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大學商學院 胡森
公司特征對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響研究——來自2011~2013年冶金行業的經驗數據
安徽大學商學院 胡森
摘 要:本文以我國滬深兩市22家冶金行業上市公司2011~2013年的數據為樣本,構建環境信息披露指數,建立多元回歸模型實證研究公司特征對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響,得出員工教育背景、公司規模、股權集中度、流通股比例與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水平正相關,而獨立董事比例、負債比例不顯著相關的結論,并據此提出提升我國冶金行業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建議。
關鍵詞:上市公司 環境信息 公司特征 冶金行業
2015年3月24日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的《關于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要將“綠色化”加入“新四化”,形成“新五化”。根據環保部公布的2013年環境統計年報數據顯示,全國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同比下降2.93%、氨氮排放量同比下降3.12%、二氧化硫排放量同比下降3.48%、氮氧化物排放量同比下降4.72%,可見下降比率并不高。這表明了環境形勢依然嚴峻,污染治理任務仍然艱巨。
目前,環境信息披露作為一種有效的監管手段,得到包括投資者、政府以及社會輿論等在內的各界人士越來越多的關注,因此,加強關于公司特征對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響研究具有鮮明的實踐意義。冶金行業作為我國重污染行業的典型代表,其信息披露現狀可以看做是我國污染行業信息披露現狀的縮影,故本文以我國冶金行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實證研究公司特征對我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響。
2.1 國外文獻
Dierkes和Coppock(1978)、Trotman和 Bradley(1981)、Patten(1992)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公司規模與環境信息披露水平正相關[1-3];PeterA.Stanwick(1998)的實證結果與之相反。Fama(1983)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獨立董事比例與環境信息披露水平正相關[4];Eng和Mak(2003)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獨立董事比例與環境信息披露水平負相關;Simon和Karshun Wong(2001)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獨立董事比例與環境信息披露水平正相關但不顯著。McGuire(1988)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公司負債比例與環境信息披露水平正相關[5]。
2.2 國內文獻
湯亞莉等(2006)、李晚金等(2008)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公司規模與環境信息披露水平正相關[6-7]。鄒立(2008)通過實證研究發現,獨立董事比例與環境信息披露水平呈正相關關系;殷楓(2006)的實證結果與之相反。鄭春美等(2013)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公司負債比例與環境信息披露水平正相關[8];唐久芳等(2008)的實證結果與之相反。肖華芳(2007)等人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公司股權集中度與自愿性披露水平正相關;陳冉(2009)的實證結果與之相反。程隆云等(2011)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公司流通股比例與環境信息披露顯著正相關[9-10];田云玲等(2010)的實證結果與之相反。
從上述研究現狀可以看出,不管是國內還是國外,關于公司特征對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響研究均取得了豐碩成果。但仍然存在以下兩點不足:首先,相關影響因素選取的深度和廣度可能還有所欠缺;其次,系統進行的實證研究較少。對此,本文主要在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拓展:第一,在相關影響因素的選取上增加了員工教育背景;第二,嘗試對關于公司特征對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水平的影響進行系統的實證研究。
3.1 研究假設
根據態度—行為理論,當公司員工被建議考慮加強環境保護時,如果該建議遠遠超過他們現有的認識水平,很少會有人愿意選擇改變現狀。王鳳(2008)通過實證研究發現受教育程度與個人環保習慣、公共環保行為呈顯著正相關,且對環保知識的形成有顯著的正向影響作用[11]。據此,本文提出假設1。
假設1:上市公司員工的受教育程度越高,環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
根據社會責任理論,上市公司不僅是社會財富的重要創造者,也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踐行者,肩負著義不容辭的環保義務,而規模越大的公司,示范效應越顯著。據此,本文提出假設2。
假設2:上市公司資產規模越大,環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
上市公司獨立董事身份獨立而且一般是會計和經濟領域方面的專家,更能夠站在投資者的立場上客觀地對公司的信息披露狀況發表意見,從而監督公司經理人員的行為。據此,本文提出假設3。
假設3:上市公司獨立董事比例越高,環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
根據契約理論,上市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越高,則意味著股東侵占債權人利益的風險越高,為了降低此風險,管理層會更愿意披露更多的信息,以此增強債權人對公司的信心。據此,本文提出假設4。
假設4:上市公司負債比例越高,環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
我國上市公司的大股東主要是國有股和法人股,政府對公司各領域(這里當然也包括環境保護領域)的監督比較頻繁,這在一定程度上對于提升公司的環保意識和環保行為具有顯著促進作用。據此,本文提出假設5。
假設5:上市公司股權集中度越高,環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
根據蝴蝶效應,雖然大部分流通股股東對公司的影響有限,但通過拋售或者拒絕購買環境績效差的公司的股票等行為,仍然有可能會形成一個對公司負面影響放大的效果,該效應也將導致公司傾向于披露更多的環境信息。據此,本文提出假設6。
假設6: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比例越高,環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
3.2 樣本選取與數據來源
本文選取滬深兩市的冶金行業A股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包括鋼鐵和有色金屬冶煉,搜集到在2011至2013三個年度內同時發布年報及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的22家公司共66個樣本。環境信息披露指數(EDI)依據年報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中的數據手工整理并評分得出,年報和企業社會責任報告均來源于巨潮資訊網,觀察樣本中的員工教育背景(EDU)和獨立董事比例(INDEP)依據年報整理計算得出,公司規模(lnSIZE)、負債比例(DEBT)、股權集中度(HERF)和流通股比例(BLOC)來源于CSMAR數據庫。本文使用EViews7.2軟件分析樣本數據。
3.3 變量設定
被解釋變量為環境信息披露指數,反映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水平。本文在前人研究基礎上,結合我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特點和數據采集的可行性,主要從八個方面來衡量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狀況,具體評分情況如表1所示。本文變量定義表如表2所示。

