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洪瑞
(新鄉市婦幼保健院 普兒科 河南 新鄉 453003)
兒童腹瀉病是兒科臨床上較為常見的疾病之一,其發病原因較為復雜。腹瀉病伴無熱驚厥屬其中較為多見的類型。為提高該病的臨床診療效果,本研究隨機選取30 例腹瀉伴無熱驚厥(電解質檢查正常)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分析其可能原因,現總結如下。
1.1 一般資料 隨機選取2013年3月至2014年5月新鄉市婦幼保健院收治的30 例腹瀉伴無熱驚厥患兒作為研究對象,均符合腹瀉伴無熱驚厥的臨床診斷標準[1]。排除標準:驚厥發作時有發熱癥狀的患兒,有明顯酸中毒癥狀、電解質紊亂的患兒[2]。其中男18 例,女12 例;年齡為1 ~12 歲,平均(6.3 ±1.2)歲;24 例患者在3 ~10月份發病,6 例在11 ~2月份發病;已詳細告知患兒家屬本次研究的目的及方法,均自愿參與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分析方法 采用回顧性分析法對參與本次研究的30 例患兒的臨床診療資料進行分析,調查腹瀉伴無熱驚厥患兒的臨床表現以及各項檢查結果,總結該病的發病原因,并據此提出相應的預防對策。
2.1 臨床表現 所有患兒大便性質均為水樣便;嘔吐11 例;脫水程度無或輕度7 例,中度14 例,重度9 例;驚厥類型全身痙攣型19 例,局部抽搐11 例;驚厥次數1 次24 例,2 次及以上6 例;驚厥持續時間3 min 以下25 例,3 ~10 min 4 例,10 min 以上1 例。驚厥類型多為全身痙攣型;發生驚厥次數多為1 次;驚厥持續時間多在3 min 以內。
2.2 檢查結果 12 例患兒行頭顱CT 檢查,結果顯示9 例正常、3 例不正常,提示大腦皮質密度降低(腦水腫)。共11 例行腦電圖檢查,結果顯示10 例正常、1 例為異常性慢波;13 例患兒行腦脊液檢查,結果顯示5 例正常,3 例細胞數輕度增多,提示有病毒性腦炎改變;3 例顯示腦脊液壓力升高。
2.3 病因分析結果 30 例患兒中,20 例(66.7%)病因為輕度胃腸炎伴良性嬰幼兒驚厥,7 例(23.3%)為病毒性腦炎,3 例(10.0%)為低血糖。
3.1 兒童腹瀉伴無熱驚厥病因以及發病機制分析 兒童腹瀉伴無熱驚厥的病因較為復雜,本研究中20 例為輕度胃腸炎伴良性嬰幼兒驚厥,7 例為病毒性腦炎,3 例為低血糖。曾有研究結果顯示,電解質紊亂是導致兒童腹瀉伴無熱驚厥最為常見的原因[3]。但本研究中所有患兒其電解質檢查結果均正常,故從本研究結果中可看出,對于電解質檢查結果正常的腹瀉伴無熱驚厥患兒,輕度腸胃炎是最為常見的致病原因。臨床上應引起足夠重視。
輕度胃腸炎伴良性嬰幼兒驚厥常見于1 ~2 歲的嬰幼兒,冬春季是該病的高發季節,在發病的前5 d 內患兒往往會表現出輕度脫水(或無脫水)癥狀。曾有研究認為,其是良性嬰兒部分性癲癇-渡邊型的表現形式之一[4]。
3.2 腹瀉伴無熱驚厥的預后 本研究30 例患兒中,只有1 例患者經治療后出現偏癱,其余患兒均治愈出院。因病毒性腦炎以及輕度胃腸炎所引起的無熱驚厥具有一定的復發性,故要對患兒進行一定的監護。另外從本研究中發現,脫水程度與腹瀉伴無熱驚厥的發生存在一定關系,一般無脫水或輕度脫水的患兒出現驚厥的原因多為病毒性腦炎、輕度胃腸炎伴良性嬰幼兒驚厥所致。因此,在臨床診療的過程中應注意患兒的脫水癥狀。本研究結果與部分研究[5-6]相符合。
綜上所述,兒童腹瀉伴無熱驚厥病因較多,且與輕度胃腸炎伴良性嬰幼兒驚厥、病毒性腦炎、低血糖等存在較大關系,而兒童腹瀉伴無熱驚厥的發生時間、脫水程度等也可從側面提示病因,從而提高臨床確診率以及治療效果。
[1]Imai K,Otani K,Yanagihara K,et al.Ictal video-EEG recording of three partial seizures in a patient with the benign infantile convulsions associated with mild gastroenteritis[J].Epilepsia,1999,40(10):1455-1458.
[2]吳出驊,劉寅,曹麗華,等.輕度胃腸炎伴良性嬰幼兒驚厥臨床研究[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2,17(4):216.
[3]張茂燕.兒童腹瀉伴驚厥病因探討[J].安徽醫學,2012,27(2):131-132.
[4]張勇,鄒明艷,黃麗文,等.小兒急性腹瀉病伴無熱驚厥36 例臨床分析[J].中國實用兒科雜志,2013,18(2):21-27.
[5]卜瑋,于嗚鏑,孫捷邢,等.兒童腹瀉病伴無熱驚厥30 例臨床分析[J].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2012,32(8):1265-1266.
[6]杜東紅.兒童腹瀉病伴無熱驚厥30 例臨床特點及病因分析[J].瀘州醫學院,2013,33(4):442-4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