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玉玲
(汝南縣中醫院康復科 河南駐馬店 463300)
隨著社會醫療水平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護理方法被應用到臨床中[1],且各種護理方法的優點不同[2]。中醫康復護理為近年來新興起的一種護理模式,此種護理模式有較為鮮明的特點,即辯證施護與整體觀念。本研究就中醫康復護理與常規內科護理應用于腦梗死患者臨床功能康復的臨床護理效果進行分析與討論,具體闡述如下。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3年8月至2014年6月汝南縣中醫院收治的腦梗死患者60例,所有患者均符合1995年全國第四次腦血管病學術會議制定的有關于腦梗死的臨床診斷標準。男34例,女26例,患者年齡43~81歲,平均56歲。60例患者距門診就診時間均<48 h,臨床多有偏癱、語言障礙及口角歪斜等癥狀。根據臨床護理方法不同分為觀察組及對照組,各30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給予常規內科護理。囑患者每日食用清淡易消化、低鹽、低脂、高蛋白食物,補充充足水分;每日應定時保持病房內空氣流通,臥床備品干凈整潔;對所有患者進行針對性的治療護理,包括降低顱內壓及促進血液循環等,若患者處于急性腦梗死時期,則給予去枕平臥位,定時進行拍背翻身。觀察組采取中醫康復護理。①心理護理:以熱情、親切的態度面對每一位患者,講解有關醫療知識,使患者對于臨床治療工作充滿信心,減少對疾病的恐懼心理。②中藥護理:以番瀉葉、甘油栓等藥物對患者腸道進行清潤,保持排便定時、通暢。③中醫穴位按摩:取上肢內關、少海、曲池、合谷,下肢承山、昆侖、涌泉、照海、膝眼等穴位進行按摩,并配合進行功能性鍛煉,對上下肢進行屈伸、內收、外展、內旋及外旋等動作。④康復護理:待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除進行簡單的肌肉屈伸運動外,指導患者進行站位及坐位訓練及日常生活能力訓練。
1.3 護理效果判定 參照美國國立衛生院神經功能缺損評分標準[3]。顯效:經臨床護理后,患者功能缺損情況降低49%以上,病殘程度為0~3級;有效:經臨床護理后,患者功能缺損情況降低18% ~49%;無效:經臨床護理后,患者功能缺損情況無改變,功能缺損情況降低<18%。有效率=顯效率+有效率。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16.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學處理,定性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30例患者中,顯效21例,有效6例,其臨床護理有效率高達90.00%;對照組30例患者中,顯效18例,有效5例,其臨床護理有效率為76.67%。觀察組有效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腦梗死屬常見腦血管病變,發病比例較高[4],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及生活質量?;颊咭蚰X梗死并未得到及時就診,致死致殘率極高,常見人體損害包括偏癱、殘疾及其他神經功能損害[5-6]。臨床常規內科護理一般以整體護理觀念為基礎,在此基礎上進行心理疏導、健康教育與康復護理。常規護理模式在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中的應用效果較為一般,研究發現,中醫康復護理在腦梗死功能康復中的應用效果更為顯著。中醫康復護理是在常規護理模式基礎上應用中醫藥物、手法進行臨床護理,可顯著改善患者的臨床功能康復效果。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中醫康復護理觀察組的護理有效率高于采用常規內科護理的對照組。綜上,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的康復效果較常規內科護理好,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1]劉曉花.中醫康復護理與?,F內科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的效果觀察[J].西部中醫藥,2013,26(10):117 -119.
[2]劉芳.中醫康復護理與常規內科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效果對比[J].中醫藥導報,2014,20(11):104 -106.
[3]甘素琴.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影響[J].中國民族民間醫藥,2012,53(3):145 -146.
[4]俞勤兒.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的影響[J].新中醫,2014,46(2):216 -218.
[5]岳曉香.中醫康復護理在腦梗死患者中的臨床應用[J].中國實用醫藥,2012,7(6):248 -249.
[6]王啟月,陳燕,楊旭.中醫康復護理對腦梗死患者功能康復的影響——附43例臨床資料[J].江蘇中醫藥,2014,46(11):62 -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