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樹洋,王麗梅,陳劉棋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 控制技術學院,江蘇 無錫 214121)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是國家首批28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之一,2012年經上級批準學校與江蘇大學聯合舉辦高職本科教育。為應對培養本科層次的技術技能人才的變化,學校從2013年9月對原來“輔導員+班主任”帶班模式進行改革,全面實行“專職輔導員+學業導師”帶班制度。為了積極適應這一學生管理工作重大改革,也為了輔導員能更好地擔任起多個新生班級的教育管理工作,幫助新生盡快適應大學學習生活,充分發揮高年級優秀學生干部對新生的教育引導作用,緩解輔導員工作壓力,學院從2013年9月以來對19個班級實行輔導員助理制度,一個新生班級選聘一名高年級優秀學生干部擔任輔導員助理,參與新生班級教育與管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對新生輔導員助理制度進行簡要分析探究。
2004年的中央16號文件和2005年教育部24號文件頒布后,各高校普遍加大了專職輔導員引進的力度,隨著近十年來的發展,輔導員隊伍建設取得了較大的成績,雖然高校每年招聘應屆碩士、博士研究生充實到輔導員隊伍中來,但是輔導員年齡還是主要集中在30~40歲,而新生年齡多為18~20歲,這正暗示著輔導員與新生之間存在的代溝,也必將會給輔導員日后開展常規工作帶來阻礙。而新生輔導員助理管理模式恰恰彌補了這一不足,輔導員助理選聘的多為同專業的高年級優秀的班級主要干部或學生會骨干,他們品學兼優,樂于助人,熟知班級和常規管理事務工作,最重要的是他們和新生都是學生,這樣很容易給新生帶來親切感。新生開學報到的第一天輔導員助理就開始不辭辛勞地為廣大新生服務,釋放出青春熱情,可以說輔導員助理就是新生在新的大學生活中首次認識的重要“親人”之一,新生可以無拘無束與輔導員助理溝通交流,咨詢和反饋遇到的問題,輔導員助理幫助新生解決困擾和盡快熟悉校園生活環境,傳授大學學習經驗和介紹參加學生干部的選拔途徑,真可謂是新生的良師益友。
輔導員助理來自原來的新生,一段時間可扎根現在新生中,自然可以及時了解新生的所思所想所困,將萌芽中的不穩定因素扼殺于搖籃中,同時有些起初可能不好意思向輔導員咨詢及反映的問題,借助輔導員助理的橋梁就得到了解決。
輔導員助理的選聘條件較高,只有求真務實、品學兼優、愿意吃苦、德才兼備、樂于助人、思想覺悟高的優秀學生干部才能被聘用。成功受聘的輔導員助理會得到更好的平臺鍛煉自己的能力,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學生管理和新生班集體建設。同時通過不斷完成輔導員布置的任務和與新生廣泛接觸,通過實踐提升了活動組織能力,為以后更快地適應工作崗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們也將結交到好多優秀的新生朋友,結下深厚的友誼,這是人生難得的經歷與寶貴的人脈財富,同時也豐富了輔導員助理們的大學生活,使得他們的大學生活更加精彩。
當前,一線輔導員帶班人數往往超過教育部規定的200人,有的甚至超過300人,加上其他專項工作及教學工作,他們還面臨著職稱評定和必須完成的科研壓力,同時還有的學校各部門“千條線”工作都會穿在輔導員這“一根針”上,平時繁重的事務性工作需要處理,再加上職業院校生源素質整體下滑和因學生心理、情感、交往等產生的問題及突發事件明顯增多,一線輔導員承擔相當大的工作量。
