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淑君
(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資源工程系,湖南 長沙 410151)
面向就業的高職院校國土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研究
——以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為例
袁淑君
(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 資源工程系,湖南 長沙 410151)
國內高職教育偏重技術培養,主要是為社會培養理論合格,技能過硬的實用性技能人才。面向就業,關注需求,是高職教學課程體系設計的基本出發點。高職國土專業教育應著力培養學生從事國土資源調查相關工作的核心技能、作為職場人士的基本職業素養和影響求職成功率的人格因素。建立豐富科學的課程體系,緊跟社會發展潮流和行業技術發展趨勢,重視實操,建立完善的學生實操能力測評體系,能夠增強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
就業 高職 國土專業 人才培養
(一)土地經濟發展驅動高校國土資源類專業教育。
自20世紀50年代以來,我國高校國土資源類專業教育,已走過60多年的發展歷程。高職院校、一般本科院校和重點本科院校都普遍開設了國土資源類專業[1]。土地科學理論研究不斷深化,學科體系不斷完善。改革開放后,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的不斷推進,土地作為資源和社會資本的重要組成部分,深刻影響著中國社會和經濟的發展進程。土地經濟的發展,催生了大量土地相關崗位的人才需求。社會的用人需求,是影響高校國土資源類專業教育發展規模和走向的驅動力。在這樣的背景下,高校國土資源類專業教育的蓬勃發展,是一種必然現象。截至2007年,全國共有5所高等院校開辦土地資源管理本科專業,共有90所高等院校開辦土地資源管理研究生教育,共有17所高等院校設立了土地資源管理博士點[2]。全國高職院校開設國土資源類專業的,有40余家。
(二)高校國土資源類專業教育多依托院校特色凸顯優勢。
國內各高校開設的國土資源類專業,一般都與所屬院校的性質相關,因此,雖然這一學科總體上處于遍地開花的趨勢,但也呈現出了不同特色和優勢,有的偏重理論研究,有的偏重資源環境管理,有的偏重工程技術,也有的偏重經濟評估;有的偏重地質礦產,還有的偏重農林科技。在學位授予方面,有的授予管理學位,有的授予理學學位,還有的授予工學學位。如以中國人民大學等為代表的綜合類大學,傾向于將土地視為經濟資源和公共資源,因此所開設的國土資源類專業偏重經濟管理或資源管理;以中國農業大學、湖南農業大學等為代表的農業類大學,所開設的國土資源類專業多偏重農業經濟、土壤和作物研究、資源與環境等方向;以中國地質大學等為代表的地質類高校,其國土資源類專業多偏向于礦產資源、地質科學,學科教育更多關注土地遙感、測量和信息技術等實用性科學。
(三)高職院校國土資源類專業的教育目標。
從教育定位和人才培養目標看,國內高職教育偏重技術培養,主要是為社會培養理論合格,技能過硬的實用性技能人才。因此,國內高職院校國土資源類專業教育,多是基于社會用工需求,為土地管理部門、土地經濟產業、土地工程企業和房地產行業,培養輸送熟練技工和一線管理者。因此高職院校的土地資源類專業課程體系,多結合了上述工程類、地質類、農業類高校的課程體系,理論教育覆蓋面寬,涵蓋土地管理、土地經濟、地質礦產、不動產估價等多方面。技能培養偏重測量、測繪、遙感、制圖等工科技術,注重學生一線操作技能的培養和對現代信息技術的掌控。這種技能培養往往采取實訓和校企戰略合作的形式,便于學生接觸行業技術的實踐前沿,能較快入門,技能培養具有可塑性和較強技術更新適應能力。從目前高職類國土資源類專業畢業生的就業去向看,社會更需要熟練掌握地籍測繪、地理信息軟件、農田水利工程設計、預算等工程技術手段的學生。因此,就業導向,是高職院校國土資源類專業教育的風向標。
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前身是創建于1958年的湖南地質學校,隸屬于湖南省地質礦產勘查開發局。學院設立的資源工程系、建筑工程系、土木工程系、信息工程系、管理工程系五大系均以“工程”定位,其中資源工程系為第一大系。資源工程系始建于1958年,經過半個世紀的教育積淀,已發展成為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最具行業特色、學院重點建設大類專業為主體的系。從學校沿革和發展定位可以看出,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兼具地質、工程兩大特色。其國土資源類專業設置在資源工程系,專業名稱為“國土資源調查”,偏重土地規劃管理和地籍測量技術方向,兼顧土地管理概論、不動產估價和地質基礎等理論。
(一)高職國土專業的社會用工需求。
根據近些年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國土資源調查專業學生就業情況和我們社會用工需求的調查結果看,具有一技之長的技能應用型國土資源調查人才處于短缺狀態。高校本科層次以上的國土專業教育,有的把培養目標定位在土地類綜合管理人才,有的定位在測繪工程技術管理人才,而長期在野外一線作業、能吃苦耐勞承擔國土相關基礎工作的初級技術人員,處于緊缺狀態。
(二)影響高職國土專業學生就業的核心因素。
