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黎煒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淺論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思想
李黎煒
(烏魯木齊職業大學,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0)
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思想是在對歷史經驗的深刻反思和對新形勢的正確估量的基礎上產生和形成的。它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內容極其豐富的軍事科學理論。對于我國正確處理國防建設、軍隊建設與經濟建設的關系,對于國防現代化的實現,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鄧小平 軍事思想 軍隊建設
讀《鄧小平文選》使人感悟頗深,不僅得到了心靈的洗禮,而且思想上受到了強烈的震撼。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思想是鄧小平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內容極其豐富的軍事科學理論。鄧小平的軍事才能在“和平與發展”時期發揮得淋漓盡致,實在令人折服。對此,本文無意面面俱到地論述他軍事思想的全部內容,僅就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思想的基本問題作一些淺顯的探討。
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思想對當今世界戰略形勢、新時期中國國情、現代戰爭特點和軍隊建設的現狀進行深刻分析判斷的基礎上,是對毛澤東軍事思想的繼承和發展,是新的歷史條件下軍隊建設和改革的根本依據。
1.從準備“早打、大打、打核戰爭”的臨戰狀態到和平時期建設,軍隊和國防建設指導思想實行了戰略性轉變。
自我國進入80年代以來,世界范圍內人民要和平,國家要發展呈不可逆轉之勢。鄧小平同志依據世界大勢的變化,他科學而精辟地把時代主題概括為“和平與發展”。
2.軍隊要支持國家集中力量進行經濟建設,服從整個國家建設的大局。
經濟建設上去了,國防現代化就有了雄厚的物質基礎,在軍費不可能有大的增加的情況下,應積極搞好軍隊建設。由此,我黨確定了把經濟發展放在優先位置的國家發展戰略,其中心任務是聚精會神地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中國自己的發展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
3.軍隊要擔當起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的歷史責任。
中國的問題,壓倒一切的是需要穩定。沒有穩定的環境,什么都搞不成,已經取得的成果也會失掉。穩定是中國的最高利益。
4.實行積極防御的軍事戰略方針。
積極防御本身不僅是一個防御,防御中有進攻。鑒于在相當時間內我們的武器裝備仍將落后于發達國家軍隊的現實,我們要立足于以弱勝強,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
5.革命軍隊建設要實現“三化”,建立一支強大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的人民軍隊。
這是新時期軍隊建設的總目標,是軍隊建設的主題,是軍隊建設一系列內容賴以展開的總綱領。要求軍隊抓住有利時機,搞好自身現代化建設,要求軍隊建設與國家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在綜合國力的增強中達到統一。
6.始終不渝地堅持人民軍隊的性質。
始終不渝地堅持人民軍隊性質,是貫徹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的一條主線。鄧小平同志在解決這一歷史性課題的偉大實踐中,揭示了人民軍隊性質在新時期的科學涵義與時代要求,闡述了思想政治建設作為堅持人民軍隊性質基本途徑的內在規律,提出了加強我軍政治工作與革命化建設的一整套新的理論。
7.中心是解決現代化的問題。
我軍建設的主要矛盾,是現代戰爭的客觀需要同我軍現代化水平還比較低的矛盾。武器裝備的現代化,是軍隊現代化的主要標志。要從實際情況出發,自力更生,有計劃、有步驟、有重點地發展武器裝備。科研要走在前面,多研制,多搞技術儲備。
8.提高軍隊建設的正規化水平。
“軍隊就要像軍隊的樣子”,“整頓軍隊必須嚴格紀律”。松懈是和平時期軍隊建設的最大危害,要從嚴治軍,嚴格紀律,嚴格按條令條例辦事。
9.把教育訓練提高到戰略地位。
和平時期部隊戰斗力的提高,主要靠訓練。部隊要提倡勤學苦練。努力辦好軍隊院校,培養適應現代戰爭需要的指揮、管理和技術軍官及各類專業人才。
10.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
逐步完善體制編制。實行精兵政策,加強后備力量建設,做到機構精干、精兵合成、平戰結合、增強效能、指揮靈便,提高戰斗力。
11.軍隊和國防建設是全黨和全國人民的事業。
堅持全民辦國防的指導思想,依靠人民建設國防是必然的和唯一的正確選擇。必須加強全民國防教育,建立有效的國防動員體制,建立強大的國防后備力量,搞好軍政軍民團結。
