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 揚
文化“走出去”戰略下版權輸出策略研究
邢 揚
[摘 要]在文化走出去戰略下,我國的版權輸出飛速發展,但應該看到,版權輸出的發展還有許多不盡如人意的地方。這與國內出版社對版權輸出重視程度、版權代理機構專業性以及圖書選題質量等因素有關。只有加大國家對版權輸出的扶持力度,邁開“走出去”步伐,培養更多優秀版權從業人員,才能加快版權輸出發展速度。
[關鍵詞]文化“走出去”;版權輸出;策略
[作 者]邢揚,碩士,軍事科學出版社編輯。
我國自2005年起開始推行“中國圖書對外推廣計劃”,此后,在國家“十一五”規劃推動下,政府提出文化“走出去”戰略方針和一系列有關圖書版權輸出的政策及措施。這些舉措無疑對于版權輸出的發展是有很大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的。但是還應該看到,我國版權貿易還存在輸入輸出差距比較大的問題,版權輸出的內容涉及面偏窄,并且版權輸出的地域也偏向于周邊地區和國家,還沒有達到文化“走出去”的真正目的。我們應該分析原因,找到差距,采取合理舉措,探索和發現破解版權輸出難題的有效路徑。
首先是語言因素。雖然英語學習在我國十分普遍,但是能夠把中文翻譯成順暢地道的英語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語言作為傳播文化的工具和載體,沒有語言的有效溝通,文化的傳播也就無從談起。其次是文化因素。文化總是從強勢文化傳遞到弱勢文化。全球背景下,歐美成為文化的制高點,歐美的版權輸出自然也就比其他國家高得多。最后是發展水平。一是表現在科技水平上,在現階段,無論科學或人文,我們都要向歐美學習。二是從內在動力來講,我國出版企業參與國際競爭的意愿不足,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產品還太少。
(一)國內出版社對版權輸出重視不夠
國內出版產業受現有政策制度的影響,還是一個半壟斷性的行業,市場競爭意識大多偏弱,通過版權輸出獲得附加利潤的意識比較淡薄。在出版企業中設立專門版權部門的數量較少,有的僅僅設置專人負責處理相關的版權業務,甚至處理版權業務的個人還兼職處理其他編輯工作,業務專業性不強。目前我國大部分出版單位還不具備適應國際市場的整體策劃創新能力、市場拓展能力、成本控制能力,國際競爭力相當缺乏,尤其缺乏對歐美等主流國家圖書市場的系統研究,在版權輸出中缺乏準確的市場定位,沒有形成針對目標市場開發出差異化產品的操作習慣,出版社“走出去”的意識太弱。
(二)版權代理機構只重引進不重輸出
從筆者接觸的版權公司來看,國內大多數版權代理公司有的只做版權引進;有的雖代理版權輸出業務,但只做文學、科幻等少數門類。究其原因,主要是在利潤方面。按照國際慣例,版權代理公司每成功代理一種圖書,收取版稅的l0%~15%作為代理費。而我國版權輸出圖書銷售的比例較低,即使像人民文學出版社這樣一個以出版文學讀物為主的出版社來講,每年引進版權書銷售占社總銷售比例為25%,輸出文學類版權書銷售占社總銷售比例約為1%,輸出銷售量低,版稅收入和版權公司提成就更低。并且由于多種原因,外國代理商和出版社給我國作品開出的版稅率本身普遍較低,加上版權輸出銷量不高,因此版權代理人抽取代理費后除掉工作成本,基本上不賺錢。因此,便形成只重版權引進的局面。
(三)圖書選題欠缺深度開發
縱觀英美等國這兩年的暢銷書榜單我們可以看到,如《哈利·波特》系列、《達·芬奇密碼》等科幻類或者驚險類題材作品,其題材選擇、內容構思都能夠激起不同文化背景下讀者的閱讀興趣,故事情節構架超越意識形態和文化傳統束縛。這些書能夠在全球暢銷的原因,除了其完備的市場化運作手段和宣傳策略外,創作思路和題材沒有地域解讀障礙以及創作者對當今讀者閱讀興趣的把握準確也是值得中國作家借鑒和學習的。就目前情況來看,我國輸出選題大多是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圖書和漢語學習類圖書,人們普遍認為中醫、中藥、民俗類圖書就是中華文化的精髓,這種偏見導致在很長一段時期我國能夠輸出的圖書版權的題材類型非常有限和集中,并不能完整地反映中國文化的全貌。隨著互聯網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個國家之間的聯系日益緊密、了解日益加深,世界讀者需要更多具有國際視野,能夠展示中國傳統文化歷經幾千年的沉淀和積累凸顯其獨特的
文化氣質,能夠滿足當今世界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受眾閱讀心理、價值取向的選題。