一般而言,高職學生就業與具有本科、碩士、博士層次的畢業生相比,存在學歷和門檻準入上的差距。從總體上看,影響高職國土資源調查專業學生就業的核心因素,主要包括三部分內容。一是國土資源調查相關工作需要具備的核心技能,包括地理信息數據采集、處理與建庫能力;遙感圖像處理、分類與制圖能力;地形圖調繪與測圖能力;土地規劃與整理項目技術設計和技術總結報告編制能力,等等。二是職場人士的基本職業素養,包括規范作業意識、安全生產意識、數據保密意識、數據質量意識、團隊協作意識,一定的分析判斷能力和空間感覺,較強的崗位適應能力,等等。三是能影響求職成功率的人格因素,如親和力、時間觀念、談吐舉止、個人誠信、溝通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等等。
(三)近四年湖南工程職院國土資源調查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分析。
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國土資源調查專業畢業生就業率近年來年度之間存在一定波動,但一直穩定在93%以上。該專業每年畢業學生規模總體上是處于上升態勢。從畢業就業跟蹤調查結果顯示,熟練掌握一兩種一線土地工程操作技能的畢業生,崗位適應能力較強,薪酬標準與一般國土相關專業本科生相比,差異不大甚至更突出。有些社會活動能力較強的學生,甚至在一兩年后成為業務骨干帶領班組,有的還承包小型工程,從技能人才向綜合管理人才轉型。這些現象說明,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國土資源調查專業畢業生,與社會需求之間的耦合度較好。從流向上看,集中在國土行業和工程行業,主要就業于土地規劃與咨詢公司、國土資源局下屬的各個部門、測繪公司、工程建設單位等。就業的崗位主要有土地規劃員、土地整理員、國土資源調查員、土地與房產評估助理與GIS操作員等。
(一)關注需求,建立豐富科學的課程體系。
社會用人需求,是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和課程體系設計的方向標。因此,要達到提升高職學生就業率的目標,必須在人才培養過程中,以培養學生就業能力為教學工作和人才培養方案的出發點。高職國土專業課程體系的設計和完善,也要緊跟土地相關領域的技術潮流和業態發展,堅持“理論扎實,技術過硬”的原則,突出專業技能實訓和產學研相結合的模式,建立豐富的課程體系。如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國土資源調查專業學生,畢業后大多流向國土資源行政管理部門、土地規劃咨詢企業、土地測量測繪企業、地質測繪院、房地產建設和評估等領域[3]。院系在設計專業課程體系的過程中,注重從這些用人單位收集反饋信息,掌握這些用人單位普遍使用的工程設計軟件和平臺信息,及時調整課程設置。對專業教學尚未涉及的技術軟件,會派遣骨干教師外出培訓,以保證課程教學與技術前沿接軌。湖南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國土資源調查專業課程體系,根據影響該專業學生就業三大核心因素設置。理論教學和實訓教學,按課程性質和教學重點科學設置。
(二)重視實操,建立完善的學生實操能力測評體系。
國土調查專業在強化核心技術課程教學的同時,必須建立完善的學生實操能力測評體系。為何形式的實操走過場、有操無評、評價指標模糊,都會對提升學生就業能力產生阻礙。測評體系的建立,必須有三方參與,即教學人員、督導人員、行業專家或企業用人單位。實操測評的方式也可以采取校內測評和校際測評相結合的方式,校內測評可以由教學督導組和教學科研人員進行,隨時檢查實踐教學活動,定期開展實踐授課競賽和實踐教學改革,加強實驗室建設與管理。校外測評可以通過技能比武、企業用人單位現場評價等方式進行。
(三)立足長遠,增強學生就業適應能力。
就業的流動性,決定了高職院校畢業生的就業,不是一錘定子買賣,會呈現一定的不穩定性。因此,高職教育要以提升學生的就業能力為目標,通過多種手段增強學生的就業適應能力,而不能單純追求某一時期的就業率數據。首先,要使學生打好理論基礎。就業面較廣的國土專業學生如果不精一門,則將難以立足,因此要促使學生掌握一兩種核心的技能、加強實踐實訓教學、使其具備分析問題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不斷提高個人綜合素質。其次,要立足長遠,鼓勵高職學生在校期間進行學歷晉升,在專業選擇和院校選擇方面提供指導建議,為高職學生未來發展多留門路,使其在激烈多變的就業競爭環境中,保持一定的競爭活力。第三,學校方面和院系要多與用人單位互動溝通,把握需求動態,積極向社會推送學生,在信息渠道和人際關系方面,給學生就業提供必要幫助,并做好跟蹤輔導。
(四)與時俱進,緊跟社會發展潮流和行業技術發展趨勢。
隨著社會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未來的十年內,國土行業將會不斷涌現新業務,大量項目需要大量人才,艱苦的環境更需要大量具有一技之長的一線技術人才。國土專業的業務量大且不斷翻新,涉及的面廣,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不能較全面地教授,則對日后學生在生產過程中的解決問題的能力與適應崗位的能力也會產生一定影響。因此,國土資源調查專業課程設置和教學,必須緊跟行業技術發展趨勢,以與時俱進的思維,隨時涉獵和引入新的理論、新的管理手段和新的工程操作技術。一方面,教學人員和專業建設決策層,要對新技術新理論保持敏感性和開放接納的心理,重視一線教學人員的知識更新和職業技能培訓。另一方面,教學人員要積極掌握新的技術平臺和軟件,并應用到教學當中,做好信息的收集者和傳播者,做好學生的引路人。
[1]黃利民,劉成武,等.從用人單位需求反思地方院校土地資源管理專業人才培養模式[J].湖北科技學院學報,2012(11):201.
[2]周偉,袁春,等.土地資源管理專業培養方案修訂與特點[J].中國地質教育,2004(4):78-79.
[3]國土資源調查[EB/OL]http://www.hngcjx.com.cn/zygcx/ zysz/gtzyd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