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金志
(通許縣人民醫院 泌尿外科 河南 開封 475400)
泌尿系結石是泌尿科常見的疾病之一,可發生于泌尿系統任何部位。結石位置的不同會引發不同的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血尿和腎絞痛。泌尿系結石的保守治療多采用排石藥,但藥物的選擇須依據結石的pH 值而定[1]。相關研究結果表示,藥物治療效果較差,復發率高,所以臨床上多主張采用外科手術[2]。臨床病例顯示,雖然外科手術的治療效果較好,但是預后不理想。對此,本次研究就體外沖擊波碎石和外科手術治療泌尿系結石的臨床效果進行了比較分析,具體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2年11月至2014年11月接受治療的泌尿系結石患者80 例,依照入院順序進行編號、分組,即碎石組和外科組,各40 例。碎石組中男18 例,女22 例;年齡為17 ~70 歲,平均年齡為(36.0 ±1.1)歲;右側輸尿管結石患者14 例,左側輸尿管結石患者22 例,雙側4 例;結石直徑為5 ~17 mm。外科組中男23 例,女17 例;年齡為17 ~73 歲,平均年齡為(37.0 ±1.4)歲;右側輸尿管結石患者18 例,左側輸尿管結石患者20 例,雙側2 例;結石直徑為5 ~16 mm。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療方式
1.2.1 外科組 選取合適體位,采用硬膜外麻醉方式,在第11肋處作一切口,打開腎周筋膜游離輸尿管、腎臟。成功分離腎竇后將腎盂、中下盞后方的腎實質牽開,充分暴露腎盂,切開腎盂并分離結石。最后安裝引流管,縫合切口。
1.2.2 碎石組 選取合適體位,在對結石進行準確定位的基礎上,采取體外沖擊波碎石。膀胱和輸尿管部位的結石電壓設置10.5 ~12.5 kV,沖擊次數1 500 ~2 000 次。腎結石時的電壓設置10 ~12.5 kV,沖擊次數1 500 ~2 000 次?;颊呓邮苤委煹拇螖祽? 次以上,原則上要少于5 次,治療結束給予常規抗感染措施,B 超檢查結石殘留狀況。如仍需碎石則按照上述療法重復治療,但是手術時間需要距上次碎石10 d 左右。
1.3 療效判定標準 參照治療后患者臨床癥狀改善情況分為痊愈、有效和無效。痊愈:臨床癥狀消失或者絕大部分癥狀消失、改善,B 超檢查無結石殘留;有效:泌尿系結石癥狀明顯改善,B 超檢查結石變小;無效:上述情況無明顯改善[3]。
1.4 觀察指標 記錄兩組患者術后痊愈及有效例數,并觀察術后并發癥情況,主要包括血尿和尿路感染。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7.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分析,定性資料的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碎石組與外科組總有效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碎石組并發癥7 例,外科組并發癥13 例,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碎石組和外科組治療效果、并發癥情況比較(n,%)
泌尿系結石的治療方式主要為保守療法和手術療法兩種,而外科手術的創傷較大,術后恢復時間長。因此,臨床更傾向于選擇體外沖擊波碎石。從本次研究結果可以看出雖然碎石組和外科組在治療總有效率方面,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但是在并發癥方面,碎石組優于外科組。
體外沖擊碎石術是通過體外碎石機產生沖擊波,由機器聚焦后對準結石,經過多次釋放能量達到擊碎結石的目的,使之能夠順利排除體外。其基本原理是通過高電壓、大電流、瞬間放電,在放電通道上形成一個高能量密度的高溫、高壓等離子區,將電能迅速轉換為熱能、光能等,放電過程中放電通道急劇膨脹,在水介質中形成壓力脈沖[4]。此次研究發現對直徑超過12 mm的結石采用沖擊波碎石療法時,最好進行多次碎石。較外科手術而言,體外沖擊波碎石法操作更方便,并發癥少,可以作為治療泌尿系結石的推薦術式。
綜上所述,體外沖擊波碎石可以作為泌尿系結石的首選常規治療方法,但應嚴格掌握治療指征。
[1]周洪革,李旭東.輸尿管鏡氣壓彈道碎石治療膀胱結石中器械聯合應用及改良(附30 例報告)[J].沈陽醫學院學報,2010,22(3):152-153.
[2]齊雋,劉建河,陳建華,等.超聲引導經皮腎鏡氣壓彈道聯合超聲碎石清石術治療復雜上尿路結石[J].上海醫學,2010,33(3):239-242.
[3]杜建兵,宋洪飛,倪虹,等.輸尿管鏡碎石術聯合體外沖擊波碎石治療較大腎盂結石療效分析[J].臨床泌尿外科雜志,2011,26(8):613-616.
[4]孫穎浩,王林輝,錢松,等.輸尿管鏡下氣壓彈道碎石術治療泌尿系結石[J].中華泌尿外科雜志,2009,3(20):22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