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萬代,楊 影(長春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32)
論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自我修繕
——以長春師范大學“百優青馬工程”為例
孫萬代,楊 影
(長春師范大學,吉林 長春 130032)
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是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培養可靠接班人的戰略選擇。國內很多高校都在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長春師范大學的探索尤其扎實而深入,已經形成了“二二三七”培養體系,在省內乃至國內產生了良好的反響。本文就自我修繕環節進行總結、研討,提出了比較系統的思路和方法,以期對高校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作有一定的借鑒意義。
大學生;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自我修繕
長春師范大學開展“百名優秀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以下簡稱“百優青馬工程”)以來,在不斷摸索中總結、凝練出“七位一體”的培養模式,包括理論教育、實驗訓練、特殊指導、實踐砥礪、自我修繕、網絡交流、行為養成等七個環節,取得了良好的實踐效果和社會反響。其中,“自我修繕”是發揮“青馬”學員主體意識和主觀能動性的重要舉措,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關鍵環節,在七個環節中起著承前啟后、承上啟下的作用,是青年馬克思主義者成長的內在條件和動力。
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最根本目標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使青年大學生樹立崇高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就當前的社會實際而言,要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全過程,把培養目標鎖定在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和制度自信上。而自我修繕作為“二二三七”①培養體系的重要一環,是“從知識到信仰”的內化過程,要遵循“認知、認同、養成、堅守”的實踐邏輯。自我修繕上承理論教育培養,下啟實踐砥礪訓練和行為養成,是“強化理論認知,形成意識認同、逐步建立信仰、矢志不渝堅守”的發展過程。
為保證自我修繕的效果,黨校牽頭負責自我修繕環節的謀劃和組織協調。自我修繕的目的是深化理論認識、提升認知水平、強化行為動力。我們把讀書活動作為自我修繕環節的主線,輔以社會實踐和志愿服務活動,從抓好組織建設、打造活動載體和指導活動開展三個方面進行組織協調。
自我修繕活動旨在發揮學員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學員在廣泛閱讀中成長,在經典影視賞析中成長,在深入調研中成長,在研討交流中成長,在反思總結中成長。希望通過鍛煉,打造出思想有廣度、見解有深度、舉止有風度、信仰有持久度的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在“青馬”學員的帶動下,各學院紛紛成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習小組或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學社,已有近2000名大學生參與小組活動。
在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實踐中,長春師范大學摸索出一套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自我修繕的成型做法,對鞏固理論教育成果、引導實踐能力、強化行為養成起到了積極作用。
(一)建立自我修繕組織
要通過學生自組織建設,加強引導,讓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自我修繕建立在自主、自愿和自覺的基礎上。大學生對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學習,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踐行,都要在相對規范、統一的組織框架下開展活動,作系統的引導。長春師范大學“百優青馬工程”以導師組為單位,分別組織學員進行理論實訓,研討馬克思主義理論,主要是做好三個層面的組織建設:一是“青馬讀書小組”。以導師組為單位,發揮導師的指導和引領作用,統一規定必讀書目,開展系統的讀書交流活動。通過這種交流活動,提升學生的問題意識、溝通能力和表達能力,對理論課所學的知識體系作延伸和拓展。二是“青馬讀書核心組”。工程每學年在全體“青馬”學員中開展“讀書標兵”評選活動,以入選者為主體,建立“青馬讀書核心組”,在小組內開展更系統、更高層次的讀書交流,同時引領其他“青馬”學員開展讀書活動。三是學院“青馬學會”。學校“百優青馬學員”經過工程的系統培訓后,熟悉學校的培養模式,素質和能力都有所提高,他們可以在所屬學院組建“青馬學會”,組織本專業的學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參與社會實踐和志愿活動。
(二)搭建自我修繕平臺
一是發揮新媒體作用,建設讀書網絡交流專欄。把推薦給學員閱讀的書目錄制成音頻資料,發布到微信平臺;把學員們撰寫的體會文章定期發布到“百優青馬工程”網站,讓更多的同學分享“青馬”學員的學習心得。二是“青馬”小組活動。“青馬”學員發揮骨干作用,帶領所在學院同學開展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學習與實踐活動,包括組織理論社團活動、青年志愿者服務活動等。三是嘗試理論研究,對自身的學習成果進行總結、提升。通過編纂“結業心語集”“學習論文集”“讀書報告集”等方式,為學員打造自我總結、提升的平臺。四是實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四共計劃”,即“青馬學員與青年教師共同成長計劃、青馬學員與青年教師共建純潔課堂計劃、學院‘青馬小組’與教師支部共建計劃和學院‘青馬小組’與學校‘青馬工程’共進計劃”,把“青馬工程”打造成學校基層黨組織建設的有效載體和有力抓手。
(三)開展自我修繕活動
