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剛
(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 公共基礎系,江蘇 泰州 225300)
試對高校年輕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探析
孫永剛
(南京中醫藥大學翰林學院 公共基礎系,江蘇 泰州 225300)
中國是英語教育大國,英語教育的地位毋庸置疑。英語教師是培養精通英語各類專業人才的主要力量。但由于各種原因,目前高校英語師資存在諸多問題,教師呈年輕化趨勢發展。因此對高校年輕英語教師的專業化發展與教育應當引起廣泛的重視和關注。本文試圖就目前高校年輕英語教師專業化發展的現狀及問題作出分析并提出相應的建議和對策。高校英語教師專業化的建設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貫穿于每個教師的一生,因此必須實行教師培訓常態化,才能促進廣大年輕英語教師的專業發展。
高校年輕英語教師 英語教師專業化 教師培訓 英語教師專業發展
中國的英語教育規模全世界少有。英語教育的成功與否與英語教師素質的高低密切相關。近年來,教師專業化發展日益受到關注。我們應以“教師專業化”的標準對新時期高校年輕教師提出各項要求。英語教師是英語語言專業人才和英語教育專業人才的有機統一體。傳統的“會講英語就是英語教師”這一觀念顯然是錯誤的。中國擁有全球最龐大的英語教師隊伍,中國的高考在20世紀60—70年代的一度廢除,人才培養出現斷層,導致目前高等學校英語教師隊伍中老年教師嚴重缺乏,年輕教師大量增加,年齡結構嚴重失衡。尤其是在高校擴招后,年輕教師大量加入高校教師隊伍,高校英語教師隊伍年輕化已成為必然。年輕教師是學校教師隊伍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他們的成長和發展成為高校普遍關注的熱點。因此,英語師資培訓已成為主要研究課題。每年有數以萬計的高學歷畢業生加入高校英語師資隊伍。他們的語言功底毋庸置疑,但是,英語水平的高低僅僅是衡量能否成為合格英語教師的標準之一,并不是全部。英語教師應當是英語語言專業人才和英語教育專業人才的有機統一體。新進的年輕英語教師很少接受過正規的教師職業培訓或培訓不到位。隨著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英語教師尤其是年輕英語教師的素質問題和專業教育滯后問題越來越明顯地暴露出來。因此,強化高校英語教師職業培訓,提高綜合素質,迎接高校英語教學改革的挑戰已成為我國英語教學界的共識。
1.年輕英語教師待遇和社會地位有待高
在市場經濟條件下,各部門關系往往依據市場來調節,因此,經濟規律的杠桿作用逐漸顯現。隨著人們期望值的增加,社會分層情況愈加明顯,收入高、待遇好、權力大的部門成了越來越多人的追求目標。集體主義信念淡薄,個人利益考慮過多的狀況正在各地蔓延。一個普遍的現象是高校英語教師職稱低、經濟負擔重、實現價值難、獲得關心少。教育部重點課題研究的結果表明:高校英語教師的問題主要是學習交流機會少,科研能力有限(劉潤清、戴曼純,2003:32)。還有專家調查發現,35%~40%的英語教師沒有機會參加國內英語教學研討會進修(夏季梅,2000)。再者,我們也發現,由于高校擴招后,資金短缺成了各個學校的共同問題。為了發展,許多生活設施沒能得到改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年輕教師工作的積極性。例如,在許多城市,住房問題已成了年輕教師最頭疼的問題。他們需要居住、結婚、生育,但由于學校和政府不能很好地滿足廣大年輕教師的這一需求,因此,不少年輕教師在工作之余,還會做一些社會兼職補充生活需求,導致無暇關注自身發展,科研跟不上等負面情況的出現。從長遠來看,這對于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極為不利的。目前高校年輕教師大都是“80后”,都是在響應國家實行“計劃生育”政策下出生的,這一代人生活在國家最好的時期,沒吃過什么苦,自然面對困難解決困難的能力及其毅力不及前人,同時,這一代人承受著比前人更多的家庭負擔和社會壓力。因此,學校有關部門應該認真對待這個問題,采取各種方式保證年輕教師有房可住,從而穩定他們的情緒。隨著經濟的發展,浮躁的社會環境已經很難讓年輕人保持學術操守,固守清貧生活,有關部門應因勢利導,在政策允許范圍內,努力為中年輕教師創造進修提高、發表論文、增加收入等各種發展機會,在尊重社會觀念多元化的同時允許年輕教師發揮自己的優勢,實現自己的個人價值,從而增強年輕教師集體主義意識。
2.科研成果不突出
高校英語教師不同于中小學英語教師,中小學英語教師只要具備較強的教學能力就可以了,而高校英語教師除了以上能力以外,還必須具備一定的科研學術能力。目前尤其是年輕英語教師的教學和科研能力都有待提高,這對英語師資的科研能力提出了更加嚴峻的挑戰。一項針對大學英語教師近10年來發表在各類期刊論文中的4000余篇文章所進行的調查指出,目前大學英語教學在理論方面的研究尚處于利用和借鑒這個層次上。過于理論化,未能將有關理論消化、吸收,將其轉化為有自己特色的大學英語教學模式。如前所述,中國擁有世界上為數最多的英語學習者,有著龐大的英語教學研究隊伍,遺憾的是英語教學理論的科研成果差強人意。英語教學是否適合中國實情,英語教師的科研素質將起著決定性的作用。目前許多教師的科研素質較低,認為科研是一件讓他們感到頭疼的事情,因此,通過不斷努力提高自己的科研素質,提高科研能力已成為當務之急。
3.教師道德素質必須提高
