叢大利
(長春師范大學化學學院,吉林長春130032)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是為了提高大學生就業能力、促進大學生就業而開設的一門學科,旨在引導學生認識職業生涯發展規律,了解和探索自己的職業人格、興趣、能力、價值觀,掌握職業生涯發展的基本理論和決策方法,從而做好學涯規劃,有效促進大學生求職擇業與自主創業。社會經濟的發展促進了教育的進步,教育的進步包括教育手段的創新和進步。新媒體拉近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傳統課堂變得更加生動靈活,對大學生的校園生活、學習認知及思想教育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新媒體可為高校就業指導教師提供豐富的教學資源。它突破了傳統媒介的空間及時間的限制,可讓高校教師隨時了解最新的就業政策及就業制度,及時調整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大綱,豐富教學內容。同時,新媒體也為大學生提供了隨時了解我國的就業動態與就業信息的平臺。隨著傳媒手段的不斷發展和教育內容的不斷創新,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具備了開放性、信息化、數字化的新特點。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平臺充分了解就業動向,以便制定職業生涯計劃。大學生可通過網頁新聞、網絡聊天、微博、論壇等個性化平臺,了解豐富、準確的就業信息。同時,新媒體技術的快速發展也對大學生就業指導教學提出了嚴峻的挑戰。新媒體對就業指導教師的知識面拓展以及教學能力有更高的標準。同時,新媒體的傳播內容也對大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思想意識產生了重要的影響。新形勢下,高校應有意識地規避新媒體的不良影響,充分利用新媒體的優勢,豐富就業指導課程的授課手段和方式,提升授課的質量和效果。
就業指導課程教學中存在的最大問題就是課程內容的枯燥和滯后。新媒體時代,高校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內容和沒有得到太多的改善和豐富,課程內容缺乏新意,課程中的很多概念和觀點過于陳舊,很多就業指導課程還是按照以前的就業能力培訓進行講解教育,內容缺乏時效性。
在新媒體時代,教學方法創新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效果。高校就業指導課時過少,對教學方法的突破形成了一定的阻力。學生在課堂上學到的理論知識過于簡單,不夠全面,而授課教師多為大學生思想政治輔導員和高校的行政人員,缺乏專業化的教師隊伍。
就業指導教學的理論內容所占比重較大,就業指導課程實踐環節薄弱,主要是因為課堂教學難以模擬企業用人標準對畢業生的考核,就業指導課程的實踐部分主要通過指導學生創業、學生參加大學生科技創新大賽、大學生就業能力培訓的形式體現。受到教學水平和教育內容局限性的影響,部分教師只注重講授概念性及規律性的內容,教授內容缺乏應用性。就業現狀與就業案例結合不深入,容易造成就業指導課程不能融入社會實際,實踐性較弱。
就業指導課要正確引導學生,提高大學生對紛繁復雜和良莠不齊的新媒體信息的認識能力,關注大學生的職業生涯規劃和職業需求,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求職觀。
就業指導課程應指導大學生將自身價值的實現和國家需要結合起來,鼓勵大學生到中小企業就業。
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師要抓住就業指導課程中的學生需求,選擇適合就業指導課程講授環節的媒介載體,樹立以人為本的育人觀念,結合不同學生的特點,開展個性化的就業指導。應把就業指導中的內容滲透到學生的學習生活和思想教育中,使指導就業課與大學生思想教育與心理健康指導相結合。
學??筛鶕W生的需求,適當推薦優質的網絡資源、適合的媒介載體、豐富的教學方法對大學生開展就業課程指導,比如網易公開課、網上課堂、視頻教學內容、中華英才網、智聯招聘、學堂在線等等,提高就業指導課程的教學實效,為大學生的健康成長創造良好的環境。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包括畢業生勵志教育、就業技巧指導、就業面試指導等內容。就業指導教學需增加實踐內容,使學生能夠學以致用。同時,新媒體的發展需要教師不斷提升授課技能,在教學環節改變灌輸式的僵化模式,探索數字化、信息化、市場化的教學模式,增強就業指導課程對大學生的吸引力。
大學生就業指導課程是教育和引導大學生形成正確的就業觀、價值觀的一門課程,對大學生就業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意義。通過就業觀的指導,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念,使學生在了解國家有關政策法規的基礎上,正確處理就業觀與人生觀、價值觀的關系,加強就業的自信心。
[1]侯亮榮.“三成教育”視閾下大學生就業指導課教學改革和實踐探究[J].企業導報,2011(10):11-12.
[2]周錦成.大學生就業指導創新思路[J].江蘇高教,2005(2):115-117.
[3]雷旭斌.淺析新媒體環境下大學生就業指導的創新[J].中國市場,2013,736(21):105-106.
[4]李波.新媒體視域下大學生就業信息化建設探析[J].新媒體,2013(11):63-64.
[5]李佳佳.新媒體環境下如何推進高校就業指導工作[J].浙江傳媒學院學報,2013,20(5):125-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