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蓮紅,駱軍霞,賀建文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23醫院內窺鏡診療中心,陜西 西安 710054)
?
護理質量層級管理模式在內鏡感染控制中的作用
王蓮紅,駱軍霞,賀建文
(中國人民解放軍第323醫院內窺鏡診療中心,陜西 西安 710054)
目的 探討護理質量層級管理模式在消化內鏡感染控制中的作用。方法 根據內鏡質量及醫院感染管理要求建立嚴格的護理質量層級管理體系,對比實施護理質量層級管理前后消化內鏡中心各項感染監測指標的差異。結果 實施護理質量管理后,胃、腸鏡內腔、水槽與消毒液及醫護人員手衛生合格率明顯提高,與實施前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χ2=5.048~8.469,P<0.05)。結論 在內鏡感染控制中,應用護理質量層級管理能夠有效控制內鏡感染,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消化內鏡;醫院管理;感染控制
目前臨床上,消化內鏡的使用非常廣泛,已成為消化系統疾病不可或缺的輔助診斷方法[1]。然而,內鏡感染的問題一直存在,疾病通過內鏡傳播亦時有發生[2],而且感染率居高不下,已成為醫院感染中的一個新的嚴峻問題[3]。本研究旨在探討護理質量層級管理在控制消化內鏡感染中所發揮的作用。現將結果報告如下。
1.1材料來源
我院于2013年2月15日開始正式實施護理質量層級管理模式,實施前為傳統一般護理管理,無層級管理。隨機抽取實施前胃鏡內腔、腸鏡內腔、胃鏡水槽、腸鏡水槽、胃鏡消毒液、腸鏡消毒液、手衛生標本分別為56、56、28、28、28、28、84份,實施后分別為168、168、112、56、112、56、84份。
1.2方法
內鏡傳統一般護理管理包括對護士的培訓、消毒液的管理、多酶洗液的合理應用、定期消毒等[3]。護理質量層級管理:將護理部門從高到低逐層分為護理部、科室護士長、醫院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內鏡中心質控小組、質控員,各級各司其職,協調配合,共同控制消化內鏡感染率。護理部根據特殊護理單元要求,制定內鏡專科評分標準、專科實施計劃和方案。每月至少1次監控內鏡中心護理質量。科室護士長落實護理部質量監控和專項檢查,直接向護理部匯報檢查結果并告知內鏡中心,協助查找原因以及整改措施的制定、落實,對質控小組成員進行培訓、考核和日常監督。醫院護理質量管理委員會定期對消毒質量總結,對存在問題進行原因分析、整改并評價效果。內鏡中心質控小組以內鏡護士長為管理核心,明確質控標準和實施辦法,按質控標準落實每月1次的質控自查,協助配合質控層級的質量檢查及采樣。質控員按要求培訓上崗,并分層次在崗培訓、考核,學習《內鏡清洗消毒技術規范》,嚴格消毒隔離制度和操作流程等。
實施護理質量管理后,胃鏡內腔、腸鏡內腔、胃鏡水槽、腸鏡水槽、胃鏡消毒液、腸鏡消毒液、手衛生合格率明顯提高,與實施前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χ2=5.048~8.469,P<0.05)。見表1。

表1 層級管理實施前后各標本檢測合格率比較(χ/%)
目前臨床上消化內鏡應用廣泛,然而其材料特殊,構造復雜[4-5],消毒滅菌難度大[6-7]。研究顯示,內鏡檢查引起的感染率為0.8%[8],而且有研究報道,HIV和HBV均可通過內鏡檢查傳播[9],并且醫院HBsAg污染率達6%,嚴重影響了受檢查者的健康安全[10]。因此,消化內鏡及其附件的消毒滅菌合格率不容忽視。本研究旨在探討護理質量層級管理在控制消化內鏡感染中所發揮的作用。
本研究結果顯示,實施護理質量管理后,胃鏡內腔、腸鏡內腔、胃鏡水槽、腸鏡水槽、胃鏡消毒液、腸鏡消毒液、手衛生合格率明顯提高,與實施前比較差異均有顯著性,以上結果說明實施護理質量層級管理可以提高內鏡感染監測質量。由于以往的感染控制情況主要是由每月1次的隨機采樣監測,所以結果僅代表所采樣的內鏡是否達標,這是醫院感染管理的盲區[11-12]。然而護理質量層級管理模式在以往一般護理的基礎上進行分級管理,使各級間各司其職,協調配合,使內鏡中心感染管理規范化[13],可以減少內鏡污染的發生率,從而提高醫療檢查的質量[14]。
在控制內鏡感染的諸多環節中,人是最重要的一環[15]。管理者和護士的自身素質對于控制內鏡感染十分重要,因而,需要一支高素質的護理隊伍來保證檢查質量,以適應新的發展需要。
總之,在內鏡感染控制中,應用護理質量層級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內鏡感染,值得臨床上推廣應用。
[1] 王立新,張靜濤. 循證護理用于消化內鏡中心感染控制流程優化管理措施的效果評價[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2,28(23):93-94.
[2] KUWABARA T, CHAYAMA K, TANAKA S, et al. Compliance with standard precautions among gastrointestinal endoscopists and endoscopy nurses in Japan[J]. Am J Infect Control, 2012, 40(1): 80.
[3] 潘菌,張瑾,鄭穎,等. 新時期消化內鏡中心護理工作模式思考[J]. 世界華人消化雜志, 2010,18(19):1961-1963.
[4] 阮華娟. 專科護士的培養和合理利用研究[J]. 齊魯護理雜志, 2010,16(1):43-45.
[5] 宋金霞,劉成娟,孫桂霞,等. 護理人員身心健康問題分析及管理對策[J]. 齊魯醫學雜志, 2011,26(3):267-268.
[6] 孫愛玲,高建智,張小莉,等. 臨床護理教學全程導師制帶教模式的應用效果[J]. 青島大學醫學院學報, 2011,47(2):176-177, 179.
[7] 師莉娟. 淺談胃腸鏡室護理工作的風險管理[J]. 吉林醫學, 2011,32(29):6255-6256.
[8] 張華. 重癥監護病房(ICU)院內感染的控制[J]. 中國實用醫藥, 2010,5(6):207-209.
[9] 冀平光. 現代醫學在中醫醫院的定位和作用[J]. 中華現代醫院管理雜志, 2011,9(1):12-15.
[10]李夏明,王學艷,畢蓉蓉,等. 護理人員在醫院感染控制中的角色與作用[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0,20(16):2477-2479.
[11]劉愛梅,于春艷. 實現醫院感染控制工作的持續改進預防醫院感染[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0,20(13):1897-1898.
[12]李六億,賈會學,賈建俠,等. 綜合醫院多藥耐藥菌醫院感染控制效果的研究[J]. 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 2011,21(20):4306-4308.
[13]王鵬,李金波. 關于基層醫院感染控制措施的幾點思考[J]. 中國現代醫生, 2010,48(3):81,86.
[14]王玨,蔡俊強. 三級網絡管理在基層醫院感染控制中的作用[J]. 實用醫院臨床雜志, 2010,7(5):119-120.
[15]BEILENHOFF U, NEUMANN C S. Quality assurance in endoscopy nursing[J]. Best Pract Res Clin Gastroenterol, 2011,25(3):371-385.
(本文編輯 厲建強)
2014-02-23;
2014-09-16
王蓮紅(1970-),女,主管護師。
R473.5
B
1008-0341(2015)01-009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