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水藍,馬 俊
基于網絡的遠程開放教育形成性考核滿意度與需求分析
李水藍,馬 俊
形成性課程考核是開放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內容。學生作為直接參與者,其對網絡形考的態度和認可度對網絡形考的未來設計有著重要作用。對某市級電大直屬教學點學生為對象的問卷調查和訪談表明:學生對網絡形考的整體認可度較高,不同專業學員滿意度存在差異。人性化的平臺、交互、個性化的內容及優質的網絡課程資源庫是設計優化的目標。
形成性考核;基于網絡的形成性考核;滿意度;開放教育
教學評價一般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1]美國課程評價專家斯克里文(Scriven)指出形成性評價是通過診斷教育方案或計劃、教育過程與活動中存在的問題,為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提供反饋信息以提高實踐中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質量的評價。[2]形成性評價的優勢在于關注學習者的情感、態度和行為表現,關注每一個“小階段”的智能學習效果和情感效果。[3]遠程開放教育針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評價方式被稱為“形成性考核”。楊孝堂[4]指出在遠程開放教育系統中,形成性考核的基本含義應是指對學習者學習過程的測評,或者是對學習者學習課程的階段性考核。
開放教育基于網絡的形成性課程考核(又稱網絡形考)是以網絡技術作為評價工具和手段的在線形成性評價。本研究主要針對開放教育網絡形考試點項目,故采用形成性考核這一稱謂。旨在通過問卷調查和訪談法了解學生對網絡形考的滿意度和需求,以期對未來網絡形考的開發和優化有所啟示。
改革形成性考核是遠程開放教育課程考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更是開放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重要內容。在較長一段時間,國家開放大學的形成性考核一直只有單一的紙質作業形式。“作業的內容和形式死板、陳舊,評價面有限,加之操作上的不規范,致使考核的可信度極低,區分度幾乎為零”[5]。針對以上情況,2005年,國家開放大學分批對不同專業的14門課程進行了基于網絡的課程考核改革試點工作。至2013年秋季,湖南電大共參加國開形考課程77門,其中本科40門,專科37門。
同時,為進一步探索適應開放教育環境下的課程考核方式,深化考核對課程教學模式改革的推動和促進作用,湖南電大于2011年春季推進省開課程考核改革,至2013年秋季,開放教育省開課程網絡化考試課程共212門,其中,網絡形考課程153門,綜合性作業終考課程59門,見表1。

表1 2013年秋季長沙電大學生參加網絡形考數據
學生作為網絡形考的直接參與者,對網絡形考的平臺建設、考核形式、資源建設、交互學習等方面的滿意度和具體需求對網絡形考的完善至關重要。2015年1月1日-18日,研究者對來校領取準考證及參加考試的部分學生進行了問卷調查和訪談,嘗試從學生的視角審視基于網絡的形成性考核,以期為網絡形考的設計和完善提供參考。
1. 研究對象
本研究選取湖南省長沙廣播電視大學直屬教學點的學生為研究對象,共發放問卷300份,回收問卷296份,回收率為98.67%;有效問卷290份,有效率為96.67%。為確保樣本具有較強的代表性,筆者在9位班主任的協助下,對來校領取準考證或參加期末考試的學生進行抽樣,以便在有效樣本中真實反映學生對網絡形考的認知情況。樣本專業覆蓋工商管理、行政管理、會計學、法學、金融學、藥學等18個專業。
2.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混合研究法,分別對研究對象進行問卷調查和訪談。定量研究獲取的數據利用SPSS19.0處理和統計,分析和發現學生對網絡形考的滿意度。定性研究采用問卷與訪談法結合的方法,調查學生對網絡形成性考核的建議和想法。問卷調查中設開放式問卷1題,即“您對完善基于網絡的形成性課程考核有什么建議或想法?”問卷回收后,本研究還隨機對30名學生進行了深度訪談,挖掘學生想法背后的原因。
1.學生對網絡形考的滿意度