一是讀書研討活動。讀書加研討是對理論培養的強化和延伸,是把理論認知內化為認同和信仰的有效措施。建設“青馬”圖書音像資料室,推薦“必讀書目”和“選讀書目”。學校在圖書館專門建立了“青馬”資料室,配備相關圖書資料數萬冊、音像資料萬余種,供“青馬”學員以及對馬克思主義理論有興趣的學生查閱、研討。學校“百優青馬工程”導師團結合理論課的進度和學員的認知能力,集體討論,確定“青馬”學員每學期的必讀書目。“百優青馬工程”的集中培養分4個學期進行。目前,推薦學員在第一個學期閱讀孫正聿教授的《人生哲學讀本》,第二個學期閱讀張維為教授的《中國震撼》,第三個學期閱讀金一南教授的《苦難輝煌》,第四個學期閱讀韋正翔教授的《大眾化的馬克思主義》。同時,每周選擇兩個晚上在“青馬”實訓室循環播放指定的視頻資料,以期逐步深化學員的認識水平。要求每位學員在閱讀完必讀書目后必須撰寫一篇讀書心得,經導師輔導修改后集中評選,開展讀書報告評選活動和讀書交流會。同時,定期開展標兵評選,將在讀書交流、總結過程中表現優異的學員評選為讀書標兵,并將標兵作為讀書交流小組的發起人,引領其他學員參與讀書活動。二是開設自主選修課。以培養一批精英、帶動一代學子的理念,以培養可靠接班人的視野和氣魄,為學員量身打造選修課。第一期選修課以“領導修養與藝術”為主題,共分為10個專題,分別以領導修養與“青馬”學員素質養成、領導者理論素質養成、領導的責任與使命、領導品德修養、領導實踐——如何做好學生干部以及領導方法與藝術、領導廉潔觀念養成、領導戰略思維、變革時代的領導力培養等為主題。邀請校內外專家主講,包括吉林財經大學黨委書記周知民教授、東北師范大學黨委副書記李忠軍教授、四平市委常委高京燕博士、長春師范大學黨委書記張興海教授等,所有主講教師均具有高級職稱或博士學位。集中輔導之后,還組織全體“青馬”學員到吉林省干部警示教育基地接受警示教育。三是自主調研活動。引導學員關注社會熱點問題,有組織地開展社會調查。廣大“青馬”學員表現出較強的關注社會熱點問題的意識。二期“青馬”學員黃忞利用假期時間,發揮其廣電專業專長,扛起攝像機,深入太原、臨汾和長治等地,跋涉2900多公里,為20位抗戰老兵拍攝了長達70多個小時的口述歷史。黃忞把拍攝下來的口述歷史制作成紀錄片,片名為《記憶》,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黃忞個人也在人民網強國社區聯合共青團中央學校部、人民日報政文部舉辦的“知行天下 激揚青春——第三屆全國大學生社會實踐評選”活動中被評為“實踐之星”。“青馬”學員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就業、創業政策調研、赴邊遠山區和災區支教等活動,把“青馬”活動與大學生自身需求、社會熱點問題緊密結合,掌握全國各地對大學生就業、創業的扶持政策,為學校人才培養和大學生進行就業、創業選擇提供參考。通過引導大學生關注社會熱點、自主開展社會調查,提升他們勤于學習、敏于求知,把所學知識內化于心,形成自己見解的進取意識;關心國家、關心人民、關心世界的擔當意識;明辨是非、決斷選擇,承擔社會責任的擔當意識;扎扎實實干事、踏踏實實做人的優秀品質。
長春師范大學“百優青馬工程”探索出一條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新路。其“自我修繕”環節的設計,初步形成了“認知、認同、信仰、堅守”的實踐體系,可作為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借鑒。在具體操作中,還要注意以下幾點:一是在激發學員的自主性上下功夫,在組織建設、平臺搭建、活動設計上要著眼于建立激發學員自主性的工作機制,充分發揮學員的內在動力。二是在提高活動的系統性上下功夫,要注意與理論教育、實踐砥礪等環節的銜接配合,將學校的教育教學與大學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緊密結合,特別是將創新學校基層黨組織建設與“百優青馬工程”緊密結合,把“青馬工程”打造成基層黨組織建設的載體和抓手,通過創新基層黨建載體為提升“青馬工程”的系統性和有效性提供有力的組織保障。三是在突出培養的實效性上下功夫,一方面要對“青馬”學員的學習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另一方面要對各單位開展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作情況進行綜合評價,建立激勵機制。
[注 釋]
①“二二三七”工作體系,是對長春師范大學“百優青馬工程”工作模式的凝練總結,包括:“兩個使命”,即在大學生中培養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和幫助大學生健康成長、實現人生價值是高校黨委的兩個使命;“兩個自信”,即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自覺和自信,對大學生追求真理、掌握真理愿望和能力的自信;“三高定位”,即學校黨委站位高,理論教育勢位高,培養標準格位高;“七新協力”,即在七個培養環節上實現創新,分別是理論教育、實驗訓練、特殊指導、自我修繕、網絡培養、實踐砥礪和行為養成。
[1]張興海.大學價值實現的重要行動——高校培養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哲理與實踐[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4(3):1-4.
[2]陳愛梅,薛翔宇.“百優青馬工程”引領青年純潔信仰——長春師范大學黨委探索青年馬克思主義者信仰教育新模式[J].新長征,2014(4):60-61.
[3]楊亞庚.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行為養成的模式探索[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4(7):1-3.
[4]孫萬代,左偉.論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三個自信”[J].吉林省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4(3):43-46.
[5]耿毅乾,薛翔宇.淺議新媒體時代下青年馬克思主義者的培養[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5):5-7.
[6]孫萬代.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視閾下高校黨校的職能強化與提升[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4(6):4-7.
[7]楊影,任傳華.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視角下的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J].教育與職業,2015(7):42-44.
[8]陳愛梅,郭琳.三高定位:高校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的實效保障[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5(3):1-3.
2015-04-25
吉林省青少年發展研究計劃課題(2015jqz-30);吉林省教育廳“十二五”社會科學研究項目(吉教科文合字〔2013〕第213號)。
孫萬代(1974- ),男,吉林德惠人,長春師范大學黨校常務副校長兼組織部副部長,從事黨建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641
A
2095-7602(2015)07-0001-03