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旻
(成都體育學院體育系,四川成都610041)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高校公共體育課程的可行性研究
——以西昌學院為例
曾旻
(成都體育學院體育系,四川成都610041)
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積淀,是一筆豐厚的財富。將優秀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教學內容,對豐富體育課程教學內容,增添體育課的吸引力和激發學生潛在的運動興趣起推動作用;可以豐富校本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提高多元化教學和促進教學水平的進步起促進作用;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和適應社會能力的培養起積極作用;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傳承與發展,以及弘揚優秀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播增添路徑。
西昌學院;公共體育課;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可行性
西昌學院坐落在我國最大的彝族集居區——涼山州。學院所處地理位置優越,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開展的區域優勢和人民群眾基礎良好,在校的少數民族學生較多。因此,選擇一些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地區特色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課堂,對學校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具有重要價值作用,對進一步傳承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推廣具有深遠影響,對繼續弘揚我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播具有重要意義。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是高校體育教學資源的補充,可以極大地豐富學校體育教學內容,拓展學生學習范圍,滿足學生的選擇空間。
1.1 研究對象
本文以西昌學院公共體育課為研究對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獻資料法
根據論文的需要,通過對CNKI、萬方數據、超星閱讀器等查閱有關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在高校公共體育課教學中運用方面的資料,為之后的研究提供理論基礎。
1.2.2 問卷調查法
為了摸清人們對高校公共體育課融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支持度和看法,對學校的領導、教師、學生進行問卷調查。領導問卷10份,收回問卷10份,其中有效問卷10份,有效問卷回收率100%;教師問卷44份,收回問卷44份,其中有效問卷43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7.7%;學生問卷300份,收回問卷285份,其中有效問卷274份,有效問卷回收率91.3%。
1.2.3 數理統計法
回收的調查問卷數據采用Excel統計軟件進行處理。
1.2.4 專家訪談法
擬定好訪談提綱,對學校分管領導、西昌學院體育學院領導、體育教師行實地訪談,并做好詳細的訪談筆錄,為下一步研究撰寫奠定了基礎。
2.1 西昌學院公共體育課選項課內容設置和學生選擇意向調查與分析
從體育學院教學秘書處了解到,為滿足學生選擇的需要,西昌學院公共體育選項課程內容共推出7個項目,分別是:籃球、足球、排球、羽毛球、武術、健美操、游泳,見表1。

表1 西昌學院公共體育選項課程內容設置和學生選擇意向調查表(n=274)
表1顯示,截至目前,西昌學院公共體育課并沒有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教學內容。課程內容的設置以現代競技體育項目為主體,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有關的只有“武術”這個項目。進一步分析看出,學生們選擇的項目一方面是對體能要求不高、相互對抗不激烈;另一方面是具有年輕人青春、時尚特點。并且對調查的學生問卷結果分析,西昌學院公共體育課程項目的設置上雖然比較單一,但基本上能滿足學生們的選擇空間。
2.2 學校領導對新增體育項目作為公共體育課教學內容的支持度調查與分析
近幾年,一些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內容作為西昌學院運動會開閉幕式表演、教職工趣味比賽、學生活動項目開展。這些項目的設置都是經過學校領導批準之后開展的,充分說明部門領導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并沒有產生排斥的態度,反之將其利用來豐富校園文化建設。從學院校團委處了解到,學校每年組織的學生文體活動中,涉及到眾多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例如:達體舞、拔河)。為了真正得到學校領導對新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公共體育課的意見,制定訪談提綱進行訪問和調查。調查結果,表2。

表2 學校領導對新增體育項目作為公共體育課的支持度調查表(n=10)
表2顯示,學校領導對公共體育課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支持度非常高。尤其值得欣慰的是,校級領導90%的表示支持。這就證明,在西昌學院公共體育課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具有較強的可行性。
2.3 體育學院領導、教師對新增體育項目作為公共體育課的支持度調查與分析
2.3.1 體育學院概況及全體教職工結構情況調查與分析
西昌學院體育學院始建于1983年,1999年改為三年制體育教育專科,2005年開始招收體育教育本科,2007年開始招收社會體育本科。目前,設有體育教育本、專科和社會體育本、專科兩個專業,專業設置本著社會的發展和需求以及民族地區的實際,辦學規模逐年擴大。
現有教職員工44人,其中正副教授23人,講師18人,助教2人,教輔人員1人。教師隊伍中碩士研究生20人、在讀博士1人。激流回旋國際級裁判員1人、國家級裁判員2人、國家一級裁判員6人、國際健將(原國家七星越野隊隊長)1人、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和社會保障部CETTIC戶外運動員領隊2人、全國游泳教員高級考官1人、跆拳道職業指導員考評員1人,健美操國家一級社會指導員1人。截止2015年5月,所有教師年齡最大的不過60歲,最小的28歲,平均年齡不過40歲左右,是一支富有學問和年輕朝氣的教師隊伍。從體育教師授課的情況來看,他們主要教學的是田徑、籃球、足球、排球、網球、武術、羽毛球、健美操、體育舞蹈等20多個方向,但也有部分教師曾經接觸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
2.3.2 體育學院領導、教師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了解情況調查與分析
從體育學院領導、教師授課的情況來看,有部分教師接觸過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為了徹底摸清學院領導和教師隊伍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掌握情況,對體育學院全體教職工做進一步調查。調查結果,表3。

