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勇軍
(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 神經外科 河南 商丘 47600)
遲發性外傷性顱內血腫(delayed traumatic intracranial hematoma,DTIH)指的是顱腦外傷后在首次CT 檢查無血腫的部位經CT 檢查、手術或尸體解剖證實出現了顱內血腫,或在原無血腫的部位出現了血腫[1-2]。本文對116 例DTIH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分析,對其臨床特點進行分析,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商丘市第三人民醫院2010年2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116 例DTIH 患者,其中男79 例,女37 例,年齡為14 ~79 歲,平均(48.21 ±8.41)歲,50 歲及以上73 例,所占比例為62.93%。車禍致傷76 例,高空墜落傷23 例,打擊傷17 例;病因類型:減速傷77 例,擠壓傷20 例,加速傷19 例;著力點分類:頂枕部50 例,顳頂部36 例,枕部20 例,額部10例。傷后出現原發性昏迷96 例,無昏迷20 例;根據昏迷時間分為昏迷30 min 以上46 例,昏迷30 min 內70 例,40 例有中間清醒期;入院時GCS 評分8 分以下32 例,9 ~12 分64 例,13 ~15 分20 例。所有患者入院時均有不同程度的顱內高壓表現,且出現腦疝的患者有50 例,其中15 例出現雙側瞳孔散大,35例出現單側瞳孔散大。根據腦疝出現時間分為6 h 內16 例,6 ~12 h 26 例,12 h 以上8 例。根據患者入院后首次CT 檢查距受傷時間分為≤3 h 72 例,3 ~6 h 32 例,6 ~12 h 12 例。72例3 h 內行CT 檢查者均于12 h 內再次復查。首次CT 檢查結果顯示,70 例腦挫傷伴蛛網膜下腔出血或小點出血,52 例顱骨骨折,26 例硬膜下血腫,14 例硬膜外血腫,6 例顱內未發現異常。根據復查CT 檢查距受傷時間分類:32 例在6 h 以內,28 例在6 ~12 h,26 例12 ~24 h,20 例24 ~72 h,10 例在72 h 以上。血腫部位:68 例腦內血腫,34 例硬膜外血腫,14 例硬膜下血腫。
1.2 治療方法 給予患者吸氧、抗感染等對癥支持治療,并行手術清除血腫,其中48 例行小骨窗開顱血腫清除術,24 例行去骨瓣減壓加血腫清除術,16 例行鉆顱穿刺血腫引流術,32 例患者術后癥狀好轉又再次惡化,且診為DTICH,8 例再次開顱行手術治療,24 例行保守治療。
治療6 個月后對所有患者進行GCS 預后評分,44 例恢復良好,32 例中殘,12 例重殘,8 例植物生存,20 例死亡。
顱腦損傷最常見的是顱內血腫,也有硬膜外、硬膜下或多發血腫[1]。顱腦損傷首次CT 未發現血腫或有少量顱內血腫或擴大形成血腫,經再次CT、MRI、DSA 等影像學檢查或手術證實,稱為DTIH。有調查研究顯示,DTIH 的發生率為1.37% ~7.40%,死亡率25% ~55%[2]。本研究發生率高于其他調查結果,原因可能與CT 的早期診斷率提高有關,也與近年來對該疾病認識的提高、診斷和治療手段的進步有關[3-4]。
DTIH 早期癥狀不典型,隱蔽性較強,且具有遷延性等特點,因此,關鍵在于早期診斷,及時治療,一旦出現腦損害,殘死率均非常高。根據本研究治療經驗,總結當出現以下情況時應警覺是否存在DTIH:①早期臨床表現:意識障礙加重;劇烈頭疼、頻繁嘔吐;煩躁不安及血壓升高等顱高壓征象不能用檢查結果解釋;顱內血腫清除后病情無好轉,不能為原有損傷解釋。②影像學表現:首次CT 檢查顯示點狀高密度影;首次CT 檢查提示腦溝、腦池、外側裂積血影像消失;存在顱骨骨折。③進行頭顱CT 檢查的時機:常規應于傷后或術后24 h(傷后立即接受CT 掃描的顱腦損傷患者最好傷后6 ~7 h 復查)、3 d、7 d 復查CT,有特殊情況隨時復查CT,有助于早期發現并及時治療。④高齡患者耐受性強,敏感性較差,有可能在血腫較大時才出現癥狀。⑤將凝血功能檢查異常者列為高危患者。
DTIH 的治療手段主要包括手術和非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主要適用于癥狀輕、血腫小的患者,如吸氧、降顱壓、激素、止血、預防感染、使用腦保護劑等。顱內血腫清除術和(或)去骨瓣減壓術主要用于幕上血腫超過30 ml,中線結構移位超過1 cm,后顱窩血腫量高于10 ~15 ml,有腦疝或腦疝早期表現的患者,此類患者應盡早行手術治療。DTIH 預后較差,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可顯著降低DTIH 患者的致殘率和死亡率,應及早對占位效應明顯的患者采用手術治療,盡早將血腫清除,緩解腦組織受壓情況。除考慮血腫外,還應充分考慮到腦挫傷及腦水腫,及時進行手術治療,對于對沖性損傷并遲發性血腫的患者,要充分減壓,甚至可將部分亞功能區腦組織切除,以降低殘死率,提高生存率。
[1]梁玉敏,趙明珠.遲發性外傷性顱內血腫的診治進展[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1,6(2):126.
[2]王忠誠.神經外科學[M].武漢:湖北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338-339.
[3]吳承遠,劉玉光.臨床神經外科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1:176.
[4]林其昌,林少華,陳經康.中老年遲發性外傷性顱內血腫151 例臨床分析[J].中國臨床神經外科雜志,2003,8(3):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