我國《教師法》第3條規定:“教師有履行教育教學職責的專業人員,承擔教書育人,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質的使命?!备咝=處熂缲摻虝陀说碾p重責任,其中育人是首位的。然而當教書成為高校的最終目的時,高校就可能淪為培養“匠人”的“加工廠”或“生產車間”。我們需要教學業務水平高超的老師,同時更需要師德高尚的老師,不希望看見“范跑跑”之類的現象再次出現?!秶抑虚L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再一次突出強調要“加強師德建設。加強教師職業理想和職業道德教育,增強廣大教師教書育人的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要“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除此之外,提高思想品德水平還有別的內容,例如尊重事實,堅持真理,熱愛國家民族,恪盡忠職守,等等。當前,普通高校的學生普遍是“90后”了,“80后”和“90后”有著太多的相似性,是國家最好時期成長的兩代人?!?0后”的老師正處在職業生涯初期,面對具有相似個性的“90后”所存在的問題。為此,高校有關部門應該從思想上入手,加強人生觀教育。首先,組織英語教師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基本路線和教育方針。其次,培養教師的責任感和事業心,加強職業道德建設。最后,制定嚴格的工作制度,讓每一項工作都做到有據可依、有章可循。
4.知識貯備需要不斷增加
英語教師必須具有兩種知識,一是所教學科的知識,二是如何教該學科知識的知識。英語知識就是指英語教師應該具備的英語語言知識和掌握有關英美國家文化知識背景的綜合能力。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最基本的是必須掌握英語的語音和語法體系,具備較大的詞匯量,同時還要具備良好的聽、說、讀、寫能力。一名合格的英語教師還必須對歐美文化有相當的了解。每種文化中都有優秀的和腐朽的成分,教師要具有文化鑒別能力,這樣才能引導學生吸收國外的優秀文化,自覺地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蝕。英語教師要對中國文化具有全面的了解,能夠在兩者之間進行比較。但我們發現,我國目前的英語教師中國文化素質相當薄弱,“對于中國的傳統文化知識知之甚少,更談不上使用英語來介紹它們了。”(許國璋,1997)沒有祖國文化的修養,“不能算是有文化修養的人。沒有哪一個民族不研究自己的文化語言而不受懲罰的?!保▌櫱澹?995)這些語言學家的觀點對于我們的英語教學及教師素質的要求都是很有啟發的。
5.需要建立職前、職后一體化培訓體系
從職前培養來看,我國《高等教育法》規定具備大學本科學歷、研究生學歷或者其他行業的學有所長的公民均可能成為高校教師。由此可見,非師范類大學畢業的研究生也可以進入大學做教師。許多非師范院校培養的研究生缺少從事高校教學必需的教育教學理論知識和技能。從源頭來講,這必然埋下了高校教師師范性與學術性分離的隱患。英語教師自然也不例外。年輕英語教師上崗以后需要繼續培養,渠道應該多種多樣,如組建學術梯隊,組成老中青相結合的核心力量,帶領全體教師做好英語教學與研究工作;學校要創造條件讓年輕教師采用多樣的方式提高自身素質。如:自學、系內培訓、擔任國內訪問學者等。還可以嘗試年輕教師講課比賽,對年輕教師實行導師制,在業務上讓骨干教師對其進行指導。另外,英語教師必須掌握教育學、心理學、教學法等方面的職業知識技能,以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同時學校要加大投入,鼓勵年輕英語教師多發表文章,并適當提供獎勵政策,調動廣大英語教師的教學積極性。
高校教師隊伍建設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必須采取多種措施,常抓不懈。學校必須堅持教學改革,提高教師素質,強化職業道德,加大教學投入力度,努力提高授課水平。新陳代謝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規律,年輕英語教師是高校英語事業的希望和未來,需要學校、社會、政府及廣大年輕教師共同合作。只要我們重視這項工程,就必定能夠涌現出一批又一批的高校年輕英語骨干教師,使我國的英語教育事業繼續向前邁進與發展。
[1]王宗炎.我們要做三件事[J].英語與英語教學,1998(3).
[2]黃永剛.教師職前培養與職后培訓的一體化建設[J].天津師范大學學報,2001(3).
[3]魯燁.高校教師專業化內涵及其評價研究[J].職教探索與研究,2009(Z1).
[4]欒雯惠.80后教師與90后學生構建的新型師生關系心理分析[J].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2010,VOL29(8).
[5]陳鴻志.淺析高校培訓發展之路[J].廣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VOL3(3).
[6]陸慧.經濟發達地區高等學校教師的需求研究[J].大學教育科學,2010(3).
[7]俞彩鳳.英語教師專業素質研究[J].Overseas English,2010(10).
[8]劉輝.欠發達地區高校年輕教師的激勵機制研究[D].廣西大學,2008.
[9]束定芳,莊智象.現代英語教學——理論實踐與方法[M].上海:上海英語教育出版社,1996.
[10]劉潤清,吳一安.中國英語教育研究[M].北京:英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0.
[11]劉潤清.英語教育自選集[M].北京:英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12]吳一安.中國高校英語教師教育與發展研究[M].北京:英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7.
[13]陸巧玲,孔彩芳.英語教師師本研究[M].江蘇:江蘇大學出版社,2008.
[14]崔剛.英語教學十六講[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