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春華 徐 強
文化立校特色辦學——武漢市江夏區東湖路學校行走在“樂雅”教育之路上
■周春華徐強
“樂雅”教育主要是推行“樂學雅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下,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養成良好的、積極的學習習慣,養成大方、得體、舉止文雅的行為習慣。努力打造以“樂雅”為主題的校園文化:建構人文校園,營造樂雅氛圍;搭建展示平臺,增強學生素質;著力品牌創建,提升辦學水平。通過建校以來的積淀與提煉,初步形成了獨具東湖路學校特色的“樂雅”教育體系。
1.校園文化為樂雅點贊。走進東湖路學校的大門,漫步校園,處處透出樂雅文化的氛圍。進門可見道路兩旁的校園文化宣傳欄,上至國家大事,下到校園動態、身邊榜樣,一年四季,內容常換常新。豎立在校園主干道旁的透明燈箱,根據不同的校園主題,呈現出不同的內容:從環境保護,到自然災害;從健康養生,到低碳生活;從文化名人,到教育改革;從國家振興,到強國之路……充滿人文氣息、綠樹掩映、環境清新的明德苑、篤學苑,花叢中、綠樹間點綴的修身養性、自躬自省的古文佳句,勸勉勤學、恪守孝道的國學小故事;提供給師生放松身心的花棚,一年四季鮮花盛開;還有師生同樂的“樂樂實踐園”,于鬧市之中,為師生營造一片恬靜的田園。合理的校園布局,加上潔凈的校園環境,本身就充滿著美的元素,如一本無字之書,以積極的影響熏陶學生。
2.墻壁文化跟樂雅說話。走進教學樓,映入眼簾的是一篇篇國學經典,一行行名言,一個個故事。在綠色長廊里,在盤級而上的樓梯上,在陶冶學生性情、嬉戲游玩的架空層中,隨處可見圖文并茂的經典名言、國學小故事、名人傳記、民族精神。《三字經》《千字文》《弟子規》《論語》等隨處可讀;“學而不厭,誨人不倦”“敏而好學,不恥下問”等警句遍布各個樓層。讓學生走到哪里都有經可讀,有詩可誦。針對不同的樓層,確定不同的樓道內容:低年級以《三字經》、《弟子規》等國學經典為主,側重習慣的培養;中年級以勸勉勤學、恪守孝道的國學小故事為主,側重品格的培養;高年級以民族英雄、民族精神為主,側重民族意識、民族精神的培養。在樓道兩邊,懸掛著各種師生的作品及事跡介紹:有師生的書法作品,繪畫作品,學校名師的先進事跡,學生群體中的先進榜樣。每學年更新一次,讓樓道墻壁成為更多學生才藝展示的平臺。
3.班級文化向樂雅微笑。每學期開學初,學校統一部署,各班圍繞“樂雅”彰顯育人功能??赡芫売诎嘀魅螐埨驘釔勖佬g的緣故,四(3)班總令人感到一股藝術氣息。張老師總要煞費苦心,將教室精心美化,用她自己的話說:“讓班級成為學生終生留戀的溫馨家園。”四(7)班的“班級之星”、“我的風采”設計獨具一格,精美的花邊、藝術的設計,體現著班主任的審美素養。六(1)班的“雷鋒書屋”總是被擦得一塵不染,書籍擺放整整齊齊,學生讀書心得裝訂成冊,見證著這個班級學生閱讀收獲的累累碩果。每個班級,教師都充分利用自身的愛好、特長,營造濃郁的樂雅文化氛圍,各具特色。
1.經典誦讀提自信。持續開展“經典浸潤童心”活動,讓誦讀經典成為校園主旋律。(1)每日一誦。在早讀課上開辟“經典誦讀10分鐘”,可全班誦、小組誦、個人誦、或師誦生讀、師生輪誦。形成班班聞書聲,生生沐書香的氛圍。(2)每月一比。各班持續開展“誦讀之星”評比活動,將表現積極、誦讀素質高、并在學習生活中加以運用的好典型評選出來,在電子屏中滾動播放,使誦讀經典的浪潮在校園里經久不衰、成為常態。(3)組織經典誦讀比賽。每學期都要舉行全校性國學經典誦讀比賽,比賽分兩種形式:全班齊誦和個人表演。小選手們通過誦國學、唱國學、演國學,并結合舞蹈、音樂、美術等形式分別對《三字經》、《百家姓》、《弟子規》、《千字文》、《詩經》、《論語》、《唐詩》等國學經典進行激烈的比拼,一批批“國學誦讀小博士”不斷涌現。2012年在全區“書香江夏”啟動儀式上,四(5)班全體學生展示的國文經典誦讀節目《弟子規》給與會全體觀眾留下了深刻的印象。(4)開展“我與經典同行”手抄報評比活動。學生們都熱情參與,上交的作品形狀、大小不一,圖案各異,立意新穎,培養了學生的藝術素養與高雅的情趣。六(1)班黎承鐸同學在2013年區教研室組織的手抄報評比中,獲小學組一等獎、武漢市環保手抄報比賽二等獎。2013年學校被評為“武漢市國學誦讀先進學?!薄?/p>
