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立賢,孫萬代
(長春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32)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高校黨委的重要使命
錢立賢,孫萬代
(長春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32)
我國高校具有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四大功能,其中人才培養是首要的、核心的功能和使命。本文從黨的傳統、時代發展的要求及高校本身的特色優勢,論述了高校黨委應把培養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青年作為重要的歷史使命。
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高校黨建;使命
在第23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召開前夕,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高校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這一指示鮮明指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高校的歷史使命,精辟論述了高校黨建工作的地位、作用和重點任務,即培養和造就一大批具有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和共產主義信仰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這在本質上與高校“培養合格人才”的首要功能高度契合。為此,高校黨委要把在大學生中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作為重要的歷史使命。
青年是國家的未來、民族的希望。一個有遠見的民族,總是把關注的目光投向青年;一個有遠見的政黨,總是把青年看作推動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的重要力量。偉大的中國共產黨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開放的各個歷史時期,都高度重視如何把青年培養教育成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一問題,并在理論和實踐這兩個層面都形成重要的成果。
眾所周知,在我們黨成立的早期,高校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的重要陣地,進步青年是重要的推動力量。以北京大學為典型,在中國共產黨創建早期,它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的中心和五四運動的策源地。當年的進步師生為創建中國共產黨做了大量工作和突出貢獻,并為中國共產黨培養了一批著名的活動家和骨干力量,他們為發展和壯大黨的力量、推動黨的事業建立了不朽功勛。自此以后,我們黨一直重視高校和青年學生這一陣地,始終把在高校青年中培養黨的后備力量作為推動黨的事業的重要工作。
黨之所以高度重視在青年中培養后備力量,是基于黨對青年培養教育意義的深刻認識和準確把握。人類發展史表明,青年在歷史發展和社會進步中始終處于特殊地位,他們思維活躍,易于接受新事物,具有較強的創新意識和能力。一旦擁有成長的有利條件,他們便能脫穎而出,成為推動時代進步的重要力量。毛澤東同志曾說:“青年人朝氣蓬勃,正在興旺的時期,好像早晨八九點鐘的太陽,希望寄托在你們身上。”希望一直寄托于青年,青年就是希望,這是黨全心全意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戰略思想形成的重要立足點。
黨歷來重視對高等教育事業的領導,加強和改進高校黨的建設工作已經成為中共黨建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高等教育辦學規模的不斷擴大,鞏固和加強黨對高校的領導地位是黨實現在青年中培養后備力量重要目標的根本保障。自1990年至今,中共中央先后召開了23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這些會議形成的綱領和指導思想,為高等學校實現其教育功能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是法律賦予高校黨委的神圣使命。關于高校黨委的職責,《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規定:“執行中國共產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領導學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德育工作”。《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規定:“宣傳和執行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宣傳和執行黨中央、上級組織和本級組織的決議,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依法治校,依靠全體師生員工推動學校科學發展,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指出,意識形態工作是黨和國家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高校作為意識形態工作的前沿陣地,肩負著學習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的重要任務。這表明,高校在青年中培養具有馬克思主義信仰的合格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黨和國家的法律法規賦予的神圣使命,它是黨和國家站在民族振興、國家富強的高度,對培養建設者和接班人所提出的戰略要求,是高校實現自身價值和功能的重要途徑和光榮使命。
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是當前形勢對高校黨委使命的必然要求。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發生的蘇東劇變,使國際社會主義事業遭受了難以估量的挫折。這一劇變為發展中的社會主義中國及其執政黨提供了深刻的教訓,讓我們對國內外形勢有了更加科學的研判和清醒的認識。盡管那一場劇變已經過去了20多年,但國內外復雜的形勢依然存在。可以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發展仍然處在時刻變化著的復雜國內外背景下,中國共產黨的戰斗力和執政能力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考驗,稍有不慎,黨及其事業就會面臨萬劫不復的境地。為了沉著科學地應對和解決這些難題,我們黨把希望寄托在青年身上,始終將培養青年后備力量作為我們各項事業取得全面勝利的根本保障。黨的這一重要戰略部署,使得高校黨委在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方面肩負著責無旁貸的歷史使命,是高校人才培養在面臨復雜形勢時的必然選擇。
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和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實現人生價值是高度統一的。實踐表明,馬克思主義是被實踐反復證明了的科學真理,其精神實質包含了理論聯系實際的實踐觀、一切為了人民的群眾觀、人能夠自由和全面發展的社會觀、共產主義社會的理想觀。現實社會的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是馬克思主義的核心觀念與終極關懷。馬克思主義科學地揭示出人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歸根到底是為了人能夠擺脫自然壓迫、社會壓迫和人自身的束縛而實現人的自由和全面發展。青年學生樹立馬克思主義信仰,在個人發展層面應當追求自由和全面的發展,這與我們所說的健康成長和實現人生價值在本質上是統一的。健康成長不僅意味著要有健康的體魄、豐富的知識和卓越的技能,還要有正確的信仰和價值觀,并在它們的指引下,通過自身努力實現人生價值和奮斗目標。如此,我們最終的發展才是自由和全面的。
