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珊 陳雪貞 鄧瑞婷 陳雪梨
李珊:女,本科,主管護師
手術室感染是臨床手術患者術后常見并發癥之一,具有較高的發病率,不僅會增加患者治療的費用,還可進一步影響患者的預后,甚至危及其生命[1-2]。因此,加強手術室相關感染的預防工作非常重要。本研究通過分析手術室相關感染因素,并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同時制定針對性的干預措施,從而降低手術室感染,效果滿意。現總結報道如下。
1.1 環境因素 環境因素是造成手術室感染的因素之一[3]。手術室空氣消毒質量直接影響醫院感染的發生率,若手術間的物體表面未及時定期消毒,手術室內空氣未消毒,手術間人員的流動過大,手術臺接臺時消毒未完善,手術次數過多,手術結束時回收廢物品時護理人員將污染物品再次暴露或將其他物品污染,可使手術室內的細菌總數上升,對下例手術的患者產生污染的幾率增大。手術室清潔區及無菌區分區標志不明,在進行無菌手術和有菌手術時未嚴格隔離。
1.2 物品管理因素 醫療器械的消毒、滅菌、清潔的質量直接影響醫院感染的發生幾率。由于各種一次性手術用品以及器械和敷料未嚴格消毒或者出現質量不合格等,均會導致手術感染的發生;器械護士在手術過程中未及時清除器械上殘留的污物或者血跡等,以上物品和操作均無形增加院內感染的發生,引起嚴重后果[4]。
1.3 人員自身因素 人員因素主要包括醫務人員、保潔人員及患者本身。醫務人員在對手術的各項操作過程中,很容易接觸患者分泌物、排泄物以及血液等相關污染物,并且更容易沾染上細菌[5]。若醫務人員的手清洗不徹底,很容易將細菌侵入,從而引起感染[6]。同時,醫務人員的手消毒若不到位,一旦操作中出現手套破損,易使手上的病原菌感染切口。另外,醫務人員的著裝不規整,使頭發或者其他部位暴露的細菌落入到切口,最終導致患者發生手術感染[7]。多數保潔人員對醫院感染的知識相對比較匱乏,臨床制度和管理不到位,進一步增加醫院感染。同時,保潔人員在工作的過程中使用的抹布和拖把很容易出現交叉混用,加之洗手的不徹底也會造成感染的發生。最后,患者本身由于創傷和手術所造成的切口開放和失血以及免疫力下降,手術的長時間和創面的大小均會引起其內源性和外源性的病菌侵入,最終導致感染[6]。
1.4 生物因素 手術用物消毒滅菌不達標和無菌物品打開的時間過長均會受到空氣的污染。同時,無菌物品的過期或包裝破損,以及無菌物品中一次性耗材的重復使用均會導致感染的發生[3]。
手術室相關感染的因素較多,為降低手術室感染,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具體內容如下:
2.1 加強人員管理 (1)加強醫務人員的管理[8]。針對醫務人員做好上崗前培訓,必須合格后上崗,且做好定期身體檢查。醫務人員在進入手術室時必須嚴格換手術鞋和手術衣褲,著裝整齊,戴帽子、口罩。手術室醫務人員在外出時,必須要著裝外出鞋和外出衣。同時,手術過程中不得佩戴飾品和染指甲。對于患有呼吸道疾病和手部感染的醫務人員避免參加手術,且參加手術的人員需要洗手剪指甲,嚴格按照“六步洗手法”進行手的消毒。手術過程中應嚴格執行無菌技術操作流程,熟練掌握無菌操作技術。同時,充分掌握無菌區域使用的范圍,并且不得跨越無菌區域,手術中的人員調換位置時應背對背,不能在醫師的背后傳遞器械,參觀的醫護人員應與手術區保持一定的距離。(2)加強保潔人員的管理[9]。保潔人員在進入手術室前需要經過嚴格的醫院崗前培訓,并且做好手術室的專業性培訓;同時,明確保潔人員的分工,對于無菌區和清潔區以及污染區由不同的人員管理,且不能夠跨區域操作。(3)加強手術患者的管理[10]。手術患者應加強健康教育,提高對手術的認識,手術前做好自身衛生,如洗澡、理發和剪指甲。對手術區域皮膚按照外科的護理常規消毒和備皮,且增強患者的體質,提高其自身的抗感染能力,進一步加快身體的愈合。另外,手術當天患者應在進入手術室前再次檢查身體,做好口腔的護理。
2.2 加強環境的管理 手術室合理的布局,并且嚴格分區[11]。一般手術室應設立無菌區域、污染區域及清潔區域,并做好明確的分界線。同時,手術室需嚴格按照科室分為百級手術間和萬級手術間,不同的專科需要設定專門的感染手術間。另外,應依據手術的需求合理地設定手術間設備,并且不能夠擺置過多[12],儀器擺放不應影響層流回風,避免手術間消毒的不徹底。進一步加強手術室空氣質量的管理,嚴格控制進入手術間的人員,減少人員的流動。手術操作前需要打開空調進行層流凈化,且需要確保空氣質量達標,菌落數量一般控制在200 cfu/m3以內。手術結束時對手術間的物品和儀器設備全面消毒處理,并在工作結束之后檢查,確保合格。醫院應建立感染管理小組,由本科室的護士長與護士組成,嚴格培訓之后上崗。