考慮到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習者均為成人,來校時間匆忙,調查問卷對網絡形考的滿意度分為不滿意、一般及滿意三等,分值分別用1,2,3表示。根據調查統計數據,總體滿意度、國家開放大學網絡形考滿意度及省校網絡形考滿意度的平均值如表2。從表2可以看出,學生對網絡形考的整體滿意度的平均值為2.66。這說明學生對網絡形考的考核形式比較滿意,認可度較高。其中,國家開放大學網絡形考和省電大網絡形考滿意度的平均值,分別為2.53和2.77,學生對省電大網絡形考的滿意度略高于國家開放大學。從學生訪談中得知,學員對國家開放大學網絡形考滿意度略低的主要原因在于國開課程網絡形考平臺繁瑣、形考比例與完成時間不一致。學生期望國家開放大學網絡形考平臺能簡化、形考比例能提高。調查發現,30.3%的學生認為網絡形考的比例應該在70%以上,32.8%學生甚至認為網絡形考的比例應為100%,而省電大網絡形考的比例基本為100%。同時,學生期待國家開放大學試點課程能與省電大試點課程一樣,網絡形考完成時間能夠統一。

表2 學生對網絡形考滿意度均值
2.不同專業學員對網絡形考的滿意度
本次調查問卷共涉及18個專業的學生,分別計算學生對網絡形考總體滿意度的平均值,見表3。

表3 各專業學員對網絡形考整體滿意度均值

續表
a注:問卷調查表中有30位學員未填寫就讀專業等個人信息
由表3可以看出,不同專業學員對網絡形考的滿意度不同。其中,廣告、漢語言、建筑施工與管理、市場營銷學、藥品經營與管理、藥學、行政管理、土木工程、法學9個專業學生的滿意度居前,滿意度整體高于平均值;工程造價管理、工商管理、會計學、計算機信息管理、金融、人力資源管理、社會工作、學前教育、“一村一大”9個專業學生的總體滿意度低于平均值,尤其是“一村一大”學員對網絡形考滿意度低。通過訪談得知,“一村一大”學員認為,“現有的網絡形考要求較高水平的計算機操作能力,這與‘一村一大’學員的特點不符”。這表明網絡形考在未來的功能更新中須進一步配合專業的設計,切合各專業學員特點的要求。
3.學員對網絡形考的需求
根據學生的開放式提問和訪談材料,研究者將系統的平臺設計、任務設計、題庫中心及教師輔導四大模塊進行一次編碼,然后再根據建議內容進行二次歸類編碼,編碼后采用概念圖的形式呈現出如下的需求結構圖,見圖1。

圖1 學生對網絡形考需求概念圖
從圖1可看出,學習者提出的建議如下:
在平臺設計方面,針對人性化的簡易操作提出了建議,如創建移動學習APP、網頁鏈接提速、入口統一、頁面生動活潑、導航清晰明了、貼心的完成時間提醒等。
在任務設計方面,針對形考比例、形考形式以及形考周期提出了建議。
對題庫中心,提出了完卷保存的功能、試題分析與答案解析以及學生在線討論等功能的建議。
在教師輔導方面,針對事前的網絡學習指導、事中的教師在線輔導以及事后的教師評閱與反饋的需求提出了建議。
總的來說,學生的需求可以分為三個方面:簡便快捷的平臺設計;人性化的交互設計;符合成人學習特點的內容設計。研究者將學生開放問卷和訪談建議歸納如下:
(1)平臺設計
工學矛盾突出,無法保證及時完成形考作業,系統能提供移動學習平臺APP以便于學生充分利用一切零碎時間學習。
網頁鏈接速度慢,網頁打開時間較長,希望改進。
平臺入口眾多,網絡形考主要平臺包括:國家開放大學形考倆平臺、省校網絡形考平臺及省校綜合性作業平臺,入口繁雜,需將其歸口到統一的網絡形考平臺。
頁面設計要友好生動且完成過程需要激勵措施,如笑臉、掌聲等,調動學生完成的積極性。
導航要清晰明了,操作要簡便。刪減選課、分班、分組等環節,學生登錄平臺后需完成的網絡形考作業要一目了然,并能自動分班、分組等。
現有平臺上沒有完成時間提醒,建議平臺在形考時間截止前一周能發送信息至每位學生的手機和郵箱。
(2)任務設計
對國家開放大學網絡形考課程而言,需提高網絡形考比例,建議網絡形考占比100%,完全替代紙質考試。
網絡形考形式需進一步簡化,某次作業盡量采取一到兩種形式。
網絡形考時間需統一:形考開始時間、結束時間即形考周期對所有課程而言均一致。
(3)題庫中心
完成作業后,最好可以對完成的作業進行在線保存。
對做錯的試題尤其是客觀題,有詳細的分析講解。
需要有豐富的學習資源的支撐,遇到難題,學生可邊查閱資料邊完成。
試題難度大,應適當降低難度。
(4)教師輔導
網絡形考前,相關的上網培訓和指導需到位。
完成網絡形考時,沒有同學可進行交流,也無老師在線輔導,建議增添。
完成網絡形考后,輔導教師的評閱有及有效豐富多樣。
評閱后,最好能實現同步反饋。比如,可以將反饋信息即時發送至學生手機上。
