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松江 李怡靜 李相磊 李怡婷
(開封市中心醫院 兒科 河南 開封 475000)
輪狀病毒性腸炎是嬰幼兒常見的急性消化道傳染病,嚴重影響嬰幼兒的身心健康,也是危害我國兒童身體健康的四大疾病之一。該病好發于6 個月~3 歲嬰幼兒[1],且多發于秋冬季,也稱秋季腹瀉,系輪狀病毒感染所致。目前,研究已知該病毒是一種雙鏈核糖核酸病毒,屬于呼腸孤病毒科,有A、B、C、D、E、F、G 共7 種類型。一般通過消化道傳播,臨床以腹瀉、嘔吐或發熱為主要表現,病程約1 周。該病容易導致脫水,危及患兒生命。因此,怎樣有效治療輪狀病毒性腸炎對保護嬰幼兒的身體健康非常重要。傳統方法是給予口服藥或輸液治療,效果一般。本文采用消旋卡多曲、思密達、四連康聯合保留灌腸方法治療56 例輪狀病毒性腸炎患兒,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開封市中心醫院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12 例腹瀉患兒,入組標準:①所有入組患兒均符合《中國腹瀉診斷治療方案》[2]的診斷標準;②年齡6 個月~3歲,每天大便次數6 次以上,為蛋花湯樣大便或稀水便,無膿血;③大便輪狀病毒抗原檢測均為陽性(金標法),大便培養陰性,大便常規無白細胞或白細胞<4 個/HP。
1.2 治療方法 112 例隨機分為治療組(56 例)和對照組(56例)。治療組給予消旋卡多曲顆粒(1 歲內每次5 mg,1 歲以上每次10 mg)、思密達(1 歲以下每次1 g,1 歲以上每次1.5 g),四連康(1 歲以下每次0.5 g,1 歲以上每次1.0 g)加生理鹽水15 ~25 ml,以兒童灌腸管肛管插入直腸內12 ~15 cm,注入保留30 min,每日2 次。對照組口服消旋卡多曲顆粒(1 歲內每次5 mg,1 歲以上每次10 mg),思密達(1 歲以下每次1 g,1 歲以上每次1.5 g)及四連康(1 歲以下每次0.5 g,1 歲以上每次1.0 g)。兩組病例如有脫水給予補液糾正。
1.3 療效判定標準 依據2009年全國腹瀉病防治學術研討會制定的急性腹瀉病療效判定標準[3]:①顯效,即治療48 h 內大便形狀及便次均正常,精神、飲食恢復正常;②有效,即治療48 h 內大便形狀及便次正常或明顯好轉,精神飲食恢復正常;③無效,即治療48 h 內大便形狀及便次均無變化,甚至加重。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總有效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分別為45.0%、96.4%,對照組分別為26.0%、67.3%;治療組顯效率及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治療過程中未發生嚴重不良反應。

表1 兩組患兒治療效果比較(n,%)
輪狀病毒性腸炎系輪狀病毒感染所致,該病毒主要侵害腸道黏膜,導致絨毛排列紊亂、數量減少、脫落,小腸黏膜對水、電解質的吸收能力受損,以致于腸液在腸腔內大量聚集,腸道滲透壓增高,從而發生腹瀉。腹瀉的嚴重程度不同,治療方案也不同。其中預防和治療患兒的脫水癥狀非常重要,防止病情進一步加重,危及患兒生命或導致營養不良,影響生長發育。本研究證實,藥物保留灌腸可以縮短輪狀病毒腸炎的病程,減輕患兒痛苦,是一種有效的治療措施。本研究所應用的保留灌腸藥物有消旋卡多曲、思密達及四連康3 種藥物,這3 種藥物單獨或2 種聯合治療腹瀉已在臨床上廣泛應用,但三者聯合灌腸報道較少。
消旋卡多曲為腦啡肽酶抑制劑,可選擇性、可逆性地抑制腦啡肽酶,進而延長消化道內源性腦啡肽的生理活性[4]。能有效抑制人腸道水及電解質的分泌,以減少水和電解質的丟失,從而降低并發癥和死亡率[5]。國內外相關研究已經證實消旋卡多曲對人體的無害性和有效性,目前該藥在國內外得到了廣泛應用。蒙脫石散(思密達)是一種天然的硅酸鹽,系由雙四面體氧化硅單八面體氧化鋁組成的層紋狀結構,具有相當大的表面積和非均勻性電荷分布,對消化道內的細菌、病毒及其產生的毒素有較強的選擇性固定及抑制作用,亦可減少腸細胞運動失調,而維護腸道的輸送和吸收功能,其臨床應用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早已得到肯定[6]。另外,四連康作為一種微生物制劑,應用較廣泛,療效也得到認可。其主要成分為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糞腸球菌、蠟樣芽孢桿菌,這4 種細菌在腸道中作用相輔相成,維持正常的腸道蠕動及厭氧環境,對調節腸道菌群有重大作用,屬于目前國內外比較流行的微生態治療方法,對改善腸道微環境意義重大。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口服用藥患兒相比,接受灌腸治療的患兒癥狀改善更加顯著,并且大部分患兒發病時會伴有嘔吐以致口服藥物難以攝入,此時改變給藥方式,應用灌腸治療無疑是一種較好的途徑,并且該方法操作簡單,家屬易接受,患兒痛苦小,操作中未發現明顯不良反應。由此可見,消旋卡多曲顆粒、思密達、四連康保留灌腸治療嬰幼兒輪狀病毒性腸炎療效好,安全性高,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董立靜,李滟,李會霞.小兒腹瀉病的臨床治療研究進展[J].內蒙古中醫學,2013,34(6):118-119.
[2]王麗媛,謝詠梅,汪志凌,等.益生菌調節輪狀病毒腸炎患兒腸道菌群的動態變化[J].實用兒科學,2011,26(7):489-491.
[3]楊玲蓉,江米足.伴或不伴嘔吐的急性腹瀉患兒的循證治療指南[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0,25(7):533-536.
[4]EberlinM,Mück T,Michel M C.A comprehensive review of the pharmacodynamics,pharmacokinetics,and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neutral endopeptidase inhibitor racecadotril[J].Front Pharmacol,2012,3:93.
[5]盧嘉麗.微生態制劑在兒科住院部的應用情況調查分析[J].廣州醫藥,2014,45(1):35-37.
[6]Rautenberg T A,Zerwes U,FoersterD,et al.Evaluating the cost utility of racecadotril for the treatment of acute watery diarrhea in children:the RAWD model[J].Clinicoecon Outcomes Res,2012,4:109-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