表3 教師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了解情況調查表(n=43)
表3顯示,西昌學院體育學院的大部分教師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有一定的了解。進一步訪談得知,他們有的從事這方面相關的研究,有的擔任過這方面比賽的裁判,有的還作為教練訓練過參加民族運動會比賽的隊員。
2.3.3 體育學院領導、教師對新增體育項目作為公共體育課的支持度調查與分析
對體育學院領導和專職教師調查得知,處在民族地區的高校,有義務承擔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普及與推廣,有責任為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出謀劃策。所以,他們一致支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學校公共體育。調查結果見表4。

表4 體育學院領導、教師對公共體育課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支持度調查表(n=43)
表4顯示,體育學院的43名教師大部分支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公共體育課的教學內容。對持一般、不太支持和完全不支持態度的老師進行訪談,主要是因為有以下幾個方面:(1)自身沒有接觸過這方面的學習,怕影響教學的順利進行;(2)對現在上課的教學內容相當熟悉了,如果要去教授新的內容,必定會花費大量的時間;(3)本身沒有進行過實驗性教學,不能預測具體的教學方案和效果。
2.4 學生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公共體育課教學內容的支持度調查與分析
2.4.1 學生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了解情況調查與分析
為了進一步掌握學生們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了解情況,選取二年級的在校學生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見表5。

表5 學生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了解情況調查表(n=274)
表5顯示,學生們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了解程度一般。對學生進行一步訪談得知,他們參加體育課和課外鍛煉活動,主要都是與現代體育項目為主;學習涉及的學科范圍大部分與自己本專業相關;生活和社交中,常常聊起的話題和組織的活動都與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不相關。
2.4.2 學生獲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知識的主要途徑調查與分析
在學生了解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的基礎上,對學生獲得這些體育文化知識的途徑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見表6

表6 學生獲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知識的主要途徑調查表(n=274)
表6顯示,學生們獲得少數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知識的途徑主要集中在運動會、學生活動和媒體報道者三方面。這說明,學生獲取民族傳統體育文化知識的途徑比較狹窄,學校教師在這方面還存在缺陷。
2.4.4 學生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喜歡程度調查與分析
通過對《中華民族傳統體育志》相關書籍的查閱,梳理了部分涼山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對學生喜歡程度進行調查。調查結果見表7

表7 學生對部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喜歡程度調查表(n=274)
表7顯示,學生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有較高的興趣,特別是對一些耳熟能詳的項目。通過對學生進一步了解得知,學生們對那些不經常提起的項目并不是不喜歡,而是沒有聽說過。
2.4.5 學生對新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公共體育課的支持度調查與分析
主觀意識上的需求愿望是提高體育參與積極性的主導因素,學生們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主觀需求愿望越高,或者說是他們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興趣越濃,說明他們的支持態度越高。為此對學生進行了公共體育課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支持態度調查。調查結果表8。

表8 學生對公共體育課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支持度調查表(n=274)
表8顯示,絕大部分的學生支持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公共體育課。對持一般、不太支持和完全不支持態度的學生進行訪談發現,它們認為,教學內容的設置對于他們來說影響不大,主要達到鍛煉身體的目的就行,并不是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報以排斥的態度。
2.5 學校硬件設施對新增體育運動項目教學保障的調查與分析
體育學院現有標準400米半圓式塑膠田徑場2個(含人工草皮足球場2個),籃、排球場共21個(其中塑膠場地11個),網球場2個,標準恒溫游泳館一棟,25×50米標準游泳池1個,15×25米練習游泳池1個,多功能室內館一棟,羽毛球館二棟,乒乓球館一棟,籃球館一棟,健美操館二棟,綜合健身訓練館3個,《國家大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中心一個,運動與健康教學示范中心一個。見表9。

