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中任 周岳斌 劉海生
(湖北文理學院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汽車零部件制造裝備數字化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湖北 襄陽441053)
地方院校大學生科研團隊建設的方法與風險防范
王中任 周岳斌 劉海生
(湖北文理學院 機械與汽車工程學院;汽車零部件制造裝備數字化湖北省協同創新中心,湖北 襄陽441053)
大學生科研團隊建設是大學生科研訓練最重要的一環。作者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科研團隊建設的必要性,以湖北文理學院Vision大學生科研團隊為例,介紹了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科研團隊建設的方法路徑,強調加強校企合作的重要性,并從制度建設、經費保障和競爭淘汰機制等三個方面,提出了大學生科研團隊建設的風險防范辦法。
地方院校 本科生科研團隊 建設方法 風險防范
早在20世紀60年代,以MIT為代表的美國著名大學就開始有組織的大學生科研訓練計劃,形成一些有影響的大學生科研團隊[1]。國內大學生科研團隊建設,不到30年的歷史,主要由大學教師自發成立,成功且產生示范效應的不多,比較著名的是華中科技大學的劉玉在2001年創辦的Dian團隊,在大學生科研團隊的建設方面積累寶貴經驗[2]。而在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科研團隊更多的是零星的點綴[3]。然而,科研能力的訓練,對于地方本科院校學生同樣重要,因為在現代企業,工程師的工作都是在科研團隊里,工作業績主要體現在科研項目上。科研訓練包含的檢索文獻、撰寫申報書、執行項目、團隊合作、項目結題、成果發表與結題等能力和素質,都要在大學生科研團隊中通過具體的科研訓練項目培養。下面筆者具體剖析地方大學生科研團隊建設的必要性,并結合自身經驗,提出大學生科研團隊建設的方法路徑,最后給出防范風險的三個措施。
由于本科生課程任務重,以熱衷于指導大學生科研的教師為核心,建設一個相對穩定、可持續發展的大學生科研團隊,才能保證大學生科研訓練落到實處。由于現代專業分工越來越細,一個人要完成一項科研項目幾乎是不可能的,因此大學生科研需要通過團隊建設,實現互相學習和團隊合作精神的訓練。同時,建立好一個團隊,可以實現以舊帶新,讓指導老師從繁重的細節指導中擺脫出來,有更多的時間從科研方法和路徑方面加強指導。同時,只有整合各種力量,人盡其才,才能順利完成各項企業項目和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實現可持續發展。近五年來,筆者指導的vision科研團隊從起初3—5人,發展穩定到目前的15人左右,雖然學生人數增加了,但是大學生科研指導并沒有增加太多的工作量,實現良性循環。
1.加強校企聯合的導師團隊建設
地方本科院校由于缺乏足夠的研究生隊伍,而本科生課程多,高年級同樣缺乏科研素養,因此難以形成師兄帶師弟的學生梯隊。在這種背景下,導師團隊的建設很關鍵,尤其是要建立一支由高校教師和企業工程師組織的導師團隊。由于現代科技產品的交叉性和集成性,需要導師團隊具有一定的互補性,團隊負責人應具備良好的組織協調能力和專業綜合素質。以作者帶領的科研團隊為例,指導教師團隊共有來自本校的博士和教授6人,企業有項目工程師7人,由于簽訂長期合作協議,有一大批新產品研發項目,使得校企指導團隊能夠深度融合、合作順利。
2.建設具有特色和吸引力的校企聯合科研實驗室
本科生參與科研,更多要面向工程一線技術創新需求。工程一線的技術創新,以快速研發出能夠占領市場和具有較好利潤的科技產品為目標。因此,作為承載地方本科院校的大學生科研創新平臺,應該由校企聯合投資建立科研實驗室。學校重點投入一些基礎科研測試平臺設備,而企業則投入產品檢驗設備和加工設備。校企合作科研平臺既可以直接建立在高校,又可以建立在實驗室,這取決于學校和大型合作企業的距離及方便程度。具體設備的投入分工、實驗室的數量和研究方向,要經過校企雙方的研討論證后加以確定。我們的做法是,在合作企業按照產品研發的專業細分,建立材料及成型實驗室、液壓及控制實驗室、制造工藝實驗室,在學校則建立機器人視覺實驗室,實驗室聯合掛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各有側重。
3.注重應用型科研選題和成果積累
