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棋斌
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進行得如火如荼,我們當前也對聲樂學習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音樂中的一門特殊專業,在專業的學習與訓練中往往是非常抽象的,它本身具有很強的技術性。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沒有教師正確的引導,很容易造成學生在學習聲樂的過程中感覺到茫然,尤其是對于剛剛步入聲樂的學者而言,這對給學生們后來的學習帶來很大程度的困擾。鑒于此,本文將著重對當前出現的三種主要誤區進行闡述,希望能夠給廣發的聲樂學習者一點啟示,從而最大限度地避免聲樂學習的誤區,不斷提高自身的演唱水平,順利步入聲樂藝術的殿堂。
關鍵詞:聲樂 ?學習 ?誤區 ?思考
隨著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學習聲樂藝術的人也越來越多。雖然說這能夠讓人們的情操得到陶冶,藝術素養得到提高。但是我們往往會發現很多學習者由于對聲樂藝術本身認識不足。在學習過程中會陷入各種“誤區”當中,這樣一來會給未來的學習和提高帶來很大的困擾。
一、顛倒上下腭在歌唱運動中的主次關系
換句話說,就是在訓練或者演唱過程中用拉下巴使口腔打開。大量的事實證明,這樣很容易造成歌唱時下巴緊張而讓喉頭用力。眾所周知,聲樂學習中的一個重要基礎條件是讓口腔與后咽打開。通常情況下,口腔與后咽能否打開將會在很大程度上直接決定發聲位置的高低。從而影響整個訓練或者演唱的聲音效果。一般地說,正確的口腔與后咽的打開應該是這樣的:首先要讓自己的身體處于一個完全放松的狀態下,然后把力量集中到后咽壁下端的支點上。值得注意的是,在這個過程中學習者要主動抬上腭,并且非常自然帶動下巴運動。這時學習者應當會感覺到脖子和下巴有向下和向后的感覺。當做到第二和第三個時應當會感到“大哈氣”。事實表明,通過這種形式的訓練可以讓口前和后咽打開的同時也有效訓練了呼氣與吸氣的相互協調。但是很多教師和學生卻并未對此引起足夠的重視。甚至有的教師還單純的認為所有學習者都會自覺主動的去張嘴,無需強調他們去訓練,這樣會讓學生不會去有意去分清歌唱運動過程中上下腭誰為主誰為次,完全就是隨意的去拉下巴,而且只要是感覺自己已經把口張到最大就認為已經達到要求了,結果歌唱的時候極易造成下巴緊張,喉頭用力,從而給后來的學習帶來很大的麻煩。
二、過份強調科學氣息以及比喻不恰當
有一點大家都知道的是,不論是什么事情,如果我們對其過分強調,很多時候會適得其反,聲樂訓練也不會例外。但是在實際訓練過程中,聲樂教師依然會過分強調呼吸的重要性,卻忽視了發聲過程其實是全身肌肉與發聲器運動的過程。這樣一來就會直接造成學生認為吸的氣越多越好、呼的時間越長效果就會越好。其實這是不科學的,因為人在吸氣過程中如果力量越大。呼氣力量的反作用力也會隨之越強。這樣只會引起身體力量越來越緊張,給聲帶造成的錯誤壓力越大,在這種狀態下表現出來的聲音往往是僵硬而毫無活力的。除此之外,比喻不恰當也很容易將學生帶入學習聲樂的誤區中。由于聲樂本身與其它藝術門類(比方說各種樂器)是不一樣的,它顯得比較抽象,更多的是需要學習者自己的領悟和感受。因此為了更好地讓學習者明白聲樂相關知識的含義以及用法,聲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會去借助一些比喻將那些抽象的理論形象化,這本來是無可厚非的。但是事實表明,如果聲樂教師引用的比喻不恰當的話則很容易造成學生產生誤解。舉一個聲樂教學中教師常用的一句話:“聲音是靠腰部的力量來支持的”。此話本身是沒有什么錯誤的,但教師如果不對其加任何解釋,僅此來概括歌唱氣息的感覺則值得商榷了,如果我們通過抬重東西來體會腰部支持的用力感覺很顯然是不恰當的,為什么會這么說呢?當我們抬重東西的時候,通常情況下我們會吸一口氣,然后再將橫隔膜猛的往上一提,與此同時聲門也會在瞬間關閉,這樣一來就會讓氣憋在上胸,而小腹在這個過程中必然會不斷地往上加強力量,這會促使咽部和頸部肌肉為了擋氣會對聲帶更加用力逼迫,為的是能夠抗衡往下用力和小腹往上的力量,從而給人一種力量向上的感覺。但是這種用力方向是橫向的,與科學發聲中的力量是不相符的。一般地說,科學發聲中的力量應將勞動中向上提的力量轉變成自上而下非常放松的力量。具體地說,就是將逼迫聲帶的力量轉變成振動自如和向后拉緊的力量;把后背向前上方緊逼的力量;變成向后和向下擴張的力量。
三、歌唱的位置與共鳴的平衡
眾所周知,歌唱的最佳效果就是需要達到頭腔共鳴、口腔共鳴、胸腔共鳴等等不同位置一起產生共鳴。如果僅僅是強調其中一種共鳴是不合理的。比方說有一些學者為了讓自己發出的聲音洪亮有意去追求鼻腔的共鳴,但是如果鼻音過重的話往往會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其他腔體的共鳴,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娘娘腔”了。這樣一來并不會感覺到身心的愉悅,而會有一種干澀、發悶毫無穿透力的感覺。而還有一些歌唱者刻意去追求戲劇性的聲音而過度的強調胸腔共鳴,這樣非常容易產生喉音,所發出的聲音往往會顯得較為沉重,通常會給人一種做作和不自然的感覺。鑒于此,歌唱歌在歌唱過程中應當根據自身嗓音的實際情況去選擇適合自己的歌曲,而聲樂教師因材施教才是最好的教學方法,以此開幫助學習者最大限度的發揮出他們的歌唱優勢。
四、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聲樂的廣泛關注,在學習過程中應當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科學發聲的用力方法,從而避免在聲樂學習中步入誤區當中。除了上述所講到的三種誤區之外,其實還有很多,比方說心理上的誤區以及傳統的教學模式的誤區,這些都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但是有一個最根本的原則,就是結合學習者的實際最大限度的發揮出自身的優勢,聲樂教師需要因材施教,只有這樣才能讓更多的人喜歡音樂,幫助他們不如音樂的殿堂。
參考文獻:
[1]周新華,李坤華.對聲樂學習誤區的思考[J].昌吉學院學報,2010,(03).
[2]趙大海.有關聲樂學習誤區的改進意見[J].劇作家,2009,(01).
[3]郝孟榮.聲樂學習中的兩個“誤區”[J].時代文學,200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