輔導員助理成了輔導員的“左膀右臂”,這些優秀干部們在1~2年的培養中不斷了解并建立起深厚的師生感情。這時他們再擔任培養他(她)們的輔導員的助理,必定會主動為輔導員排憂解難,經常替輔導員查宿舍、收集各種資料,處理煩瑣事務,也就是人們眼中的“跑腿”,正因為他們的付出,減輕輔導員很多“硬”工作,使輔導員可以把更加寶貴的時間和精力投入到“軟”工作上,為廣大同學更多地進行心理疏導、思想引領、職業生涯規劃指導和擇業教育等,減少輔導員事務性工作,輔導員工作效率進一步提高,增強了輔導員思想政治工作的實效性。
眾所周知一個單位如果崗位職責不明確,會出現工作互相推諉、辦事拖拉、效率低下等一系列現象。在平常的工作中,輔導員助理一切聽從輔導員的安排,而輔導員所安排的工作量多寡會超出能力范圍,缺少一個權利的監管機制,在實際工作中也未能明確劃分雙方職責,這就存在不對稱性。
一切工作如期順利完成時的確沒有問題,可是一旦出了問題,如何追究責任。如某新生逃課在宿舍睡覺、玩游戲、夜不歸宿等問題,究竟該追究誰的職責。再有,調查發現個別輔導員在自己特別繁忙的時候,會將一些本不該輔導員助理做的事情壓給輔導員助理代替完成,如本該輔導員親自檢查學生宿舍,排除宿舍安全隱患,可是事實上卻是其助理代替檢查,這將嚴重剝奪輔導員助理的空閑時間,侵害其利益。學生中的確有許多優秀干部,關于新生的相關問題也處理得很好,可是他們往往還會有疏漏之處。職責的不明確也使得輔導員助理不知道哪些事自己該做,哪些涉及敏感問題必須輔導員自己來做而是絕對不能代做的,如新疆籍學生涉及敏感新聞話題,對他們的思想動態要能正確把握,對少數民族風俗習慣信仰的尊重不當極易引發嚴重的矛盾,所以對他們的引導關愛必須由經驗豐富的輔導員身體力行才行。
新生剛入學,新同學之間基本互不了解,這時候不宜選舉班干,而輔導員和輔導員助理也不可能時時刻刻陪伴在新生身邊為其服務,所以臨時班干的推選是必須的,而輔導員助理與班級同學接觸較多,相對具有發言權,可是這時候他們通常會推薦自己的老鄉或和他們具有特別關系的新生,由于閱歷不足的原因容易看“走眼”,還會忽視其他踴躍積極的同學,這也將在某種程度上挫傷其他新生的進取心。這樣產生的臨時班干在班集體中也不太容易得到大家的認可,班級的凝聚力必然受到影響,而這也會影響輔導員班級管理的成效。
我們要提高輔導員助理工作積極性和工作效率,就應該使他們有機會得到獎賞。無論獎賞是物質的,還是精神的,它都對輔導員助理產生吸引力。可是學院現今還未能形成任何與輔導員助理直接相關的榮譽和物質獎勵的制度,輔導員助理們現在工作的積極性全靠自己的一腔熱血,一旦熱血冷了,問題就會出現。同時工作中有獎就要有懲,古人云:“賞罰分明,方可長治”。我們也應建立懲處制度,督促輔導員助理辦事更加細心周到,給予其少許的危機感,這樣有助于鞭策他們更加努力進取,服務新生,減輕輔導員負擔,樹立責任意識。
如果權利缺少了監督,后果往往不堪設想。在高職院校的新生群體中,據調查有42.5%的同學因高考失利來到專科高職院校,67.2%的同學剛到學校他們有著很強的轉本愿望,可是他們大都對轉本和自考不是很了解,而校外轉本和本科自考機構錯綜復雜,經常有校外轉本機構人員在校內發傳單夸大宣傳,這時想轉本的新生便會咨詢他們的輔導員助理,可是這一點校外的轉本機構也早有預測,他們不惜重金刺激獎勵輔導員助理宣傳他們的轉本機構,讓他們以新生對輔導員助理的信任為契機,拉攏學員從中謀取利益。另外,新生在入學后要辦理無線網絡,假借運營商相互競爭之名,紛紛招聘若干校園代理,他們借此機會利用輔導員助理與新生之間的關系向新生推銷合約機,但校園代理并未跟新生講清楚合約時間和月最低消費,使輔導員助理和新生產生矛盾,這將不利于以后的工作的開展。這時就凸顯了監督機制的缺失,造成新生利益的受損,造成不良的影響。
輔導員助理協助輔導員解決的是一些“硬”工作,而輔導員去處理一些“軟”工作。關于一些輔導員助理拿捏不準的事情,輔導員助理應該及時報告給輔導員,一旦出了重大事情,后果不堪設想。所以學校應該制定輔導員助理制度,明確規定輔導員助理的職責,從而讓輔導員助理明確自己的角色定位,提高工作成效。