表1 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指數評分表

3環保經常性支出(排污費、綠化費、治理費等) 2 同上4 環保措施增加企業效益 2 同上5政府給予的環保撥款、補貼、獎勵等 2 同上6 污染物排放量減少或達標的情況 2 同上7原材料及能源消耗的減少、利用率的提高等 2 同上8 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情況 2 同上

表2 變量定義表
3.4 模型設定
為了分析公司特征以及公司特征各變量之間的關系,我們建立了如下模型:

4.1 描述性統計
表3是各變量的描述性統計結果,包括樣本數、均值、標準差、最小值以及最大值。由表3中可以看出,EDI的均值和標準差分別為0.6693和0.17909,說明我國冶金行業上市公司的總體環境信息披露水平中等偏上,但與國際最佳披露水平還存在一定差距。同時,EDI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別為0.25和0.94,說明我國冶金行業上市公司之間的信息披露水平差距較大。

表3 各變量描述性統計

DEBT 66 0.5704 0.19067 0.12 0.82 HERF(%) 66 63.45 13.27589 42.99 85.91 BLOC 66 0.8674 0.22828 0.25 1
4.2 相關性分析
各變量之間的相關性分析如表4所示,其中,下三角為pearson相關系數,上三角為spearman相關系數。由表4中可以看出,EDI與除INDEP之外的其他變量均在0.01水平下顯著相關,表明模型變量的選取比較合理,但具體結論還需后文實證結果進一步檢驗。

表4 各變量的相關性分析
4.3 多元線性回歸
對模型進行多元回歸分析的結果如表5所示。檢驗結果如下:第一,調整后的R2=0.666864,說明模型的擬合效果好。第二,D-W統計量=2.021763,說明得到的回歸結果是最優線性無偏的。第三,員工教育背景(EDU)、公司規模(lnSIZE)、股權集中度(HERF)以及流通股比例(BLOC)與環境信息披露水平顯著正相關,所以不否定假設1、2、5、6。第四,獨立董事比例(INDEP)與負債比例(DEBT)與環境信息披露水平的關系均不顯著,所以假設3和假設4被否定。

表5 多元回歸結果表
根據上述實證研究,本文得出以下結論:第一,冶金行業上市公司的總體環境信息披露水平中等偏上,但公司之間的信息披露水平差距較大。第二,公司員工的受教育程度越高,越有利于提升公司的環境信息披露水平;規模越大的公司,經營管理水平越高,環保理念越先進,環境信息披露水平越高;公司的股權集中度越高,大股東對公司的控制力越強,對管理層的監督也越有力,從而敦促公司披露更多的環境信息;公司的流通股比例越高,公司越有可能披露更多的環境信息。第三,獨立董事比例和負債比例不是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水平的決定因素。
參考文獻
[1] Dierkes M,Coppock R.Europe tries the corporate social report[J].Business and Society Review,1978(16).
[2] Trotman K,Bradley G.Associations between social responsibility disclosure and Characteristics[J]. 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81(6).
[3] Patten D M.Intraindustry Environmental Disclosures in Response to the Alaskan Oil Spill:Anode on Legitimacy Theory[J]. Accounting,Organizations and Society,1992(17).
[4] Fama E,Jensen M.Separation of Ownership and Control[J].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cs,1983(26).
[5] McGuire J B,Sundgren A,Sehneeweis T.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finn financial performance[J].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1988(4).
[6] 湯亞莉,陳自力,劉星,李文紅.我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狀況及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管理世界,2006(1).
[7] 李晚金,匡小蘭,龔光明.環境信息披露的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滬市201家上市公司的實證檢驗[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8(3).
[8] 鄭春美,向淳.我國上市公司環境信息披露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滬市170家上市公司的實證研究[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6).
[9] 張彥,關民.企業環境信息披露的外部影響因素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9(6).
[10] 程隆云,李志敏,馬麗.企業環境信息披露影響因素分析[J].經濟與管理研究,2011(11).
[11] 王鳳.公眾參與環保行為影響因素的實證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8(6).
中圖分類號:F830.9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298(2015)05(c)-0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