BormannⅢ為主,其次為BormannⅡ,和老年組比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臨床醫師應該加強對青年胃癌的認識,努力做到早發現、早診斷和早治療,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率和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時間。
[1] Parkin DM,Bray F,Ferlay J,et al.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 Can JClin,2011,61(2):69-90.
[2] 陳雅琳,唐瑛,王慶敏,等.半夏總生物堿對人胃癌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J].海軍醫學雜志,2014,35(3):179-181.
[3] Smith BR,Stabile BE.Extreme aggressiveness and lethality of gastric adenocarcinoma in the very young[J].Arch Surg,2009,144 (6):506-510.
[4] Park JC,Lee YC,Kim JH,et al.Clinicopathological aspects and prognostic value with respect to age:an analysis of 3362 consecu-tive gastric cancer patients[J].JSurg Oncol,2009,99(7):395-401.
[5] 石仁芳.青年人胃癌的臨床研究[J].右江民族醫學院學報, 2009,31(4):574-576.
[6] Santoro R,Carlini M,Carlini F,et al.Gastric cancer in elderly and young patients:a western experience[J].Tumor,2003,89 (s4):138-140.
R735.2
B
10.3969/j.issn.1009-0754.2015.06.031
2015-01-22)
(本文編輯:甘輝亮)
430061 武漢,武警湖北省總隊醫院病理科(張志強),胃腸外科(岳奇俊、趙端儀、羅先文、王軍)
岳奇俊,電子信箱:yueqijun@aliyun.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