1.在軍隊建設的指導思想上,提出由隨時準備應付大戰轉到和平時期建設的軌道。
充分利用大仗打不起來的這段和平時期,在服從國家經濟建設大局的前提下,抓緊時間搞好軍隊的一些根本建設,努力把部隊整編好,把武器裝備搞精良,把干部培訓好,把一些規章制度建立和健全起來,把軍隊的一些關系理順。
2.在軍隊建設的目標上,完整地提出了建設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是新時期軍隊建設的總目標和總任務。
第一,全面整頓軍隊,做好反侵略戰爭準備;第二,堅定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和政策;第三,積極防御,確定適應現代戰爭的新戰法;第四,配好領導班子,實現軍隊干部隊伍“四化”;第五,精簡整編,改革體制;第六,在現有國力下加速改進軍隊武器裝備;第七,發揚優良傳統,提高部隊戰斗力;第八,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加強正規化建設;第九,加強對現代條件下人民戰爭的研究和準備;第十,密切軍民關系,提倡軍民共建社義精神文明。
3.指明了新時期我軍發展的基本途徑。
在改革中前進,把教育訓練提高到戰略地位,注重質量建設,走精兵強盛之路。新時期軍隊改革與建設的理論和方針原則,最主要的內容概括為:“一條主線”、“三個層次”。
4.對軍隊政治工作理論的新貢獻。
第一,闡述政工的指導思想,恢復政工的地位與作用;第二,明確提出軍隊要忠于黨、國家、社會主義、人民的論斷,進一步發展了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思想;第三,十分強調我軍政工的基本原則和優良傳統;第四,把保證政治上永遠合格作為政治工作的一項根本任務;第五,強調按照“四化”調整領導班子,加強領導班子和干部隊伍建設;第六,把培養“四有”軍人作為政工的一項重要任務;第七,軍民共建,改善軍政軍民關系;第八,強調加強和改進政治工作,提高工作的效率;第九,闡明新時期軍隊政治工作的改進、創新原則。
5.對毛澤東軍事經濟思想的發展。
第一,提出和平時期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的方針;第二,強調軍隊建設必須服從整個國家建設大局;第三,軍隊裝備現代化要采取研制與引進相結合的方法;第四,論述了精簡整編的軍事經濟原因和軍事經濟意義;第五,強調了新時期軍隊后勤工作的重要性和應遵循的原則。
6.對毛澤東軍事教育思想進行了豐富和發展。
(1)確立軍隊院校建設在軍隊建設中的戰略地位
軍隊院校是培養人才、進行理論和科技創新的重要基地,在軍隊建設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全軍院校要認真貫徹落實關于建設人才強國、推動教育改革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論述和決策指示,大力加強院校思想政治建設,努力培養大批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
(2)提出“三個面向”的教育方針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鄧小平多次指出,要使教育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目標逐漸相適應,并不斷為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培養大量的合格人才,不斷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和道德素質。
(3)創造性地提出一整套軍隊院校教育的指導原則。
無論時代條件和內外環境如何變化,人民軍隊始終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堅持用黨的科學理論武裝官兵,堅決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不斷加強軍隊黨的建設和干部隊伍建設,確保黨從思想上政治上組織上牢牢掌握軍隊。
總之,鄧小平新時期軍事思想是和平與發展時代最杰出、最有代表性的軍事思想。鄧小平新時期軍隊建設思想主要回答在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國家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條件下,如何開創中國特色精兵之路,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正規化革命軍隊的問題。
鄧小平同志主持軍委工作以來,在軍隊的革命化、現代化、正規化建設取得巨大的成就。軍隊在改革中不斷前進、戰斗力有很大增強、面貌發生重大變化,是我軍歷史上的一個嶄新的階段。我軍建設所取得的一切成就和進步,都凝聚他的智慧和心血。他把馬克思主義和我軍的實際相結合,提出新時期加強軍隊建設的方針原則,豐富和發展毛澤東軍事思想。
[1]鄧小平文選(第2卷、第3卷).
[2]鄧小平論國防和軍隊建設.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2.7,第1版.
[3]鄧小平關于新時期軍隊建設論述選編.北京:八一出版社,1993,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