地方本科院校的科研,核心是面向地方產業的應用研究。因此,作為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科研的定位無疑是服務于地方經濟和產業發展。以我校機械學科而言,就是要面向襄陽汽車及其零部件制造這個龍頭產業發展。只有定好位,踏踏實實地融入企業,參與解決一些機械工程實際中的問題,才能使大學生科研生生不息。對制造工藝與裝備團隊而言,大學生科研主要定位于工藝路線和工藝裝備,以及將機器視覺技術應用于自動化生產線,服務于制造業轉型升級。近五年來,我們指導的大學生科研課題立項12項,無不和企業生產實際相結合,這些來源于生產實踐需要的課題,讓學生和企業都受益頗多。
4.加強對科研團隊的宣傳
大學生科研團隊要發展,就要不斷注入新的力量,同時也要讓企業和社會更多地了解科研團隊,獲得各方的支持。我組建的湖北文理學院vision大學生科研團隊,經過五年多的發展,已經形成良性循環,團隊的宣傳功不可沒。一方面可以通過良好的口碑,口口相傳,讓現有成員去發展新成員。另一方面可以通過優酷[4]、微信、網頁、QQ群等現代信息窗口宣傳團隊和實驗室的科研動態。在團隊宣傳方面,本科研團隊進行了全方位的努力,收到了良好的效果。五年來,我們指導大學生科研立項11項,學生發表科研論文12篇,申請國家專利6項,參與企業制造工藝和裝改造項目5項,不僅得到了廣大師生的認同,更得到了地方企業的肯定和支持。
由于本科生的學習是以專業知識系統學習為主,課程任務重,科研時間難以保證,團隊建設存在很多不確定性。加強大學生科研團隊建設,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加強風險防范,確保團隊的穩定和效益。
1.加強科研團隊的制度建設
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由于大學生科研存在的固有松散性,如果沒有制度保障,就難免成為一盤散沙。大學生科研團隊的主要制度包括:新成員選拔和考核制度、儀器設備安全操作和維護制度、經費使用和報賬制度、每周例會制度、每月科研之星評選制度、每月的科研學術匯報制度、年會制度等。這些制度確保了各項大學生科研項目的規范和高效,避免了團隊發展中過于松散、效率低下、積極性缺乏等風險。
2.加強科研團隊的經費保障
科研團隊的各項科研活動,需要經費的支持。作為地方本科院校,大學生科研經費保障主要有以下途徑:一是來自企業的經費支持,主要體現為企業給團隊負責老師的橫向科研經費和捐贈經費;二是來自學生申請的各項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三是來自往屆團隊成員畢業后的捐贈。我們指導的大學生科研團隊得到了襄陽市知名企業的大力支持,以及每年獲得的多項省級和校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課題,使得團隊經費充足,確保團隊的順利發展壯大,避免了團隊資金匱乏、缺乏活力的風險。
3.加強科研團隊內部競爭和淘汰
為保持科研團隊的活力,大學生科研團隊需要通過內部競爭和淘汰機制,形成活力,即保持學生團隊的“彈性”。我們的做法是,每學年吸引10名左右的大二大三學生加入團隊,布置具體任務,經過兩個月的項目參與,進行考核淘汰,每次淘汰占新進團隊人數的1/3。被淘汰的學生有些是科研執行力不夠,有些是無法兼顧好課程學習和科研,但從短期的科研經歷中,了解到一些先進的工程技術和科研的方法,雖然沒有留下來,但對今后的發展大有好處。這種“彈性”,避免了大學生科研一潭死水、缺乏競爭力的風險。
要成為未來的優秀工程師,科研能力必不可少。大學教師帶領大學生進企業、進實驗室、進科研團隊和進科研項目,是一項非常有價值的工作。作為地方本科院校,只有不好高騖遠,扎實開展校企合作,才能建立起可持續發展的大學生科研團隊。同時要從制度建設、經費保障和“彈性”競爭等方面,加強風險防控,實現大學生科研團隊的健康發展。
[1]李楊帆,朱曉東.科研訓練計劃與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中國大學教學,2011(4).
[2]鐘國輝,劉玉.創新人才培養與Dian團隊模式.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6)
[3]肖圣雄,肖航英,葉麗娟,等.以質量為導向構建高校科研團隊績效評價機制.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4(1).
[4]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MwMDE2NDcy. html(湖北文理學院Vision大學生科研團隊宣傳片).
湖北省高等學校省級教學研究項目(2011350),湖北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課題(2013B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