1.網絡形考應便于操作,充分體現人性化設計理念
從學生對網絡形考的建議(圖1)可以看出,大部分的建議實質上指向具體的操作和設計,可見學生對系統的簡便性和人性化設計有較高的要求。對學生而言,網絡形考最終需實現“以評促學”達到優化教學效果的目的,因而網絡形考的操作簡便性是減少網絡形考技術障礙,實現網絡形考預期目標的基礎條件。在設計網絡形考時,教師和學生的使用習慣和需求要落實到每個操作細節,真正實現簡單易操作。[6]網絡形考的友好界面設計不僅包括移動學習、入口、導航、信息構建等,還包括人性化設計理念。人性化設計理念是注重人的需求的設計,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育教學思想。以人為本作為一種價值取向,其根本所在就是以人為尊,以人為重,以人為先。將“以學習者為中心”應用到網絡形考的設計中,就是采用人性化設計理念,實現網絡形考的用戶友好,引領學習者主動參與到網絡學習中。
2.用戶之間實現交互設計,提高學習時效性
網絡形考平臺的用戶主要包括學生、評閱教師及助學輔導員。評閱教師負責評分并給出評語,助學輔導員負責網絡形考的組織和管理如通知學生網考課程、平臺、形式及完成時間等。兩者職責明確、各司其職。由于他們的服務對象均為學生,毫無疑問,兩者之間與學生之間的聯動應在同一空間。但在現有的網絡形考平臺上,三者的聯系是獨立分散甚至是割裂的。借助互聯網強大的交互功能,增加平臺交互設計,將三者有機聯系起來(如圖2):學員在學習中相互切磋交流、共同提高,同時獲得教師(包括評閱教師及助學輔導員)細致的指導;評閱教師將意見進行及時反饋;助學輔導員隨時掌握學員學習情況。通過同步或異步的交互學習,不僅能促進學生之間、師生間的課內與課外交流,更大程度滿足學習者學習需求,提高學習有效性,還可對某些共性問題進行結構化的反饋,減少重復操作,改進遠程教與學的質量。[7]

圖2 學生間、師生間交互學習圖
3.網絡形考應能結合專業特性進行個性化設計
圖2反映出不同專業學生對網絡形考的滿意度不同,其對網絡形考的功能需求也不一樣。為了使網絡形考更符合不同專業學員的特點,實現專業課程的個性化,需要網絡形考能針對不同專業學員進行個性化定制。以“一村一大”學員為例,大部分學習者的理論基礎比較薄弱,實踐能力卻較強,他們大都是種植業、養殖業、畜牧業或其他農業的能工巧匠。因而網絡形考課程的選擇以及任務的設計需結合農業生產的特點,綜合考慮學生的工作經驗豐富、計算機操作能力相對弱的現狀,使之更加符合“一村一大”學員的特點。
4.建立優質的網絡課程資源庫
與全日制大學生不同,參與遠程開放教育的學生,有著更清晰的學習目的,最關注的是與學習成績直接相關的課程資源,如“試題庫”“形成性練習”“復習重點”等[8]。在問卷調查中,近1/4的學生認為網絡學習資源對完成形成性考核“基本沒幫助”。因此,必須建立豐富、實用、共享、持續更新的優質資源庫,并將學習者格外關注的欄目放在顯眼位置,甚至可將“形成性練習”等內容納入到形成性考核平臺以便于學生在完成網絡形考前進行針對性的練習。只有充分發揮網絡課程資源的導學助學作用,學生才能發現網絡形考的特色和優勢,才能吸引他們主動參與到網絡形考之中,通過反復練習,獲取相關課程知識,提高自學能力。
5.實施初始能力測試,設置差別化考核目標
滿意度作為一種主觀心理感受,與學習者的個體特征如性別、年齡、工作經驗等密切相關。開放教育的學習主體的個體因素都是具體、有差異的,在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體驗、感受和需要均各不相同。在學生對網絡形考的建議(圖1)中,部分學生反映要降低形考難度。同時,訪談發現,同一專業的不同學生對同一門課程的網上形成性作業的評價存在較大差異,有的學生覺得很難,幾乎不可能完成,而有些學生則認為適中,貼近成人學習的實際。因此,基于網絡的形成性考核平臺應為學生提供初始能力測試,從而了解學生的專業基礎和技能知識,進而調整測試起點,設置不同層次的課程學習切入口;在此基礎上,針對不同層級的學員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實現差別化考核。制定的考核目標既要有挑戰性又要有可實現性,以便滿足不同水平學員的需求,促使每位學員都能獲得提升。