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是高校黨委實現中國夢的重要行動。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這是我們國家和每個中國人的共同夢想。在闡述中國夢時,習總書記寄語全國廣大青少年:“要志存高遠,增長知識,錘煉意志,讓青春在時代進步中煥發出絢麗的光彩。”這是黨和國家對當代青年的殷殷期盼和深情呼喚。高校作為匯聚優秀青年的陣地,在實現中國夢的征程上必然會扮演重要角色并承擔光榮而艱巨的任務,那就是為全民族實現偉大的中國夢培養堅強的后續力量。這支力量就是黨的事業的后備力量,它由成千上萬信仰堅定、人格健全、學識淵博、能力突出的優秀青年匯聚而成。培養這支力量,高校黨委必然要有所作為,那就是培養出有理論武裝、有理想信念、有學識能力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這是高校黨委實現中國夢的自覺行動和光榮使命。
高校是優秀青年的匯聚地。目前,我國高校在校學生達2000多萬,高校成為青年人才的主要匯聚地。實踐表明,青年大學生作為特殊群體,具有創造力強、思想可塑性強、易于接受新事物新思潮等特點。在當前政治經濟和思想多元化日趨加劇的背景下,青年學生的思想發展經受了多重考驗,這對于高校而言無疑是一種巨大挑戰。如何把高校的大批青年學生培養成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是擺在每個高校面前的重要課題和使命。從黨和國家培養后備人才的戰略部署來看,高校首當其沖成為實現這一戰略任務的重要陣地,主要原因就是高校匯聚了我們國家數量最多、文化層次最高的青年人才。如果不用馬克思主義指導他們成長成才,我們就會失去繼承和發展黨和國家事業的堅強力量。基于此,高校理應成為青年學生的精神“鈣”源地,高校黨委理應承擔起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神圣使命。
高校擁有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優勢資源。一是我國高校具有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優良傳統,這一傳統自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日起就存在并延續至今。無論是在革命年代還是建設發展時期,我國高校都堅持傳播馬克思主義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先進思想,這種先進的舉措使得我們的大學生始終能優先接受馬克思主義教育。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基礎好、環境優越。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等方面積累了豐碩的成果,形成了系統科學的教育研究體系,其教學內容豐富,涉及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理論成果的方方面面;其教學形式科學,易于被廣大青年教師和學生接受。目前,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已經成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內容,成千上萬青年學生正是通過在校的理論學習,走上了馬克思主義道路,成為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三是高校擁有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優秀團隊。目前,高校普遍建立了一批經驗豐富、知識淵博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師隊伍,他們具有較高的馬克思主義理論素養,承擔了高校學生馬克思主義理論課的教學研究任務,是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先鋒。除了這些教學人員外,高校還建立了以高校輔導員為主體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隊伍。他們關心學生的理想信念變化,及時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幫助學生確立馬克思主義信仰。這支隊伍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共同構成了高校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團隊,他們相輔相成、密切配合,是高校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重要的人才資源。
高校黨委具備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卓越能力和豐富經驗。多年來,高校黨委一直肩負著領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在實施黨的教育路線方針政策的過程中,高校黨委形成了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卓越能力。具體來說,包括領導事業發展的能力,即高校黨委在領導高校實現人才培養目標、造就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方面具備卓越的領導力,它是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領導核心;謀劃黨建工作的能力;高校黨委能與時俱進、因地制宜地謀劃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新思路與新措施,既能做好規定動作,又能謀劃創新性工作,使得高校黨的建設工作呈現生機勃勃的良好局面;執行教育方針的能力;高校黨委能不折不扣甚至是創新性地執行好黨的教育方針。高校黨委除了加強自身建設外,還能建立組織健全、戰斗力強的基層黨組織,它們是高校黨委執行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保障;化解復雜問題的能力;高校黨委會不時地扮演“救火員”的角色,及時化解青年師生中出現的不良思想傾向和言行,引導他們樹立正確的理想信念和“三觀”。除此外,高校黨委通過多年的工作實踐,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在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方案制定、培養的組織實施等方面形成了豐富的理論和實踐成果,這些成果對高校開展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
[1]習近平就高校黨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N].中國教育報,2014-12-30.
[2]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
[3]《中國共產黨普通高等學校基層組織工作條例》學習輔導讀本[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4]張興海.大學價值實現的重要行動:高校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哲理與實踐[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3).
[5]陳愛梅,張興海.實施“百優青馬工程”開創大學生信仰教育新路[J].中國高等教育,2014(Z1).
[6]陳清,劉珂.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途徑[J].人民論壇,2014(14).
[7]劉建榮.馬克思主義信仰的精神實質[J].哲學研究,2013(1).
2015-03-03
吉林省青少年發展研究計劃課題(2015jqz-30)。
錢立賢(1981- ),男,安徽樅陽人,長春師范大學助教,碩士,從事高校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D64
A
2095-7602(2015)05-00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