2.3 加強物品的管理 包括常規物品、無菌物品及醫療廢棄物的管理。對于常規物品的管理應做好消毒,手術中的手術器械血跡應及時擦洗,并且確保其完整性和功能的良好性。手術之后應將手術器械及時送入特定區域清洗消毒處理[13]。對于手術的器械與敷料等應遵循消毒滅菌原則處理,不能耐高溫的物品可以采取環氧乙烷進行滅菌處理;在實施高壓蒸汽滅菌的過程中,應在每個敷料器械包內放置化學指示卡,且外包裝應采取3 M 膠帶固定處理;采取環氧乙烷滅菌的過程中應采取專用的包裝袋,并放置化學指示卡。無菌物品的管理應嚴格按照規則制度實施,設立專門的存貯間,并專品專柜,由專人負責和管理,嚴格限制人員的出入;物品的擺放應按照要求進行擺放。醫療廢棄物的管理,需要嚴格按照分類收集與處理,做好明確的標識,需要進一步的注明手術間號和時間,采取專門的人員進行負責和處理;手術中的利器應放置在銳氣盒子中,標明使用的時間[14]。
綜上所述,手術室相關感染的因素主要體現為人員因素、環境因素、物品管理因素、生物因素等方面,臨床中應依據感染的因素制定針對性的護理干預措施,從而降低手術室感染。
[1]周秀娟,高建萍.預防手術室相關感染因素的護理干預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2):426 -427.
[2]王偉紅.手術患者發生切口感染的手術室相關因素分析及護理對策[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9):786 -789.
[3]張東紅,吳 芙,周如聰,等.優質服務干預在預防手術室患者感染的效果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4):1020-1021.
[4]謝紅娟.手術室感染因素分析及預防措施[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3,19(3):129 -130.
[5]Rahul S,Izurieta M,Azizan R,et al.Assessment of risk factors of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and peptic ulcer disease[J].Global Infec Dis,2013,5(2):60 -67.
[6]曾 瑩,馬曉玲.手術室預防醫院感染的護理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8):1666 -1667.
[7]Morii T,Morioka H,Ueda T,et al.Deep infection in tumor endoprosthesis around the knee:a multi-institutional study by the Japanese musculoskeletal oncology group[J].BMC musculoskeletal disorders,2013,14(11):51.
[8]高 艷,魏慧敏.手術室醫院感染的危險因素及護理對策[J].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2012,22(11):4533.
[9]李文紅,李麗娜,劉 真,等.手術室感染因素分析與控制管理[J].齊魯護理雜志,2012,18(26):127 -128.
[10]Yang DD,He K,Wu XL,et al.Risk factors of gastroparesis syndrome after abdominal non - gastroduodenal operation and its prevention[J].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2013,6(6):497 -499.
[11]梁佳敏,程 彬,侯亞紅.細節干預措施對手術室患者感染的預防效果研究[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4):1017-1019.
[12]周秀娟,高建萍,趙 悅.手術室新型預防感染的護理措施及效果觀察[J].河北醫藥,2012,34(24):3832 -3833.
[13]王麗娜.加強手術室管理控制醫院感染[J].臨床合理用藥雜志,2012,5(11A):177 -178.
[14]姜 云,李 倩,高瑋瑋.加強手術室環節管理控制手術相關性感染[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3):5342 -53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