(一)國家加大扶持力度,擴大扶持范圍
西方一些發達國家很重視版權輸出,有各種政策加以扶持。如:在德國,一些專門的基金會提供資金支持翻譯出版;法國政府也設立項目支持法語著作版權輸出。鑒于我國整體的外譯項目水平,國家有必要進行相應的政策或經濟扶持,如建立版權輸出專項資金,資助優秀外譯選題、適合輸出的優秀項目創作或者支持對優秀作品的對外翻譯出版等,以加快版權輸出的步伐。另外,版權輸出不僅需要行政管理機構的干預,也需要行業協會和其他民間組織的引導和扶助。我國大量中小規模的出版企業不具備走出去的人力和物力,也缺乏走出去的渠道和經驗。行業協會可以為這些出版企業的對外貿易和版權輸出提供經驗借鑒、版權代理、法務咨詢,以中介的形式集中優勢力量,為中小出版企業走出去創造機會和條件。
在版權輸出的資助類型上,文化“走出去”戰略中,已有的新聞出版資助——“經典中國”國際出版工程資助偏重于展示優秀傳統文化和弘揚主旋律的傳統出版物的對外出版,對于連環畫、漫畫、攝影集、畫冊等其他樣式出版物,則不予支持。還有一些其他的對于版權輸出的資助項目往往也都對資助范圍和資助款項的設置進行了嚴格的限制。這對于豐富國內出版的種類品種,發展海外市場都是不利的條件。要真正鼓勵優秀的國內作品傳播到國外,政府還有許多的事情可做,應該在扶持力度、資助范圍等方面下更大的功夫,彌補國內出版社在資金和資源方面的不足。
(二)加大“走出去”步伐,拓展圖書海外營銷渠道
版權輸出,不應只是閉門造車,坐在辦公室里想選題、聯系版權、簽訂協議,而應該采取多種多樣的方式,擴大“走出去”的步伐。如,應多鼓勵出版社和編輯參加國際書展,在每年的國際書展上,我國簽署版權輸出合同和實物出口合同的數量及規模占每年版權輸出和實物出口總數的相當一部分。以2009年德國法蘭克福國際書展為例,當年展會上我國簽署的版權輸出合同占全年總數的一半以上。國內主管部門應該暢通出版社參加國際書展的渠道,鼓勵負責版權業務的編輯人員和管理者走出去,抓住有利時機擴大中國文化影響力。
同時,國內的行政管理機構和出版企業,應該豐富對出版業“走出去”內涵的理解。“走出去”不僅包括商品出口、版權輸出,也應包括出版行業直接對外投資、與國外出版企業開展合資合作等多種形式。海外投資模式是指出版企業在海外設立的出版機構開展出版業務的方式。在海外建立出版企業,我國出版機構能夠及時了解到海外圖書市場的信息,通過實地調研了解海外讀者的需求,有針對性地策劃選題,直接進入海外圖書銷售的主渠道。同時,海外出版機構也可以聘用當地的專業人員,這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由于國界、語言、文化的差異引起的一系列問題。而與國外知名的出版集團合資合作,可以和國外出版商共同進行選題策劃,并選擇當地人士參與編輯、發行工作,這樣可以避免文化背景差異和語言障礙,做出符合本地讀者喜歡的圖書,贏得認可,達到預期市場效果。
(三)建立優質版權輸出代理平臺,培養優秀版權從業人員
隨著全球電子版權與出版信息網絡化的趨勢到來,互聯網對版權信息輸出、版權洽談、版權交易等方面提供了巨大方便,未來的版權貿易無疑將更多依靠網絡平臺來實現。美國的國際版權在線網絡平臺在這方面就值得我們借鑒,它利用版權數據庫為全球的出版從業者提供版權交易信息,供各國出版商借助其進行圖書出口及版權引進輸出交易。我國目前雖然也有一些版權信息平臺,但這些平臺可以查詢到的信息少,沒有時效性,更重要的是依靠它無法實現國際版權貿易,并無法聯通世界版權貿易信息。我國版權管理部門應加快版權貿易平臺建設,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一個實用高效的網絡平臺。平臺應具有以下功能:提供版權信息、具有版權談判及交易功能、鏈接海外優質版權貿易網站等。
此外,版權輸出人才匱乏是制約我國版權輸出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急需培養一批至少精通一門外語,熟悉國際圖書市場運作,掌握版權貿易有關的法律知識,具備高超業務能力,能夠把握海外閱讀習慣和心理,掌握高科技現代傳媒技術的復合型人才,這是加快圖書版權輸出步伐的關鍵。
應該相信,雖然我國圖書版權輸出的道路上荊棘遍布,但我們只有擁有機會,并且能夠把握住,才一定會迎來版權輸出的春天。
【參考文獻】
[1]來小鵬.版權交易制度研究[M].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9.
[2]馬海群.版權與圖書外貿[M].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