本研究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混合研究法,對量化的資料進行描述性的統計分析,對開放的題目進行質性編碼,分析得出了學生對網絡形考的滿意度和需求,這些結論能對未來網絡形考的優化提供較好的指導和啟示。學習者在完成網絡形考過程中必定會遇到不同的問題,提出不同的需求。因此,未來網絡形考的更新,需要針對學員需求持續加以改進,這也是網絡形考實現可持續發展需要解決的問題。
[1] 解月光.現代教育技術——理論與實踐[M].長春:東北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45.
[2] 陳玉琨.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12.
[3] 韓葉秀,楊成.認識論視野下過程性評價探析[J].教育探索,2012 (2):5-7.
[4] 楊孝堂.論遠程開放教育課程考核中的形成性考核[J].開放教育研究,2000(2):16-18.
[5] 趙向華.對電大形成性考核基本問題的再認識[J].廣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4(4): 15-18.
[6] 江豐光,鄭娟,賀平.電子書包滿意度與需求調查——基于一線教師的視角[J].開放教育研究,2013(4):68-73.
[7] 謝毅敏.學生需求視角下的網絡形成性考核平臺優化設計[J].中國遠程教育,2011(12):68-70.
[8] 王寧,琚向紅,葛正鵬.開放教育網絡課程學習滿意度影響因素[J].開放教育研究,2014(6):111-117.
責任編輯 馮麗櫻
Satisfaction Degree and Requirement Analysis of the Web-based Formative Assessment of Distance and Open Education
LIShui-lan,MAJun
/ChangshaRadio&TVUniversity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personnel training mode reform in open education. As the direct participants, students' attitude and recognition degree are significant for the design of online formative assessment.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 of a municipal affiliated TV school show that the Web-based formative assessment is overall highly recognized, while the satisfaction degree varies from major to major. In terms of optimizing web-based formative assessment, the objectives of the design involve humanized platform, interaction, personalized contents, and high-quality resource base of network curriculum.
formative assessment; web-based formative assessment; satisfaction degree; requirement; open education
G724.82
A
2095-6576(2015)05-0030-05
2015-04-27
李水藍,長沙廣播電視大學開放教育學院講師,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遠程教育與企業理論研究;馬俊,長沙廣播電視大學社區教育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遠程教育研究。(csddlishuilan@sina.com)
湖南廣播電視大學2014年度校級課題“遠程開放教育基于網絡的形成性考核研究 ——以長沙電大為例”(XDK2014-C-32);長沙廣播電視大學2014年度校級課題“長沙電大基于網絡的形成性考核研究”(201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