表9 西昌學院體育場地設施調查表
表9顯示,學校室內、室外運動場地廣闊,完全能滿足學生上課需要,并且這些場地設施基本上都可以作為彝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教學場地。具體說,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本身對場地的要求并不高,例如:摔跤項目,體操館、健身房和室內球館完全有能力保證教學的順利進行;射箭和射弩項目,利用多功能內室球場就能很好的完成教學;老虎搶蛋,室外籃球場上一小塊空地和足球場草坪就可以順利的開展教學活動。
3.1 結論
3.1.1 迄今為止,西昌學院公共體育課中并沒有開設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教學內容。
3.1.2 公共體育課程內容的設置主要集中在現代體育項目上,雖然項目的設置比較單一,但是基本上能滿足學生的選擇需要。
3.1.3 大部分學生都局限于通過體育課上體育教師偶爾會介紹相關信息、運動會、媒體報道、文藝晚會、大學生活動等方式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項目有所了解。
3.1.4 學校領導、學院領導和教師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公共體育課的支持度較高。學生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融入公共體育課的意愿強烈。
3.1.5 學院師資力量和硬件設施條件完全可以保證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順利開展。
綜上所述,西昌學院公共體育課融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作為教學內容的可行性較強。首先學校地處少數民族地區具有豐富的課程開發資源;其次是校領導、體育學院教師的支持度較高,以及學生對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呼吁比較強烈;最后,學校的師資力量和硬件設施完全能保障教學的順利開展。
3.2 建議
3.2.1 項目選擇的原則
(1)“健康性”原則。“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是學校體育教學理念的宗旨,是構建身心、身體、社會適應的“三維健康觀”發展的前提條件。所以,在選擇項目作為公共體育課程教學內容中,應該圍繞“健康第一”的指導原則。
(2)“優先性”原則。據統計,涼山州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共計40多項。因此,在項目的原則上一定要考慮其優先性,對于符合學生身心、身體、社會適應發展,又滿足教學目標相一致,并且動作結構簡單的,應該優先考慮到被選擇的對象;對于那些動作復雜,容易被人們忘記的項目,可以加以改進后再融入到選擇對象中;對于一些“傳情”、“愛意”的項目就不適合在學校開展,也不利于學生身心健康的發展要求。
(3)“實效性”原則。項目的選擇應該要盡可能減少資源投入,包括財力資源、物力資源、時間資源、人力資源等方面的控制。
(4)“娛樂性”原則。所選擇的項目應該具有一定的娛樂性,它建立快樂學習氛圍的重要組成要素。
(6)“科學性”原則。應科學的運用體育課教學原理,將學習理論知識與教學實踐科學的相互結合,對教學目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教學流程等環節進行科學規劃。
(7)“安全性”原則。一些彝族傳統體育項目帶有一定的危險性(例如:射弩、馬上運動)。因此,在選擇項目的時候,一定要考慮項目的危險性,容易發生傷害事故的項目盡量不要作為教材選擇內容,動作簡單、危險系數低的內容優先考慮,始終將教學安全事故置于首要位置,從而確保學生的人生安全。
3.2.2 課程組織、實施與評價
(1)課程組織。根據以上選取教學內容的原則,體育學院應組織教師對涼山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進行發掘和整理并選擇一些項目開展公共體育課教學,涼山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中的:摔跤、射弩、射箭、互布吉則、皮風子、陀螺、磨秋、跳火繩、跳牛、跳板凳、跳小單門、棕球、水包團、皮球窩、撒實威威、青木咱拉、十六趕將軍、月亮棋、跳大海、耍龍、耍獅子、老虎搶蛋、日爾噶、竿術、頂頭、抵肩、手拉手、扭扁擔、頂扁擔、抽爾滿古等都適合高校公共體育課開展。
(2)課程的實施原則和標準按照學校教學大綱進行,采取網上選課的運行機制開設成選修課的教學模式。
(3)根據開設的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制定相應的評價體系和考核標準。
注釋及參考文獻:
[1]國家教委.全國普通高校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M].1961.
[2]國家教委.普通高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M].1992.
[3]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M].2002.
[4]教育部.全國普通高校學校體育課程指導綱要[M].2002.8.6.
[5]國家民、委國家體育總局.關于加強少數民族體育工作的意見[M].2006.
[6]曲宗湖.大學體育課程改革[M].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4:10-12.
[7]叢立新.課程改革的教學支持研究[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0:218.
[8]白晉湘.民族民間體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3.
[9]周繼豪高校體育課程管理[M].北京:北京體育大學出版社,2006.
[10]劉芳.學校體育資源與社會共享的可行性及對策的探討[J].沈陽體育學院學報,1999(1):10-12.
[11]陳國瑞.中國民族傳統體育的現狀及走向世界的對策[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00(1):23-27.
[12]李紹成.民族傳統體育與高校體育教學[J].體育科學,2002(6):19-21.
[13]張晶.少數民族體育進入高校體育課堂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9):94-95.
[14]崔建功.民族傳統體育學科建設的基本理論問題[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7(5):94-95.
[15]劉懌.新中國高校公共體育課程演進歷程及改革[D].鄭州:河南大學,2007.
[16]王南童.少數民族傳統體育納入貴州高校體育課程資源體系的研究[D].武漢:武漢體育學院,2009.
Feasibility Study on the Integr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Sports of Ethnic Minorities in the Course of 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Taking Xichang College as an Example
ZENG M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Chengdu Sport University,Chengdu,Sichuan 610041)
It is a huge wealth that the 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 project has a deep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heritage.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as the teaching content,it can play a promoting role to rich sports curriculum teaching content,add the attractiveness of the physical education and inspire students'potential interest in sport;it can play a positive promoting role to enrich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resources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improv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teaching and promote the teaching level of progress;it can play a positive role for development of students'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and adaptation to social skills training;it can add path for the inheritance and development of traditional ethnic sports and the fine traditional culture of the Chinese nation spread.
Xichang college;public physical education;minority traditional sports;feasibility
G807.4
A
1673-1891(2015)03-0120-05
2015-06-10
曾旻(1992-),男,2012級本科學生,主要研究方向:體育教育訓練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