2.體育訓練強體質。組織校園體育節系列活動,主要項目有兩操一舞比賽、田徑運動會、師生趣味運動會、拔河比賽等。發現和選拔一批體育苗子,組建學校運動隊。每天下午放學后,各項體育訓練豐富多彩。2013年區教育局組織的體育比賽“快樂向前沖”獲第一名。2014年代表江夏區參加武漢市中小學運動會的六(5)班學生周文欣,原先學習成績不太好,自從參加武漢市運動會獲獎以后,整個人精氣神與以前判若兩人,在同學們的羨慕與鼓勵中,學習態度明顯好轉,成績日益提升。
3.藝術活動展才華。堅持每年元旦舉辦校園藝術節,連續三年主辦東湖路校園之聲。以年級組為單位,自編自演,搭臺唱戲。在自娛自樂、放松身心的同時,使師生的藝術素質得到提升,藝術特色明顯。學校編排的《雅苑名校東湖路》快板舞獲江夏區“百花獎”一等獎,幼兒舞蹈《撈月亮》獲全區幼兒才藝展示一等獎,還獲得過江夏區“大家唱、大家跳”藝術節一等獎,武漢市校歌合唱一等獎……
4.興趣小組練特長。扎實推行“雙語”拓展,語文向國學拓展,使經典誦讀成為學生每天的必修課。利用中午讀報主辦“英語天天說”,由英語教師輪流值日運用校園廣播,引導學生用英語說東說西,談天說地,豐富語感,開闊視野。學生人人有“2+1”項目,人人會跳校園集體舞,人人能唱校園歌曲。興趣小組豐富多彩:書法、繪畫、手工、聲樂、舞蹈、古箏、葫蘆絲、車模、羽毛球、乒乓球等同步開展,鼓勵學生向“合格+特長”的目標發展自己,讓校園成為學生健康成長的沃土,開啟心智的樂園。4年多來,特色教育碩果累累:學生368人次在區藝術小人才比賽中獲獎,65人次在市級藝術比賽中獲獎。2014年二(7)班學生曾令聞的環保作品《海底總動員》在《長江日報》刊登并被評為“長江之星”;五(2)班學生皮躍宇經過海選、復選等層層選拔,作為參賽選手走上了河南衛視《漢字英雄》節目的現場,與著名學者于丹及許多資深電視節目主持人面對面交流。五(5)班學生吳夏欣被評為“武漢市快樂形象大使”。
1.深挖樂雅教育內涵?!皹费拧苯逃膬群褪峭菩小皹穼W雅行”,讓學生在潛移默化的熏陶下,在和風細雨的浸潤中,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修身養性、立德提品。建校以來,學校立足實際,遵循教育規律,通過不斷強化校園優美環境建設、育人者先自育、良好德育氛圍等基礎工作,大力提倡干凈、干事的校園文化,極力營造家校共育、社校聯建的良好辦學氛圍,使樂雅理念深入人心,漸顯佳績。四年多來,學校先后被授予“武漢市最干凈學?!薄ⅰ拔錆h市示范家長學校”、“武漢市素質教育特色學校”、“武漢市群眾滿意學?!薄ⅰ拔錆h市經典誦讀特色學?!钡纫话俣囗棙s譽稱號。
2.堅持創建“三聲”校園。“三聲”校園是樂雅辦學理念的具體體現,即早晨班班誦讀聲、中午班班有歌聲、課間到處歡笑聲?!霸绯堪喟嗾b讀聲”主要是全校在早自習前10分鐘,根據不同年級的內容進行國學經典的誦讀:一二年級《三字經》,三四年級《弟子規》,五六年級《論語》。值班領導做好記載,納入班級量化考評?!爸形绨喟嘤懈杪暋敝饕菍W校每周推薦一首歌曲,由各班主任負責,音樂教師指導學生唱熟,每周班隊會課由政教處統一檢查。“課間到處歡笑聲”主要是學校硬性規定,教師授課不得拖堂,將課間完完全全交還給學生,讓學生課間自由放松,在教師指導下做些游戲。如今,“三聲”校園已走出江夏,2012年11月被《家長報》全面報道,題目是“在那歌聲徜徉的地方”,在社會引起良好反響。
3.精心編撰校本教材。編撰校本教材,有助于樂雅辦學理念的升華,促進學生樂學雅行;也是樂雅文化傳承和創新的有力支撐和必要保障。經過兩年的研究與實踐,學校初步構建了一系列校本教材,如《國學經典·弟子規》、《名家書法·寫字教材》等。第一本德育活動教材——國學經典系列之《弟子規》已編撰成冊,全書以選編國學經典《弟子規》為內容,根據主題分成不同章節,每課時學習四句,力求使學生在誦讀的基礎上,由淺顯易懂的解釋領會其要領,采取“第二課堂”配套練習進行強化,最后通過書中的啟智故事內化為日常行為習慣,投入使用并獲武漢市校本教材二等獎?!睹視ā懽纸滩摹钒瑫ɑ鶎尤腴T、名家名作欣賞等內容,讓學生在午間觀賞、臨摹中靜心潛修,于傳統文化浸潤之中感受書法魅力、養成雅行個性。目前,學校還在匯編整理全體系的《樂雅校本教材》,已成冊一本,投入三四年級試點推廣,余下計劃在兩年內全面鋪開,真正使樂雅辦學理念進一步有序實施和有效傳承。
(作者單位:周春華武漢市江夏區東湖路學校徐強武漢市江夏區學校德育工作指導中心)
責任編輯鄭占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