健全管理機制,對輔導員助理進行績效考核,需要建立明確懲處機制,對不合格、不稱職、不能勝任的輔導員助理,實行解聘手段予以調整,通過引入淘汰和競爭機制,從而使整個輔導員助理制度更加充滿生機與活力。對于表現突出的輔導員助理應納入黨團學干部表彰獎勵體系進行統一表彰,并在全院(系)范圍內宣傳他們的先進事跡和突出業績,在推優評先中也予以優先考慮,發揮獎勵機制的積極作用,這樣必會使輔導員助理模式充分發揮價值,必將調動輔導員助理的工作積極性,鼓勵他們之間相互競爭、相互學習,共同進步,激發他們潛在的能力,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促進學院學生管理和思想工作取得實效。在完善管理機制的同時,加強輔導員助理培訓工作,提高工作水平,通過對新生各時段思想動態和學生管理重點難點培訓,讓輔導員助理了解工作要點,不定期地做好輔導員助理的培訓工作,專業管理方面理論系統培訓,掌握重點工作技巧,協助輔導員更好地完成班級教育管理工作任務。對新生中存在的規律性、普遍性問題進行深入了解,不斷探索更有效地解決問題的方法。
對于輔導員助理推選的臨時負責人,應提高認識,理性思考問題,不感情用事,堅持學生干部選配的標準,特別是新生班級的主要干部,應多深入了解,了解新生班級情況,找個別同學談話,做到心中有數,知道哪位學生能擔此大任。
輔導員助理也應予以重視及深入了解,走近新生,了解新生的需求和他們心中的困惑,以保證班集體凝聚力。在新生班級干部組建以后,要求輔導員助理適當淡出新生的生活,引導和培養新生班干部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當新生班級干部遇到難以解決的問題,輔導員助理可以及時伸出援助之手,讓同學們感受家一般的溫暖。
學校應定時開展新生座談會,對輔導員助理進行滿意度測評,同時成立校學生會權益部,聽取廣大同學對輔導員助理的意見,這樣可以及時解決輔導員助理自身存在的問題及加強薄弱環節,可以讓輔導員助理及時改正,為以后的工作做鋪墊,使工作更上一層樓。
輔導員助理在平時自己的文化課學習中也不能放松,更應加強自身學習,包括學生工作知識和學業課程知識學習。輔導員助理可請輔導員針對提高工作能力方面推薦一些學習資料,列舉學習書籍清單及學習網址清單,學習內容主要包括心理學、教育學知識。輔導員要檢查學習成效,提高輔導員助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成效。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輔導員助理引導新生專轉本、讓新生規劃學習目標的同時,首先自己本人要學習成績優異,為新生樹立學習的榜樣,成為新生的指路航燈,發揮“名人效應”,督促新生把學習放在第一位,增強輔導員助理教育的實效性。
輔導員助理制度的實行,既減輕了輔導員的“硬”性工作壓力,亦提升了輔導員助理的個人能力。對新生而言,也讓新生感覺校園的親和力,這項制度的實行,將使師生得到雙贏。
[1] 教育部.普通高等學校輔導員隊伍建設規定[Z].2006-07-23.
[2] 位紅濤,肖興政.高校新生擔任輔導員助理工作探賾[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4(20):60-61,73.
[3] 吳玉峰.新時期高職學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的探索[J].職教通訊,2011(12):79-80.
[4] 鄭柏松.高職院校專職輔導員職業倦怠成因與干預策略[J].機械職業教育,2014(10):6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